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瞄準高精尖
過去10年間,北京地區生產總值從不到7000億元的規模,穩步攀升至近2.3萬億元的龐大規模。數據背后,是經濟結構的優化,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占全市GDP的比重逐漸從4成提升到了5成以上。7月12日,北京市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意見》,將通過政策、財稅、金融等多方面的“一攬子”措施,全力推動和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繼續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引導存量和增量服務資源在市域內及京津冀區域合理布局,有利于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為此,《意見》提出,全力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優化提升高端產業功能區,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人口、環境等評價標準,有序引導金融、科技、信息、商務等優質服務要素向高端產業功能區集聚,推進集約化、國際化發展。
《意見》還提出,將鼓勵疏解轉移的企事業單位在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產業政策、符合城鄉建設用地減量提質要求的基礎上,改造利用老舊商業設施、倉儲用房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同時,本市將發揮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引導作用,改造利用和規劃建設一批全天候、無時差的國際協同生態智能商務樓宇,聯通全球。
另外,7月5日,在廣東省發改委召開的座談會上,發改委副主任蔡木靈發布的《廣東省生產性服務高增長趨勢研究》,預判廣東生產性服務業在“十三五”時期將有9.5%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將接近3萬億元,占服務業比重達65%以上。
北京市生產性服務優化產業結構四大任務
1 鞏固提升優勢主導行業,支撐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2 突出前沿技術研發與應用,培育發展新興業態
3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工農業融合創新發展,引領產業價值鏈向高端化、綠色化提升
4 強化生產性服務業集成創新應用,促進城市建設運營管理服務精細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