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區域經濟怎么抓
最近,陸續召開的河南省、安徽省、內蒙古自治區、福建省、湖南省五省區黨代會上,省委書記們在報告中,對各自地區經濟發展做出全方位的謀劃和部署,展現出他們鮮明的執政風格和務實執政理念,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范式和新路徑,很值得關注。
中部崛起,中原最出彩?!邦A計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有望達到4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五位”。在經濟新常態下,地處內陸地區的河南仍處于“8時代”的增長,成為唯一中西部擠進全國第一方陣的省份,更是成為引領中西部地區、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新支撐。10月31日,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作題為《深入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而努力奮斗》報告時提出,打好“四張牌”,讓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加出彩。
打好“四張牌”,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提出的殷切期望和囑托。就在本次黨代會一個多月后,12月6日河南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通過了《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五年行動計劃(2017—2021年)》。作為曾經的中央高層核心智囊之一,前身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的謝伏瞻對宏觀經濟十分精通,參與過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文件和“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起草工作,組織起草了2009年至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而在今年的黨代會報告中,謝伏瞻就創新地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省、打造“三個高地”、實現“三大提升”的新思路,并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打好“四張牌”提出了河南改革發展的新路徑。
第一張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四個強省”建設。重點是以發展優勢產業為主導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構建產業新體系,促進“四個強省”建設。分別包括:第一,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河南行動,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第二,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大力實施“引金入豫”工程,做大做強“金融豫軍”;推進全域旅游,建設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國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第三,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四,建設網絡經濟強省,實施“互聯網+”行動,加快互聯網在制造業、服務業、能源等領域應用;推動電子商務大發展,完善電子商務服務生態鏈;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
第二張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發展新動能。重點是建立創新載體平臺、創新主體、創新機制等。黨代會報告提出,提升載體平臺,把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帶動全省創新發展的核心載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加快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中科院鄭州工業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知識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等平臺建設。壯大創新主體,培育有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建設一批“雙創”基地,發展一批小微科技創新型企業。
第三張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拓展發展新空間。重點是把中原城市群一體化作為支撐新型城鎮化的主平臺。報告提出,要依托米字形綜合交通運輸通道,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三個一批人”為重點,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持續實施“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機制。
第四張牌: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打造發展新支撐。
重點是突出重點、彌補短板、強化弱項。報告特別提出,要加快建設鄭州國際性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和一批地區性樞紐,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有序推進“四縱六橫”貨運干線鐵路網和城際鐵路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智慧交通,構建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十二五”期間GDP年均增長10.8%、決戰決勝全面小康、“五大發展”闖出新路、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全國方陣走在前列、五年后GDP力爭達到4萬億元……10月30日,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作題為《堅定不移闖出新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為建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美好安徽而奮斗》的報告,集中展現了過去五年的輝煌成就,生動描繪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提出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央要求、體現時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發展之路。
從安徽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打造“三個強省”目標,到第十次黨代會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謀劃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安徽省委對中央精神的全面貫徹,對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形成了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路徑的科學把握。圍繞實現“五大發展”目標,黨代會報告提出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好安徽指明了科學路徑。
實施創新發展行動,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改革是安徽最寶貴的遺傳基因。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必須與創新相結合,才能煥發出新的能量。黨代會報告強調,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創建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和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新建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和制造業創新中心,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
實施協調發展行動,加快建成城鄉區域一體發展新體系。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黨代會報告提出,積極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展期規劃,健全擁江發展、兩岸聯動機制,打造引領全省轉型發展的支撐帶。提升合肥都市圈建設水平,支持合肥與淮南同城化發展,加快合肥與六安、滁州、桐城一體化步伐,促進合蕪發展帶、沿江發展帶、合銅發展帶、合淮蚌發展帶建設,打造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都市圈。完善和落實支持皖北發展政策體系,高水平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大力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
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加快建成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必須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黨代會報告特別強調,大力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皖江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人水和諧、綠色共享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山水相濟、人文共美的新安江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城湖共生、宜居宜業的巢湖流域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規劃建設大黃山國家公園,加強大別山生態環境保護,爭創國家旅游度假區。
實施開放發展行動,加快建成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內陸開放新高地。安徽省是長三角和中部地區重要成員,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如何找準安徽在國家戰略中的現實定位,進一步發揮“左右逢源”的優勢?黨代會報告提出,深度融入國家“三大戰略”,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與蘇浙滬地區實現全方位等高對接。
實施共享發展行動,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美好家園。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安徽省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重大任務。黨代會報告強調,以大別山區和皖北地區為主戰場,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切實做到“六看六確?!?,落細落準落實脫貧攻堅任務。完善產業政策支持機制,大力實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扶貧項目,著力增強內生動力。
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5.95%,繼續位居全國首位,水、大氣和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優,“清新福建”成為亮麗名片。這是福建省委書記尤權11月23日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作題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報告時交出的靚麗成績單。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從政時,僅福建長汀一地就前后去過五次,從福建到中央工作后,先后二度批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如今,“長汀經驗”已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省委書記尤權上任第三天,就到掛鉤縣長汀調研,了解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要求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使荒山變綠、群眾致富。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福建省黨代會報告以生態立論,對全面建設美麗福建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
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努力建設美麗福建。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契機,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黨代會報告提出,完善地方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部門“一崗雙責”制度。支持發展綠色金融,推行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等制度。健全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開展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試點工作。加強造林綠化,優化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首位。提升推廣“長汀經驗”,推進水土流失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
站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要歷史關口,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11月15日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作題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奮斗》報告,濃墨重彩地提出未來5年湖南發展愿景、發展定位、發展戰略、發展舉措,全面開啟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新征程。
從2006年第九次黨代會的“富民強省”,到2011年第十次黨代會的“全面小康”,再到第十一次黨代會的“五個強省”戰略,杜家毫所作的報告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時重要講話精神為主題,彰顯紅色熱土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的特性。早在1995年,杜家毫就獲得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并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高級經濟師職稱,他的執政思路比較寬廣而清晰,他擘畫的未來五年湖南發展愿景,涵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基本現代化的目標要求。
建設經濟強省。報告提出,要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貫徹“中國制造2025”戰略,著力打造中國智能制造示范引領區。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磁浮技術、北斗導航、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產業化發展,統籌抓好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大數據、物聯網、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裝配式建筑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金融、信息、物流、會展、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建設全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建設科教強省。創新是湖南的優勢,報告特別提出,依托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級園區,集聚創新資源,強化創新協同,努力建成區域創新高地。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建成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新材料等國家級創新中心,建立多層次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
建設開放強省。湖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區位優勢明顯。2013年1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湖南位于“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從全局視野和戰略高度科學闡述了湖南“一帶一部”的區域優勢?!耙粠б徊俊钡膷湫露ㄎ唬尯喜辉佟白箢櫽遗巍薄蟾嫣貏e提出,要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深入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湘品出境”,積極推動“萬商入湘”,大力推進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積極爭創自由貿易區。
建設文化強省。湖南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如何加速“文化湘軍”崛起,打響湖湘文化品牌,報告提出,協調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文化名家工程,推出更多有湘味的精品力作。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整體實力,重點發展影視傳媒、新聞出版、動漫游戲、演藝娛樂等優勢文化產業,推動文化跨界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等。
建設生態強省。黨代會報告特別提出,要深化兩型社會建設,全面完成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第三階段改革建設任務,在全省全面建設兩型社會,努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為突破口,把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治湖有機結合起來,“四水”協同,“江湖”聯動,筑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
今后五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全面落實黨中央對內蒙古發展戰略定位、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關鍵時期。11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在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上,作題為《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報告,描繪了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宏偉藍圖。
三條底線、“五化”協同。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自治區考察指導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守望相助的重點要求、“四個著力”的重點任務、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奮斗目標,為自治區發展確立新定位。而在這次黨代會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要守住三條底線,即守住發展底線、守住生態底線、守住民生底線;促進“五化”協同,即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深度融合、深層互動的戰略舉措等。
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作為身處內陸深處的自治區,在黨代會報告中卻把“開放”作為一個亮點進行了濃墨重彩般的描繪,為未來五年的發展打開了一片新格局,那就是充分發揮內聯八省區、外接俄蒙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新格局。黨代會報告提出,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積極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完善同俄蒙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合作,加快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擴大對東北亞的開放,打造東北亞地區合作的重要樞紐;密切同港澳臺及東南亞的交流合作,拓展向南開放的新空間;加強同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貿往來,構筑向西開放的國際經貿大通道。另外,還包括全方位深化區域經濟協作,主動融入京津冀、遼吉黑等地區發展,積極承接沿海地區先進產業轉移,抓好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園區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