文_冷月(發自福建武平)
清廉是軟實力也是硬實力
文_冷月(發自福建武平)
1940年2月,毛澤東評價陜甘寧邊區政府:“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風,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蔽覀儾环量纯赐瑫r期中外其他一些人士的記述。
1943年前后,國民黨少將觀察員徐佛觀受命派駐延安,近距離觀察之后,高度稱贊延安的精神面貌,仿佛是大革命時代的黃埔。他痛斥國民黨內部的貪污腐敗,撰寫延安觀察報告,發出警示:如果國民黨不思改過,共產黨將會全面奪取政權,“不改造國民黨,決沒有政治前途”,勸胡宗南“萬不可存輕視之心”。但此論起初并未得到國民黨內部的認同,許多人認為他是神經過敏,危言聳聽。
無獨有偶,國共內戰之初,當國民黨方面認為三個月即可消滅中共時,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卻認為,一旦開戰,國民黨未必能贏,這不是因為其軍隊不夠多,而是因為其腐敗自毀長城。他在回憶錄中如此評價:“在國民黨內部,我有許多私交甚篤的朋友,由衷地敬佩他們。但是,從國民黨獲取政權那天起,各級官員就貪污受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亂搞裙帶關系、大行派系斗爭……國民黨推翻了腐敗的軍閥統治,卻把后者的惡劣行徑繼承了下來?!薄芭c國民黨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共產黨杜絕了瀆職現象,促使官員和群眾融洽相處,黨、軍的紀律簡單務實,而且貫徹得力?!薄翱傊?,共產黨給大眾留下了這樣的印象:他們領導的革命能救人于水火之中”,因此,“那些富于理想和激情的愛國青年也傾向于共產黨?!边@種判斷,使得睿智如胡適這類人也很不愉快,他在1947年10月21日的日記中寫道:“美國大使請吃午飯,司徒先生說,中國政府一兩個月后就得崩塌。此老今年七十一,見解甚平凡,尤無政治眼光?!辈贿^,后來的歷史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類似記載可謂比比皆是。譬如,美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隨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深入延安廣泛采訪后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保持著勞動者的本色,實行的是集體領導;共產黨人已經“在中國創造了一個奇跡——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合作”。
1940年,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先后到了重慶和延安, “余到重慶所見,各處辦事員多者百余人,少則數十人,月費各以萬計,酒樓菜館林立,一席百余元”;“迨至延安……領袖及一般公務員,勤儉誠樸,忠公耐苦”“雖毛主席夫人、朱總司令夫人,亦須有職務工作,方可領5元零用”(《陳嘉庚傳》)。他看見朱德與軍校學生在籃球場上打成一片;看到毛澤東所住窯洞“那樣簡樸是我意想不到的”;得知“縣長概是民選,官吏如貪污50元者革職,500元者槍斃,余者定罪科罰,嚴令實行,犯者無情面可袒掩優容”?!坝嘤^感之余,衷心無限興奮,夢寐神馳,為我大中華民族慶祝也。”邊區的清廉與國統區貪污腐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陳嘉庚“由此斷定國民黨政權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誠然,歷史是復雜的,清廉未必能成為唯一的決勝因素;但毫無疑問,虔誠的信仰、廉潔的政風,可以成為最有效的黏合劑、最誘人的發光體,對內凝聚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對外贏得最廣泛的支持,從而“可抵百萬雄師”。正是它,吸引了國統區大量理想主義志士投奔延安、支持中共事業,打造起了短短三年就打敗國民黨、奪得全國政權的軟實力和硬實力。
但當我們重溫清廉往事時,同樣不能忘記:清廉不是一勞永逸的。有個故事廣為流傳:抗戰中期,當一行美國記者從延安回來,向宋美齡盛贊共產黨人的清廉與正氣時,宋美齡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如果你們講的有關他們的話是真的,那我只能說,他們還沒有嘗到權力的真正滋味?!贝苏Z雖刺耳,卻令人深深思索:嘗到權力滋味的共產黨人,如何才能經受住權力的考驗,永葆清廉這一軟實力?習總書記給出的答案是: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