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然黑龍江財經學院 150025
在高校中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重要性
李麗然
黑龍江財經學院 150025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青年學生面臨的競爭和壓力越來越大,致使其心理問題也日益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主戰場,高校如何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養成,對高等教育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文化;宗教
宗教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中長期存在的,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理解宗教的本質和特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也是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朝氣蓬勃,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對外部世界事物的好奇心。面對宗教這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一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因宗教中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及棄惡從善的倫理觀,還有神秘的宗教禮儀等都對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借助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傳播手段,不斷利用宗教加大對我國青年學生的思想滲透。大量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當代中國大學生中已出現了不少“望者”和“宗教文化追隨者”。與此同時,大學生中信仰宗教的人數也在不斷攀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主戰場,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內容不足,方法跟不上時代的要求,教育者的宗教觀素質不高,從而影響了大學生的正確信仰觀和宗教觀的養成。
(一)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內容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主渠道。我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已進行多年,但近些年的實踐表明,青年學生對宗教知識的了解不是很多,宗教知識的結構不完整,對宗教現象及其生存與發展規律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宗教的特點及其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地位和作用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不強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和理想教育列為重點內容。但是,由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陳舊落后,再加上一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致使高等院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和理想教育實效性不強。在調查中,有學生留言說“政治教育會因為部分內容的不切實際而失去公信力”,他們轉而追求強調“至真至美至善”境界的宗教,認為宗教信仰更為簡單、純粹、真實。”正確的宗教觀教育不僅是政治需要,也是青年學生成長的內在需要。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素質相對不高
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否確立,與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否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相關聯?!敖逃呦仁芙逃边@是馬克思主義的宗教教育的前提,而在高校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宗教知識不足,甚至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甚了解,對我們黨的宗教政策一知半解,對一些問題看不準,理論功底不強,不會歷史地、辯證地分析問題。教師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素質不高,就不能實現對大學生宗教信仰的正確引導,這樣會影響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確立。
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一項重要的任務,如何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增強針對性、實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豐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內容
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從實際出發,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不斷進行黨的宗教政策的教育,才能逐漸豐富青年學生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信仰觀。在新形勢下,必須把正確的宗教觀教育作為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接班人的一項重要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高校應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充實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之中。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必須要加大和豐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內容。
(二)改進教學方法,增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實效性
21世紀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如果不改變過去的那種正面灌輸的傳統方式,我們教育方法不能實現多樣化,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那么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不會增強,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也不會有成效。所以,必須要改革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1)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化。運用傳統有效的以及現代多媒體技術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實效性。通過電影、電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更形象生動地認識宗教這一歷史現象和社會現實,從而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2)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變單向灌輸為主體間性互動教育模式,使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成為師生間的一種精神交流和情感交流互動過程。因為,宗教觀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要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宗教理論知識,最為重要的是應啟迪其智慧和能力。
(三)不斷提高高校教師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素質
教師必須系統地掌握各種宗教理論和我們黨的宗教政策,同時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和說明現實中的宗教問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宗教知識,滿足青年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并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為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同時,教師還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無神論,去教育學生,使他們能夠抵御各種唯心論、歪理邪說。所以,只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宗教知識儲備豐富了,對宗教有正確的理解和科學的態度,其培養的學生才可能有正確的宗教觀,才能不斷地內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1]李知淵,孫明哲.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的教育與引導[J].改革與開放,2011(2):164.
[2]賀彥鳳,張麗.論新時期大學生宗教信仰的教育與引導[J].教育與職業,2009,(3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