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 王麗芳 丁哲(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
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①
朱軍王麗芳丁哲
(西安體育學院陜西西安710068)
摘 要:該研究在分析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科學頂層設計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校內外實踐活動為支撐,構建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體系;以項目和競賽為牽動,構建創新創業訓練體系;以革新教育教學方法為手段,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持續發展。通過培育創新創業專門師資,完善激勵機制,整合有效資源、搭建共享互通平臺等手段,構建全程化的體育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體育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可供參考的范式。
關鍵詞:體育院校 創新創業 體系 構建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及綜合競爭能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高校進入21世紀的時代命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業教育工作。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創新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制度創新的重要方面軍。
體育院校承擔著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社會責任,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起適合于體育院校大學生特點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是體育院校辦學發展新的增長點,不僅可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加大學生創業數量,帶動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而且還可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創新創業型的體育人才。
1.1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傳統的教育觀是以知識傳授為本位,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取得相應的學歷學位,踏入社會后找到對口的工作[1]。這種認識導致大學生過分注重學習的成績和學歷學位,忽視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尤其是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盡管近年體育院校都在極力倡導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但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尚未形成,教育活動局限停留在實務層面,狹隘地將創新創業教育理解為創造事業,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忽略了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素質和創新創業技能的重要作用。
1.2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課程建設滯后
創新創業教育要有完備科學的學科體系,這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環節和關鍵因素[2]。體育院校除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和進行一些相關的職業生涯輔導外,大多進行的是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創業輔導專家等的創業講座,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多數體育院校缺乏本科層次的創新創業學科體系,課程設置流于形式。
1.3師資力量薄弱與管理機制不完善
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創新創業學師資匱乏。體育院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時,除邀請校外創業專家或企業家外,校內則多由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承擔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類教師具備較為全面系統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但通常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與經驗。同時,體育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權責分離、管理混亂的狀況。團委、學生管理部門、教務部門各自為政,無法形成合力,協調創新創業活動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尚未形成。
1.4缺乏創新創業環境
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配套服務系統不健全,缺乏有效支撐。存在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不健全、校企合作績效評價機制不完善、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單一、校企合作利益和風險投資機制還處于起步階段等問題。[3]體育創業實踐基地和孵化基地較少,缺少來自社會的關注與支持,缺少必要的創業技術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持續發展。
2.1修訂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從頂層設計入手,注重學生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教育和實踐能力養成,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專業人才培養中。在各專業教學計劃中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中增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或相應的能力培養環節;各專業實踐類課程教學大綱中增加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內容,從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系統性地嵌入本科人才培養全過程。以項目和質量工程為牽動,實現學科交叉、專業融合、凸顯體育特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相結合,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相結合,實施貫穿人才培養全程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2以校內外實踐活動為支撐,構建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體系
結合體育專業院校自身特點,根據社會需求和體育行業發展現狀,以課內外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類課程為依托,構建體育特色實踐類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和實踐平臺。該體系由三類模塊有機構成:課堂教學模塊(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專題講座、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課內科研實踐、創新作業實習);校內實踐模塊(創業俱樂部活動、大學生科創競賽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校外實踐模塊(校外創新創業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
2.3以項目和競賽為牽動,構建創新創業訓練體系
在創新創業孵化項目(國家級—省級—校級)基礎上,打造與項目孵化和成果轉化為一體的“一站式”創新創業實踐訓練體系。該體系以“機構完善、項目牽動、競賽驅動、全程培訓、導師指導、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多維保障”為優勢和特點。尤其對項目和競賽在團隊要求上,強調跨專業、跨年級,以形成專業融合,以大代小,以老帶新的訓練體系,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發揮更大作用。
2.4以革新教育教學方法為手段,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和競賽的開展
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方式方法研討和改革,強化“做中學”的理念,革新性地選用案例式、模擬式、互動式和實訓式的教學方法,變“教學”為“導學”;鼓勵學生參加項目開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由課堂講授轉變為指導學生研究;構建學習型組織,強化創新型學習團隊,使每個創業團隊的創業過程產生一個適合本科生的科研項目,圍繞創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以教師創新帶動學生創新。
2.5以資源整合為依托,搭建產學研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平臺
積極對現有實驗室和師資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互通和人才優勢互補。在現有各級各類校外實習基地和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的基礎上,積極聯合校外基地,依托現有質量工程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搭建體育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教育產學研合作平臺。
2.6以制度和師資建設為保障,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學研究、發明創造和創業實踐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對創新創業活動成果給予學分和獎金獎勵;對參賽獲獎的師生在學分、評優、獎金、工作量等方面給予獎勵和支持;結題項目可替代畢業論文等。引導和鼓勵更多的教師投入創新創業教育和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一定規模且結構合理的創新創業師資團隊。對承擔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分期分批外派學習交流,加強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聘請校外相關領域專家進校講學,交流教育教學經驗,搭建專家和教師交流平臺,切實提高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通過培育優質師資,完善激勵機制,以項目牽動,競賽驅動,有效整合資源,各專業共享互通,功能拓展和服務升級,可以實現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訓練、成果的孵化,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就業創業和技能實踐活動提供基礎,為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多維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敬良.創新與創業教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2]劉振忠,哈增紅,王芳,等.高等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9,23(4):32-35.
[3]王洪彪,馮琰,趙紅明.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遼寧體育科技,2013,35(6):82-85.
[4]魏萬珍,王清芳,韓學鋒,等.高等體育院校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8):15-18.
[5]陳勤,謝繼莘.當前大學生創新性人才培養若干問題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1(19):146.
中圖分類號:G807.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5(a)-0060-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060
課題來源:①2015年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