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華,胡思遠
?
對高校體質弱勢群體公共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
羅華,胡思遠
為了改進體質弱勢群體的高校體育教學,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研究體質弱勢群體存在的問題,發現體質弱勢群體比例偏高,體育興趣低下,專門師資、專門教材與場地設施短缺,體育鍛煉知識匱乏,課程安排不合理,教學內容創新不足等問題凸顯。亟需改革高校體育教學,完善體育資源配置,針對體育弱勢群體開展傳統保健體育。
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學;課程改革
近年來,體質弱勢群體的體育課程改革是研究的熱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壓力過大,運動時間嚴重不足,或營養過剩等一系列現象日益凸顯,學生體質問題顯得尤為嚴重。國家教育部發布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如何更好地使體育課服務體質弱勢學生群體,如何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體質弱勢群體體育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陳波、陳琪瑤在《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成因與對策》中把體育弱勢生認為是體育課成績總評或素質達標測驗成績為不及格者,他們從客觀指標上給體育弱勢群體一個界定范圍。劉成[1]對體質弱勢群體的界定標準進行了量化,其包含一個充分條件和兩個基本標準,首先是身體確實不適合參加體育運動,另外以體重指數進行判定,BMI指數小于20或大于26.5,達到這兩項條件的群體即認為是體質弱勢群體。姚宏茂[2]在《高校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中把高校弱勢群體學生定義為身患殘疾,在生活自理上有一定的影響或患有不宜參加劇烈性運動的特殊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各種肝病、肺病等疾病)的學生。我們認為“體質弱勢群體”是指某些學生身體形態過于肥胖、或殘疾、或體弱等原因而無法完成某些體育技術動作的群體,如“特殊體育”、“特型學生”、“體育差生”等體質異常型,統稱為“體質弱勢群體”。他們有的是內臟器官患慢性病,有的是嚴重運動損傷不能參與正常的體育課,有的先天或后天患有身體功能性障礙,有的來自貧困家庭長期體質偏弱。研究體質弱勢群體,對改革體育教學方式,指導運動康復訓練,有針對性實施體育教學,發展體育教學理論,構建高校體育教學新模式和新的目標體系具有促進和推動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2002年8月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1995年頒布的《體育法》第 18 條也規定:“學校應當創造條件,為病、殘學生組織適合其特點的體育運動”。雖然我國一直遵循著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則,但是在實際中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在很多高校中的體質弱勢群體得不到重視。
樊海珍[3]調查了湖南省15所普通高校的體質弱勢群體的體育教學實施現狀,發現體質弱勢群體占總人數的5.1%,這類群體喜歡體育課的只占35.4%,由于他們有強烈的自卑感、害羞、膽怯,造成他們對自己的運動學習能力不自信,在運動中表現出非常的不適應,導致了體育課興趣的下降。在教師配備方面,發現這15所高校中都沒有專職的體育保健課教師,一般多為未經過特殊體育教育的普通體育教師兼任。并且所有學校都沒有專門的教材和場地器材。
徐家林[4]研究了安徽省高校體質弱勢群體的體育行為情況。調查發現體質弱勢群體一般選擇非劇烈性運動項目和一切考試項目上,其中15.66%的體質弱勢學生從不參加體育運動,這一群體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與運動興趣成非常顯著的意義。“身患殘疾”與“特殊疾病”的群體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與強度無顯著性意義,與“體質虛弱”組存在差異,在鍛煉次數上
低于后者。體質弱勢群體的體育消費情況在“實物性”體育消費上占大多數,對“服務性”體育消費意識較低。另外心理因素是影響體質弱勢群體體育行為的重要因素。
張和平[5]對山西省高校體質弱勢群體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一群體身形異常、營養不良、體型肥胖居多,健康狀況復雜多樣,這部分人的原因在于生活不規律,飲食不規范以及較少參加體育鍛煉,沒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且這一群體對如何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改善身體狀況并不了解,缺乏相應的運動理論知識,沒有認識到運動的價值,對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和情況去安排鍛煉計劃認識不夠。學校場地器材缺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體質弱勢群體比例相對正常大學生相對有限,對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的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全面而系統的研究和探討,這一群體對體育的興趣低下,表現出對自身運動能力的不自信,在教學方面,專門保健體育教師短缺,沒有專門的教材與場地設施,體育鍛煉知識匱乏,課程安排不合理等等。對體質弱勢群體的課程改革出現地域發展的不平衡,在教學內容上創新不夠等問題凸顯。
3.1改革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首先需要改進教學方式,把普通學生和體質弱勢學生分班上課,因材施教,對體質弱勢群體可以采用理論加實踐的方式進行體育教學,在了解體育鍛煉知識的前提下,適當的體驗運動,提高運動興趣和運動意識。這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專門化。班級的體育教學緊密聯系,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其次在教學內容上也區分開來,體質弱勢群體的學生更多的以一半理論與一半實踐進行教學,以傳統保健的形式為主。制定不同的評價體系,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這樣的方式有利于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最終更好的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
3.2完善體育資源配置
保證場地設施完備是體育教學的基本條件之一。第一,制定與編寫專門的體育教材,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內容,與適合體質弱勢群體的運動相匹配,提高實用性與趣味性。第二,培養專門的保健體育師資,確保有專門的教師進行輔導與教學。第三,建立一部分專門的場地器材,保證這一群體的學生有教室學,有場地練,有操場跑,提升其自信心與存在感,鼓勵體育鍛煉,發展多樣化體育運動。
3.3推行傳統保健體育
傳統保健體育包括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導引養生功等,是我國的瑰寶,其對預防疾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起到了重要作用,很適合體質弱勢群體練習和模仿。近年來傳統保健體育發展很快,在高校體育教學上也取得顯著的效果與成績,在體質弱勢群體中推行傳統保健體育不僅使學生提高對運動的興趣,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更能夠幫助學生增強體質,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1]劉成,李秀華. 體質弱勢群體與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5,Vol.12No.5.
[2]姚宏茂. 高校弱勢群體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4).
[3]樊海珍. 湖南省高校學生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學實施現狀與改革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11(11).
[4]徐家林.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
[5]張和平. 山西省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
Reflections 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of Physique Vulnerable Groups
Luo Hua,Hu Siyua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vulnerable groups of college PE teaching,by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this paper researches problems of physical vulnerable groups,finds the proportion of physical vulnerable groups is on the high side,low interest in sports,shortage of specialized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 and facilities,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 knowledge,and unreasonable curriculum,lack of innovation and so on. Refor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are needed,the sports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hould be improved,and carry ou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for vulnerable groups have to be carried out.
physical vulnerable groups; sports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湖南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0220001002078)
羅華(1962-),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第二作者簡介:胡思遠(1989-),男,湖南雙峰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湖南中醫藥大學體育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208
School of Sport & Art,Hun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Hunan,China.
A
1005-0256(2016)09-0042-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