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摁下“樞紐+”城市建設快進鍵
■ 圍繞形成層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聯系更便捷的樞紐型網絡城市格局,進一步加強系統整合,科學布局建設城市空間的樞紐與節點、網絡與連接,優化城市形態,凸顯城市特征,強化城市功能。
廣州的城市發展戰略再度升級,此番的新思路是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8月4日,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在市委全會上首次提出,廣州將加快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重點打造航空、航運和科技創新樞紐,匯集全球高端要素,集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強化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國家中心城市職能,成為世界城市體系核心節點。
任學鋒強調,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要著力強化規劃戰略引領,增強規劃編制的科學性、規劃實施的強制性、規劃管理的系統性,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促進產城融合,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支撐。
同時,樞紐型網絡城市建設還須加強城市發展的組織和制度保障,深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依法規劃建設治理城市,提高城市工作能力,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城市工作格局。
樞紐功能全面強化,城市特征更加凸顯。立足南沙新區、廣州港,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基于白云國際機場、空港經濟區,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立足城市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同時,重點建設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及一批功能區,形成樞紐型網絡城市中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重要支撐節點。
廣州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科學布局
三大戰略樞紐
◆建設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戰略樞紐,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
◆北部地區:山體森林的生態風貌;中部地區:歷史與現代交融的都市風貌;南部地區:濱海新城風貌
構建全球城市網絡
◆堅持開放發展,加強國際交流和區域合作
強化國際信息樞紐功能
◆加強城市信息網絡建設
加快建設廣州南沙新區城市副中心
◆發揮國家戰略機遇疊加、區位優越、生態良好、制度創新等優勢
整合珠江沿岸優質資源
◆優化提升珠江兩岸經濟帶、創新帶和景觀帶
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系統推進國鐵、地鐵、城際軌道、高快速路網建設,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的大交通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