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字余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歷史變遷路徑與特征①
陳字余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該文通過對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后的一段時期的中小學體育教學選擇授課內容的歷史進行回顧,發現其變遷趨勢和發展特征,詳細地分析了這幾十年的體育教學存在了哪些問題、是如何改進的,結合當下我國體育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改進措施。
中小學 體育教學 內容選擇 歷史變遷路徑 特征
教育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非常重視的問題,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力量。不僅文化知識教育會影響國家發展,科技強國這個理論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如何能全身心更好地投身到國家建設中去呢?所以體育教育也是人們必須重視的。
新課標從發布到使用再到現在也有很長時間了,課改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改變以往的體育教學方式,從教育學生到引導學生自主鍛煉。但是在我們教學時間當中,這是存在很大的漏洞和弊端的。只是提出了一個自主自由引導教學的概念,但是并沒有對教學內容做改變,也沒有把課程內容具體化。所以實踐中教師要么是照本宣科,要么是自己隨意教學,導致現在的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成果達不到要求。盡管說新課標與舊課標相比有很大的改進,但是在日常教學中并沒有操作性可言,難以評估教學效果,教學理念過于抽象,實施起來確實很難,學生身體素質差距大,而統一的評分考核方式并不能適應教學的需求,這明顯和新課標的理念是矛盾的。所以,體育教學的課程內容是迫切需要改變的,需要重新選擇。選擇的方式方法才是最需要改變的。以往的課程內容設定非常混亂,且很多教學內容甚至出現了明顯錯誤。這說明了教材內容的編選人員可能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實踐教學的經驗,才會導致課程的選擇出現各種問題,不能與實際結合起來。[1]
對體育教學的課程內容進行選擇的標準研究,這對學校健康與體育教育課程的教學有著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在實踐上能為課程改革提出一些高質內容的選擇原則的參考,使得教學內容設置更科學性,解決當下中小學體育教師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體育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發展必然會遵循著一般課程的發展規律,所以回顧歷史、尋找發展規律是人們必然要選擇的方式。
建國后各個階段的體育教育回顧如下。
1949—1957年是我國建國初期的階段,這個階段主要以借鑒國外的教育模式,這個階段把我國的小學體育劃分為游戲、體操、田徑三個類型,主要參考引用了前蘇聯的教學模式[2]。這一階段主要以發展學生的活動能力為教學核心,又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男女性別上對課程有選擇,比較全面且科學。
1958—1965年是一個探索階段,這個階段提出了要讓學生通過體育課來強身健體,在課程內容上選擇更為靈活,體育教學的課程內容有所增加,讓教師能根據學校的環境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比較切合實際,且教學目的很明確。
1986—1999年這個階段,是體系建立階段,對于教學要求成體系,增加了教學評估的機制,在以往的教學基礎上有了很大改進,但是這一個階段,教學重點放在體育的技能教學上,但是與國外的體育教學理念相比,還是處于意識落后,沒有讓學生全面發展。
2000年至今,教學理念以“健康”為核心,重視學生社會、心理、身體等三方面的健康教育。內容選擇上也有所增加,以吸引學生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鍛煉身體為目標。但是目前我國的體育教育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都需要人們理性面對,從而制定科學的教學方式,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3]
通過上文可以看出,我國的小學體育教育經歷漫長的改革過程,不斷完善和改進,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問題。第1階段體育課程中,移植、借鑒蘇聯模式的問題較為突出,但全國的教學計劃較為統一,使整體的體育課程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特長的發展,重視品德發展,弱化了體育的本質功能。
3.1體育課程建設要立足國情
引進國外的教育模式的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式,但是純粹借鑒并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各國的學生基礎教育不同且體質、身體強度都有所差距。且不說國外,就說我國南北方學生的體質就有明顯差異。以山東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說,如果用南方福建的體育教學標準來看,各個學生都是優等,那么體育課還有沒有必要上?當然有必要!我們需要的是符合本省學生的教學強度。這個例子就說明不能只照搬不思考,不能不結合實際就全套應用過來。要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立足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再來應用,會立足國情,學會揚棄,不能忽視國情兼收并蓄。所以編訂教學大綱的人員,在頒布制定的教學文件時必須考慮到整個社會和全國各省學生的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潛力,體育課程不能違背了學生自身身心發展的需求,在分析其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做到掌握更多且科學的體育學習方法與體育學習技巧,為以后學生有一個好體魄,在走向社會前能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
3.2體育課程建設要注意統一性和靈活性的問題
人們為國家的國土遼闊而自豪,但是正因為國土遼闊,全國各省份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非常復雜,經濟發展水平限制教學的設置級別,高原、丘陵、盆地各種地理原因都讓我國對于課程設置有一個靈活多選擇的要求,不能像第一階段那樣,全國的教學內容都一樣,教學強度也一樣,要因地制宜。在體育教學的歷史上,這種統一且不靈活的教育舊大綱在我們使用的時間非常長,其弊端也明顯能看到,對于體質弱的學生來說,過高的強度反而傷害了身體,讓學生厭惡體育更加不愿意鍛煉身體,造成惡性循環;而對于體質強的學生來說,難度系數低,沒有挑戰性,學生教學環境沒有競爭壓力,課程環境散漫敷衍。這都是因為統一的教學模式造成的。大綱對于教學要求過多且死板,束縛了教師的教學創作思維。也使得我們的學生并沒有因為體育課而愛上鍛煉身體。而過于抽象的教學理念,讓教師也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教什么,教學中隨意選擇教材進行。所以課程設置必須要在靈活與統一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既能符合現狀需求也能做到有束縛力,讓學生的身心都能得以鍛煉。
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建設是要在選擇課程內容、制定評價標準和方式這些方面進行改良的。競技體育普遍存在難度較大,操作要求高,所以需要減少小學教學中競技體育的比例,激發非競技的低難度教學項目的潛力,使課程內容能夠操作性更強,引導學生自主且安全地參與鍛煉;另外,目前課程評價盡管方式多,內容豐富,但在實際教學當中難以落實。需要建立一個以增強學生整體體質為核心、以運動項目為主要框架的體育教學內容體系。
[1]陳寧.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歷史變遷路徑與特征[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32(2):116-120.
[2]鄧鳳蓮.從5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看體育課堂教學新走向[J].體育學刊,2013(5):83-85.
[3]夏錦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十年——五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活動的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25-28.
[4]楊蘅.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1):101-102.
[5]王建.新課改后大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的現狀、制因及對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大中小學實證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1):106-111.
G807.02
A
2095-2813(2016)04(c)-006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2.069
陳字余(1991,12—),男,漢,山東臨沂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