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張朝陽(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
論體育專業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①
李陽張朝陽
(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摘 要:行為習慣決定個人成敗。體育專業大學生是中國體育教育的基礎性力量,他們行為習慣的好壞是體育專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競爭性話題。對學生個人和培養單位都有重要關系。該文主要對體育專業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現實表現、良好行為習慣的內涵構成以及養成路徑等問題進行研究,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體育 大學生 行為習慣 路徑
在近代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體育”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且具有人類共同追憶價值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讓人們不單記住了顧拜旦等現代體育的奠基人物,更深深愛上了喬丹、姚明等眾多體育明星。人們既應感念他們對體育的巨大貢獻,又不得不折服于他們散發的人格魅力。究其成功的原因,那就是他們都具有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決定個人成敗。一個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容易,但很必要。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生活涵養和做人水準的自然反映。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人生的“正能量”。
體育專業大學生是大學生當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因為體育人一度被人譏諷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體育人的性格也與“粗魯、沖動、無知”緊密聯系在一起。體操冠軍張尚武地鐵上“賣藝”的報道進一步加深了社會對體育人的歪曲認識。但從中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來看,“頭腦并非簡單、四肢確實發達,橫批:人之精華”卻是最為響亮的體育之聲。人們必須正視體育人的社會價值。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四肢發達”也正是當時的體育人擁有強健體魄和體育鍛煉高度自覺性的見證。再看看如今的體育專業大學生,他們當中有多少人可以配得上“四肢發達”這4個字呢?在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整體連續20年下滑的大背景下,體育院校田徑場上很少見到學生們揮汗如雨訓練的場景;以前室外籃球場一塊場地有4波人在等著上場打球;以前學校舉辦運動會時找到一個觀看比賽的“好地兒”不容易。遺憾的是,如今的體育專業大學生課余時間都窩在宿舍里上網、打游戲、看電影、聊天了;校園里不時見到手里捏著煙卷兒的學生走過;課余時間學生去的地方不是圖書館而是歌廳、KTV、酒吧。很難想象,這樣的生活習慣和日常行為該怎樣使體育專業大學生面臨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又將怎樣應對今后漫長的工作和人生,又能憑什么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呢?可見,體育專業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已經迫在眉睫。
體育專業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構成應當包括以下4個方面。第一是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其社會行為必須符合社會公德的期待標準。如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不擾亂公共秩序、不隨地吐痰、不打架斗毆、尊老愛幼、見義勇為等。第二是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在大學學習中,應認真完成各項體育課程任并自覺進行專業技能鍛煉;在社區生活中,應主動擔負群眾體育活動的指導和輔助責任。第三是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指利用大學期間,自覺學習其他體育專項技能,尤其是補充體育理論知識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能力全面提升。第四是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指體育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作息習慣。做到按宿舍熄燈時間就寢休息,不熬夜,不夜宿不歸,不通宵游戲,不吸煙不酗酒等。
好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便會受益終生,這是無形的人格優勢和信任保障;而壞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則會使自己失去許多好的機會和資源。因此說,體育專業大學生應當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體育行為習慣、學習行為習慣和日常行為習慣。
習慣的養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習慣的養成有個體成長環境的原因,有個體受教育環境的原因,還有個體主觀自控能力的原因,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原因。但對于當代體育專業大學生而言,則應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為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好準備。
繼承體育專業院校的優良傳統,打造崇尚體育的校園文化氛圍。體育專業院校是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牢固陣地,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當凸顯體育文化特征。包括宣傳欄的設計安排、校園廣播內容的播報、校園文藝演出、學校運動會以及各種體育比賽的舉辦等,都應體現體育文化特征。但現如今走入不少體育院校,發現宣傳欄里的“體育味兒”少了,“文藝味兒”濃了,查看學校網頁,越來越多的話劇演出新聞、歌舞劇演出新聞上了頭條,唯獨缺少大學生運動員體育比賽獲得成績的新聞。由此,至少可以看出,學校體育競技實力在退步的客觀事實。這種校園文化氛圍是不利于體育專業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的。
加強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樹立終身體育健康生活理念。對于體育專業大學生來說,對其進行科學的價值觀教育對于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這包括“體育”價值觀、“健康人生觀”兩個方面。體育不僅可以使其鍛煉強健的體魄,還能鍛煉其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培養敏銳的反應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體育可以使其具有陽光向上的樂觀人生,體育是擁有健康生活的保障,尤其在當代社會,形成終身體育的健康生活理念顯得格外必要和重要。
學校老師做好率先垂范作用,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彌散擴張。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跟周圍環境有直接關聯,尤其是教師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產生直接的影響。比如,有的教師不分場合,隨時嘴里叼根煙、隨地吐痰、酒后上課、腕上戴手串兒、脖上玉掛件兒。這些現象學生看在眼里,也學在身上,社會習氣過早體現在體育專業大學生身上,對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消費觀和交往觀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學校教師能否做好率先垂范作用,是培養體育專業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面。
加強體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自覺自知自控能力。如今的體育專業大學生,應當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清晰的了解。因此,為了今后就業能夠順利進行,同時也為了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應當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他們提前進入職業模擬狀態,通過職場模擬等活動手段,了解社會崗位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素質和能要求,幫助他們認清自己的不足,確定自己的優勢,然后有針對性地完善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從而達到培養他們自知、自覺和自控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暅曄.大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與健康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5):383-384.
[2]張蘇,李克勤,高艷,等.安徽省大學生鍛煉態度與體質健康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9,30(1):26-27.
[3]王瑩,韓帥紅,趙蓉.山西省非體育專業和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活動內在和外在動機的比較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7):144-145.
[4]潛沉香,楊鋒.體育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差異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9,28(3):107-110.
[5]張向花.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對比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3):139-140.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b)-0092-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092
作者簡介:①李陽(1981—),女,漢,陜西寶雞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