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城市規劃建設有了新風向標
■IUD中國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為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 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6月13日,北京、上海同日分別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36條)、《關于深入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本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42條)。此前,云南、山東、河北等省份也印發相關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部署地方城市建設。
行政管理五大改革
加快推動城市規劃管理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合一
●2016年實現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兩圖合一,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協調,并逐步實現多規劃在街區層面要求銜接、內容統一、管理協調。
在街區控規“多規合一”的基礎上,逐步合并、下放、取消一批審批事項
●推動規劃意見書與用地預審意見等合并審批。穩妥推進建設項目規劃手續辦理權限進一步下放,除涉及全市性、系統性、跨區域的項目及其他重大工程外,逐步實現項目規劃手續由區級辦理。除涉及安全和環保事項外,投資項目強制性評估評審一律取消。
構建城市綜合管理體制
●調整組建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增強城市管理工作的綜合性、整體性和協調性。整合城市管理職責,組建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作為北京城市管理主管部門。理順城市管理職責關系,明確區政府在城市管理中負主體責任,強化街道城市管理、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
完善綜合執法體系
●調整優化城管綜合執法范圍,分領域推行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完善專業執法與綜合執法銜接配合的體制機制。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市級強化統籌監督,區級業務指導,基層城管執法隊管理體制調整為以街道管理為主。
建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效銜接機制
●針對小區公共服務配套甩項漏項的問題,率先在省級層面建立聯合驗收機制,推進竣工驗收環節“放管服”改革。制定聯合驗收管理辦法,實現居住小區規劃建設和交付使用的全過程管理。
城鄉建設用地減量
●建立新增建設用地供應與減量騰退用地掛鉤機制。完善“先供先攤”工作機制,推進有條件的土地儲備在施項目剩余用地減量供應。
綠色生態空間
●全面推行城市公園綠地分級分類管理,統籌各類林地流轉養護標準,實現綠色生態空間管護政策全覆蓋。
綠色建筑示范城市
●大力推動新建建筑裝配式建造,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的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裝配式建造,不斷提高商品房開發項目裝配式建造比例。
購租并舉
●優化新增住房供應,細化公共租賃住房、自住型商品住房、商品住房的供應政策與結構,實現基本住房有保障、中端需求有支持、高端市場有調控的目標。
特色小城鎮
●推行重點小城鎮建設帶方案整體招標模式,引導功能性項目、特色文化活動、品牌企業落戶,積極開展一批整體規劃建設試點。
智慧城市
●構建普惠化智慧惠民服務體系,提升“北京服務您”和“北京網”服務市民功能,拓展“北京通”應用領域,到2020年實現“北京通”和“一證通”全覆蓋。
社區治理
●推廣“參與型”社區協商模式,逐步將公共服務、公益事業等事項納入民主議事范疇。到2020年基本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全覆蓋。
亮點數據
2800平方公里
創新減量規劃實施機制。到2020年全市建設用地規模縮減到2800平方公里以內,平原區開發強度控制在45%以內
44%
大力建設森林城市。全面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工程,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
85%
增加市民綠色休閑空間。到2020年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
43億立方米
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43億立方米以內
95%
到2020年新建、改造污水管線1000公里,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
30%
推廣新型建造方式。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以上
70%
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20萬套
加大政策性住房保障。力爭到2020年再籌集政策性住房20萬套
2300萬人
嚴格調控人口規模。到2020年將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總量比2014年降低15%左右
75%
高標準建設“公交都市”,到2020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
落實“五個統籌”
認清看準上海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地位作用,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 深入認識特大城市要素結構的多樣性、各種關系的復雜性、各個系統的高關聯度和各類隱患風險的易發多發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 充分認識制度、科技、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極端重要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 全面把握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有機聯系,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
解決五大問題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推進城市工作,實現城市更好發展,必須集中力量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根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是城市面向未來發展的主體競爭力,要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探索集約節約的生產生活方式,真正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當前,上海中小河道治理、垃圾分類等還是突出的短板,必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交通 交通要有綜合思路、系統規劃。在不斷完善以“三港兩網”為樞紐的對外交通體系的同時,要長期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依法加強綜合交通管理,嚴格執法、久久為功
文化傳承與發展 上海既要靠經濟強身,更要靠文化筑魂,大力弘揚、著力體現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要加強歷史建筑和文化風貌保護,歷史建筑能保留的必須保留,暫無定論的先保留下來;要從保護建筑走向保護風貌,傳承好城市歷史文脈
居住 上海要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市民消費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的住房市場體系不動搖,堅定不移減少經濟增長對房地產業的依賴。當前,要把推進本市住宅小區綜合治理,作為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任務,提升居住品質、改善人居環境
【鏈 接】
云南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亮點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保護歷史文化風貌,有序開展城市老舊城區修補和更新提升,促進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際線、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深入挖掘云南特色地域性、歷史性、民族性建筑特質,保護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引導歷史文化街區有機更新,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嚴格控制城市文物保護區內的非文物建筑,加大對文物保護區及周邊不協調建筑、違法建筑的清理處置力度。
山東省《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亮點
●加強城市建設工程質量保障。完善項目負責人追溯追責機制,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全面實施“兩書一牌”制度,啟動項目負責人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記分管理工作。加強招投標和信用管理,著力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全面推行電子招標投標,強化一體化平臺應用,加強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推行保證金“清單制”。完善網格化監管體系,持續開展明查暗訪。加大對鄉村建設工程監管機構的指導協調,確保所有工程項目納入監管范圍,閉環整改各類隱患。
河北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亮點
●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推進城市管理領域綜合執法,到2017年底,實現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行政處罰權綜合行使。推進市縣政府城市管理領域大部門制改革,實現管理執法機構綜合設置,統籌解決機構性質及執法人員身份編制問題。推進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向縣(市、區)、街道下移。建立城市管理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并向社會公布,規范執法制度,改進執法方式,完善監督機制。加強綜合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科學確定執法人員和裝備配備標準,實行執法人員統一招錄,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