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主題,審議通過了兩個重要文件——《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本文通過梳理會議公報中黨內政治生活、高級干部、領導核心、黨內監督、黨內民主、反對腐敗等關鍵詞,幫助讀者進一步學習和領會六中全會精神。
黨內政治生活
【公報原文】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
【解讀】從廣義上講, 黨內政治生活是指黨內全部政治活動,包括黨內組織體系、黨內文化、黨內政治關系、黨內制度等內容。從狹義上講,主要是指黨內的思想文化活動、黨內領導決策活動、黨內關系和黨內制度、 黨內行為狀態等。正常的黨內政治生活對黨員具有教育作用、改造作用、管理作用和監督作用,對黨的組織具有凝聚作用,對領導班子具有民主決策功能和權威維系功能,對全黨具有統一意志、統一步調的作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我們黨全面總結黨的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逐步形成了以實事求是、發揚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和堅持民主集中制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
六中全會深刻把握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新情況新特點,就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等12個方面作出規定、提出明確要求。
高級干部
【公報原文】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范。
【解讀】在我國,高級干部主要指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在六中全會公報中,“高級干部”一詞先后出現了10次,明確要求高級干部要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以身作則為全黨全社會作示范,以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自覺增強黨性修養,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態度曖昧,向黨中央看齊,時刻牢記自己第一身份是黨員,帶頭從諫如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必須從高級干部做起,這是六中全會通過的兩部黨內法規的鮮明特色。這是因為,首先,高級干部在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管好班子、帶好隊伍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二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從我做起,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三是問題導向,十八大以來查處的一些高級干部,給我們黨造成巨大損害,要深刻吸取其教訓。所以,無論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還是貫徹準則、條例,都要從高級干部抓起。
領導核心
【公報原文】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全黨同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深入貫徹本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解讀】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這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已經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機遇、戰勝挑戰,對全黨團結一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對保證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內監督
【公報原文】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增強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解讀】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強化新形勢下的黨內監督作出頂層設計,為加強和規范黨內監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監督體系上,建立健全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在形成監督合力上,堅持黨內監督同有關國家機關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相結合。在監督重點上,以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為重點對象。在監督任務和內容上,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黨內民主
【公報原文】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黨內政治生活積極健康的重要基礎。
【解讀】黨內民主是指黨員和黨組織意愿、主張的充分表達和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黨內民主包括四大部分 :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六中全會明確提出黨內民主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礎。一是強調了“三個必須”,即:“黨內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必須執行黨章黨規確定的民主原則和程序,任何黨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壓制黨內民主、破壞黨內民主。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黨的各級委員會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必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必須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保障全體黨員平等享有黨章規定的黨員權利、履行黨章規定的黨員義務”。二是強調了“黨員有權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紀違法的事實,提倡實名舉報”。
反對腐敗
【公報原文】要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
【解讀】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國有101萬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十八大以來的強力反腐態勢收獲中外各界的好評。反腐成功的背后,也積累了很多治黨良方,比如制度治黨、加強對同級黨委監督、把巡視作為利劍、調動民眾反腐積極性等。把這些好做法融入制度,既可以鞏固過去的反腐成效,也為反腐提供制度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經修訂或新出臺了50多部黨內法規,占到總數的三分之一,反映出治黨靠制度的理念,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理念在黨的建設方面的體現。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就是向全黨全社會表明堅持依法依規治黨的思想理念。這兩部黨內法規,進一步扎緊了制度籠子,標志著“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正在與時俱進地健全、完善。這也標志著我國反腐敗斗爭進一步從治標轉向治本。□
(本文根據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報道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