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王鵬遠
(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 江蘇南京 211164)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體育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探索①
王偉 王鵬遠
(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 江蘇南京 211164)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對體育院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該文從研究體育院校學生的特點著手,分析了移動互聯時代體育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挑戰,并研究了如何在移動互聯時代對體育院校思政理論課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
移動互聯時代 體育院校 思政理論課 教學探索
當前正處于移動互聯時代,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手機上網用戶約5億人,成為世界上擁有智能手機最多的國家。[1]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5.94億,大學生是移動互聯網用戶最廣泛和活躍的群體之一。[2]傳統打電話的手機即將成為歷史,電腦化的智能手機變成趨勢。熟悉的門戶網站、社交平臺、微信微博等都在向移動平臺拓展,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在這個移動互聯時代,教育教學顯然不能不受到影響。合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創新體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是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師當務之急的研究課題。
(1)文化基礎知識薄弱,理性思維能力較差。體育院校的學生從小接受系統的運動訓練,很多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中學文化知識的教育,導致他們知識面窄、文化基礎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3]并且長期的體育運動訓練又容易讓他們情緒失控,感情用事,做出失常的舉動,處理問題缺乏理性的思考,理性思維能力較差。
(2)組織紀律觀念淡薄,課堂聽課專注度不高。體育院校的學生上課時紀律往往不太好,說笑、打鬧、玩手機等現象較多,他們法制觀念、組織紀律觀念較淡薄,處理問題不夠冷靜,經常會因哥們義氣打架等。課堂聽課時專注度不高,有的同學聽課時經常溜號、甚至用手機打游戲看電影、有的同學干脆就睡覺等。
(3)適應能力較強,善于自我表現。體育院校學生經過長期的運動訓練,一般形成了反應快、比較好動的性格特點,多數開朗、外向,他們對新環境、新事物的接受和適應能力較強。長期的競爭性運動訓練,使體育院校學生多數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在能夠展示自己特長和能力的場合,他們有展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愿望。
(4)集體榮譽感強,興趣愛好廣泛。體育院校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集體項目,他們集體榮譽感很強,為了爭得集體榮譽,他們經常拼盡全力。相對其他院校的大學生來說,體育院校的學生對理論學習不夠重視,學習壓力相對較小,加之他們本身對學習又不夠感興趣,所以他們比較愛玩,興趣愛好也比較廣泛。
移動互聯網具有移動化、個性化和差異化等特點。[3]在移動互聯時代,體育院校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需要根據時代特征并結合體育院校學生的特點做出相應調整,這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首先,體育院校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大學生更喜歡視覺和聽覺上具有沖擊力的事物,更樂于接受圖像視頻等方式提供的信息,于是課堂上用手機上網、打游戲、看電影的現象很普遍,對于教師的授課內容和方式普遍不感興趣,甚至是厭倦。其次,移動互聯時代,體育院校大學生每天接受海量信息,信息內容也呈現多元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和通過各種信息媒體上所看到的經常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這對于理性思維較差的體育院校學生來說很難完全正確判斷,從而感到迷茫,甚至被誤導,乃至形成錯誤的觀念。體育院校思政教師若想要實現原有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就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變和創新。最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體育院校大學生的很多知識都可以通過百度、谷歌等搜索工具輕易地獲得,學生自然對教師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視程度明顯下降,這對傳統的教學過程和方法形成了挑戰。
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要求體育院校思政理論課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育形式。移動互聯網典型應用形態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體育院校思想政治教師要積極運用上述移動互聯媒體創新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移動互聯網與傳統媒體的融合與互動,以提高教學效果。
3.1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
在移動互聯時代,合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過時,與移動互聯技術相適應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必然出現。多樣化教學模式包括多媒體教學、移動終端互動式教學、社會調查與實踐、討論式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模式強調在教學中綜合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可
(2)樂視體育以每年超過1 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2018-19賽季歐冠比賽在互聯網電視上的版權,并在有權播出的場次上勝過了新浪、騰訊和PPTV。后3家每輪比賽只有兩場轉播權,且不能在互聯網電視上播出。
(3)與ATP成功簽約,成為2016—2020年ATP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新媒體合作伙伴。樂視體育還成為ATP世界巡回賽唯一一個來自中國的全球白金合作伙伴,正式開啟與ATP世界巡回賽在體育營銷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樂視將與ATP世界巡回賽一起,推動網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4)樂視體育與MLB美國職棒大聯盟在拉斯維加斯宣布,從今年1月起未來3年,樂視體育成為MLB在中國大陸、港澳地區的戰略合作伙伴。樂視體育將通過樂視超級電視和手機、電子客戶端直播每賽季的MLB賽事,并提供點播。此外樂視體育還將搭建MLB球迷線上社區,同時售賣官方授權產品。
(5)樂視斥資1億元冠名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業內傳聞許久的“北京國安樂視隊”正式落地。雙方還在俱樂部經營、品牌建設、青訓體系建設等方面展開全面戰略合作,開啟“互聯網+足球”的新發展模式。
(6)樂視體育或以近27億元的價格,購得2016賽季和2017賽季中超網絡媒體獨家轉播權。有網絡獨播的模式讓中超進入一個全新時代,騰訊、阿里體育和PPTV感受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痛感,有可能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7)樂視體育與華熙國際宣布,冠名五棵松體育館為“樂視體育中心”,并成立智能化場館運營公司。將以樂視體育云為支撐,以樂視體育和樂視音樂為依托,騰云駕霧,智造升級,為互聯網時代重新定義賽事、直播與演出,使體育與音樂在這里樂動不止。
行業空間巨大、核心產業、政策紅利和消費升級帶來了5萬億產值、5億體育人口。互聯網生態引領體育產業新時代,樂視體育是第一個全產業鏈生態型體育公司,涵蓋賽事運營、傳媒平臺、智能化產品和互聯網應用服務。樂視體育在用重金打造的優質版權內容已經超過—ESPN(全球最大體育電視臺)。在帶來優秀的視頻內容上,還可以讓觀眾以不同的視角去體驗運動的激情,如:F1比賽,樂視已經能提供各種駕駛員機位、多語言解說、GPS視角等多種機位,觀眾只需根據就自己的觀看需要,在直播是選擇自己想要的機位就可以,這是只有通過互聯網才能做到的多視角體驗,使用戶的服務和體驗滿意度盡可能地最大化。
[1]王相英.體育賽事無形資產系統管理[M].科學出版社,2013:153-157.
[2]唐文.海量運維、運營規劃之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3]蔡雯.新聞編輯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劉徽.30分鐘玩轉視頻營銷[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G807
A
2095-2813(2016)04(a)-011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0.119
①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科技發展基金項目(項目編號:aym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