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強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基于“高校轉型”背景下體育教學改革實踐探討
王世強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正在從普通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體育教學作為基礎教學也急需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進行轉變,打破傳統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制定出以職業體能為特色的體育特色課程,為今后畢業生所從事的職業奠定身體素質基礎。該文以機械工程學院同年級兩個班級為樣本,分別用“新”“老”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并且分析教學結果,探討體育教學改革方法。
高校轉型 應用技術大學 體育教學模式 職業體能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為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經濟發展腳步放緩、世界經濟新格局的調整、產業升級加快步伐,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作為向國家輸送優質人才的基地,高等教育要根據市場形勢調整教學目標以滿足經濟建設需求,地方部分普本高校要積極推進改革轉型,找準轉型發展的著力點、突破口,為生產服務一線輸送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優質人才。
應用型大學的體育教學改革必須要符合應用型大學教育類型,應用型大學不同于傳統學術性高等教育類型,也不同于傳統的職業教育或專業教育,它是本科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和諧統一。應用型高校的體育教育既要滿足未來學生從事的崗位對職業體能的要求,也要滿足提高學生基礎身體素質、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具備常用體育技能。因此應用型高校的體育教學須兼具職業性、基礎性、終身性。
2.1 職業性
不同專業對身體素質要求不同,應用型大學的體育教學須根據學生現有專業進行分類,突出培養未來崗位中需要經常用到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度等身體素質。比如外語、國語、理論性基礎學科更應注重學生有氧運動的開發;機械、汽車、等動手能力強的學科更應在上下肢力量等無氧運動方面下功夫。多開設以職業體能為內容的體育特色課程,為今后所從事的職業奠定身體素質基礎。
2.2 基礎性
大學體育屬于高等教育公共基礎課程,以發展學生綜合體育素質為目標,在制定教學內容的同時不能完全摒棄基礎內容,而是要在基礎之上著重開發學生目標能力。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代社會,擁有良好綜合體魄和科學的健身習慣將會成為未來崗位競爭的有力因素之一。但是學生所學專業不一定和未來工作崗位相對應,良好的身體綜合素質可以讓學生更容易適應新的環境,所以,應用型大學體育教學應在加強職業性的同時,維護好基礎教學內容。
2.3 終身性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職業病層出不窮。公司企業經常舉辦各類團體運動,在提高團隊意識的同時,增強職工體質,減少職業病的發生概率,提升工作效率。“終身體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應用型大學的體育教育要在職業性和基礎性的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重點考慮目前流行的、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群眾體育項目,促使學生在不同環境下都可能保持積極的運動習慣,應對快節奏高強度的職場生活。
采取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機械工程學院2014級兩個班級進行試驗,分成A和B兩組,兩組男女人數相同,總人數均為35人,A組為教學改革試驗班,B組為傳統教學班,采用“國家體能達標測試”部分項目進行考核。16周/學期教學周期。由于機械工程學院未來就業偏向企業方面,所以教學改革實驗班教學內容偏向上下肢肌肉無氧鍛煉,考核內容男:1 000 m、引體向上、立定跳遠。女:800 m、立定跳遠、仰臥起坐。
通過16周教學,教學改革試驗班在各個項目上均有顯著提高,1 000m/800m是考核學生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的項目,該成績可體現出學生身體機能綜合水平,A組學生在該項目上成績成正態分布,大部分處于良好和及格區間,不及格率僅為7%,而B組大部分成績在及格和不及格區間,不及格為37%。A組通過創新教學改革,針對近些年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等問題進行專項訓練,基本解決了學生基礎體能問題。
(1)引體向上是男生考核項目,考核學生上肢核心力量以及背部力量,該項目是學生“老大難”項目,在學生體重逐年超標以及上肢鍛煉被初高中忽視的背景下,引體向上不及格率一直居高不下,機械工程學院未來就業崗位基本以上肢工作為主,上肢力量尤為重要。從數據上看B組男同學不及格率達到了74%,其他人也只是勉強及格,明顯不符合職業體能需求。A組數據要好很多,通過創新教學改革的針對性訓練,學生在上肢力量上有明顯提高,不及格率降低到27%,良好提高到15%。
(2)立定跳遠考核的是學生的下肢力量以及爆發力,這項考核往往是學生的拿分項目,B組學生成績呈正態分布,男生有11%不及格率,A組通過針對性訓練,所有學生均及格,12%的女生拿到優秀成績。
(3)仰臥起坐考核的是女生腹部核心力量,由于女生“怕累”“怕苦”,平時沒有專門針對腹部肌肉群進行訓練,B組有25%的學生沒有達標,A組成績均達標,并且成績集中在及格和良好區間,部分學生拿到優秀成績。
數據表明,教學改革實驗班的教學數據更加優秀,教學改革試驗班的教學數據更加符合機械工程學院未來就業所需的職業體能需求。
普通高校轉型成為應用型大學后,高層次應用型技術人才成為人才發展目標,作為基礎教學的體育教學應該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開展輔助工作,在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教授學生運動方法的同時,側重應用型技術人才所需的專業體能,為學生未來崗位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應用型大學的體育教學建設也是剛剛開始,急需對以下幾點加以改革提高。
5.1 明確應用型大學體育教學目標
普通大學向應用型大學轉變的同時,人才發展目標也隨之改變,其課程目標的確定應該與普通高校區分開來,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目標是以單獨體育學科制定的,應用型大學體育教學目標應該以輔助學科教學為主,以增強學生職業體能、減少職業病發病概率、發展終身體育為目標。
5.2 明確應用型大學體育教學內容
應用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制定應該遵循以下三點目標。
(1)根據學生專業不同,分配不同班級,對同一專業學生統一教學。根據學生現有專業以及未來可能立足崗位的特點制定教學內容,不同學科需要的職業體能有所不同,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應該有所區別。
(2)創新教學方法和考評方式,增加職業體能類別的考試比重,并且保證學生常規體育教學,達到增強學生綜合身體素質的目標。
(3)開設符合學生專業特點以及喜聞樂見的體育課程,激發學生鍛煉興趣的同時培養終身體育的可能性。
5.3 組建一支掌握職業體能教學的師資力量
高校急需轉型發展的同時,教職員工更需要從思想到教學能力的轉變和提高,職業體能的教學方法在轉型初期并不成熟,學校領導應該對現有教工進行培訓,也可以送出去交流學習,或者去企業實地考察,甚至送到國外開闊眼界,以達到提高師資水平,匹配高校轉型軟實力需求。
[1]邵波.論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質屬性[J].職教論壇,2014(13):9-13.
[2]姜毅.基于我國高校轉型的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研究[J].戲劇之家,2014(5):227-22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157
G807.4
A
2095-2813(2016)12(a)-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