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晴 薛鵬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江蘇鎮江 212000)
校園體育運動過程中應急機制的建立①
胡雪晴 薛鵬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江蘇鎮江 212000)
近些年,校園體育傷害事故頻發,不僅給學生帶來了精神與人身的痛苦,也影響到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因此,對校園體育運動過程中的突發事件進行分析,建立相對應的應急機制刻不容緩。該文通過調查和查閱大量資料,對我國校園體育安全應急機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應急機制進行了分析。建立校園體育應急機制不僅要從制度著手,還要關注學生應急能力以及應急措施的培養,從而實現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學生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安全。
體育安全 應急機制 應急教育
1.1學生體育安全意識不強
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運動不僅僅是強身健體的途徑,更是一種時尚,能夠幫助人們排解壓力。在我國,一些學校以文化教育為主,忽略了體育方面的培育。繁重的學習任務導致學生壓力重大,身心長期處于疲倦狀態。于這種狀態下突然進行體育鍛煉就容易出現運動事故。除此之外,學生體育安全意識不強,沒有認識到體育活動可能出現的危險,從而疏于防范,忽視自我保護,也是導致運動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1.2體育應急機制以及應急教育的缺乏
校園體育應急機制不僅包括針對校園運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事故進行應對,還包括應急教育,即以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應對運動突發事故處理能力為目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很多學校都是等某一突發事故發生后,才開始針對這一事件進行防范與宣講。在事故發生前期缺乏相應的應急教育以及應急宣傳。校園運動過程中的應急機制更重要的是要起一種防范作用,而不是事發后的警告作用?!皯獙逃瑓⑴c主體學生和組織教師兩方面,體育教學及活動中安全常識的宣傳、增強防范意識教育工作的重點是要做到常態化,教師則需要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素質和專業救治能力,并達到制度化”[1]。
2.1有利于減少學生體育活動中運動事故的發生
在校園運動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出現運動事故,建立校園體育運動應急機制的最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校園運動事故,應急機制能有效預防問題的發生以及降低事故帶來的傷害。通過預防的作用來降低校園體育運動過程中的事故發生率。校園體育運動應急機制可以對體育教學中的各環節進行檢查與監督,規定相應部門之間的職責,避免出現責任推卸現象,從而更有效地進行體育安全監控,減少事故的發生。
2.2有利于構建安全的校園體育運動環境
校園是一個人員聚集的地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人文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關注學生的健康問題。安全管理對一個學校來說至關重要,在運動器械維護、運動場所規范化管理以及體育安全文化宣傳等方面構建校園運動應急機制,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識,讓學生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體育活動;另一方面還能夠預防、避免潛在的運動威脅因素,從而構建出一個安全的校園體育運動環境。
3.1建立體育安全運行機制
第一,學校要做到定期對體育場所以及體育器材進行檢修,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對于存在的安全隱患要進行逐一登記,并進行整改,從而避免體育器械因素導致運動傷害事件的發生,這是保證學生運動安全的最基本條件。
第二,學校應該建立專門的安全機構,加強體育教學的監督和檢查。學校的領導者和教師必須重視高校體育教學的安全,把增強學生身體健康、防止出現體育安全事故作為一項重要的大事來抓,并且要長期加以關注和重視。學校要重視體育教師應急能力的培訓以及學校應急隊伍的建設。在體育運動事故現場,敏捷冷靜的現場反應和準確及時的救治十分重要。完善學校醫務設施,可以保證學生在運動中受到傷害時可以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
第三,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處理體育意外傷害的應急預案。要建立健全校園體育教學安全工作規章制度以及校園運動安全規范,對日常體育教學以及體育鍛煉進行監督,同時學校體育部門要建立體育意外傷害事故的應急預案。
3.2確保校園體育應急機制的有效運行
在制定了相應的的體育安全體系與機制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確保該體系的有效運行。應急機制是否有效,很關鍵的一點在于是否有一個健全的實施機構。學校要從自身條件出發,結合學校體育教學實際來制定校園體育安全體系與應急機制,具體應該做到目標清晰與職責明確。目標明確是指應急機制在實施過程中,要明確每一個階段的目標是什么。如:隱患排查階段的目標是對器材、場地等已存在的和潛在的風險進行排除,避免這些不利因素出現在學生運動過程中;教育階段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運動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職責明確是指要清晰應急機制運行過程中的分工與責任。由于體育項目的多樣化,可以按照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管理,明確每個項目的對應負責人以及負責人需要完成的任務,各項目負責人不僅要關注本項內部安全目標,也要關注與其他項目負責人之間的交流以及工作銜接?!绑w育應急機制應堅持以防為主,通過嚴格管理、制度建設、應急預案、宣傳到位等手段,防患于未然”[2]。
3.3培養學生危機意識,提高學生應急處理能力
高校體育運動應急機制的最重要一環是要培養學生的危機意識,提高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危機處置能力。對學生應急避險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是體育教學,很多學校都會對學生進行運動期間的應急能力培養,但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了知識傳輸階段,缺乏實踐。運動過程中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實踐性的綜合素質。理論知識灌輸是運動應急措施的第一階段,這有利于學生在遇到運動傷害時能夠盡快冷靜下來,更加有效地進行緊急處理,避免等待進一步救治的過程中受到二次傷害。比理論知識更加重要的那就是實際操作了,通過實際情景的演練,能夠讓學生對應急措施了解得更深刻。此外,實際的演練實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其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不當,提高培訓的實用性與有效性。如在運動傷害過程中的止血、包扎等內容是要經過實際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的。“學校更要重新審視體育在教育過程中的功能,充分認識到體育課是提高應急處理能力的主要手段”[3]。
在培養學生的避險應急能力的過程中除了要加強實踐,還要注重學生正確意識的培養。學校必須讓學生認識到正確進行運動的重要性,積極倡導學生以健康正確的方式進行運動,從而避免體育運動過程中不必要的傷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避險應急能力,是一種預防性教育,是構建校園體育運動過程中應急機制的重要預警環節。應急避險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應急意識,培養其應急技能,是從不斷提高學生的應急避險能力方面來增強校園體育應急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3.4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要與體育應急機制齊頭并進,才能事半功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保證校園體育運動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可以有效減少運動事故的發生。在我國高等院校,雖然關于運動方面的社團十分常見,但是缺乏規范性與專業性。大多數體育社團都是以興趣為出發點,從而集結有相同愛好的人,一般規模比較小,同時也缺乏相應的規范性。一些體育社團由于沒有專門委派指導教師進行定期指導并規范社團活動,導致體育文化缺失,體育活動的規范性不夠,以致于運動事故頻發?!皬膶W校層面規劃、管理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能夠營造健康的體育氛圍”[4],帶動學生在積極參與運動的同時又可以注重自身安全。學校要改變學生現有的狹隘體育觀,重視良好體育生活方式和濃厚體育文化底蘊的積極影響。
學校體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來舉辦體育文化教育活動,除了體育競賽,也可以利用體育講座、專題報告、興趣體驗等形式來拓寬學生的體育視野, 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
[1]郁晶晶.論高校體育教學突發事件中的應急機制[J].體育科研,2015(1):100-103.
[2]岳寧崗.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應急機制的建立與運行[J].江蘇大學開放大學報,2015(2):94-96.
[3]毛琳,史兵.體育與培養師范生應急處理能力關系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1(3):8-10.
[4]姜志明,曲新藝.當代中國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5):15-19.
[5]顧健.高職院校體育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7):89-91.
[6]糾延紅,安金龍,丁楠.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安全問題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114-116.
[7]王強,閔彬彬.論體育教學中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培養[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5-31.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in School Sports
Hu Xueqing Xue Peng
(JingJiang Gollege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212000,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school sports injury accident frequently, not only students' spirit and body receive pain , also affected the normal teaching order of schools.Therefore, analyze the reason of school sports injury accident and build response mechanism is urgen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has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campus sports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and stated how to establish effective emergency mechanism.Emergency mechanism should not only base on school system,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emergency measure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tudents during of sports.
Sports security;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Emergency education
G807
A
2095-2813(2016)09(c)-010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7.100
鎮江市社科應用研究立項課題《校園體育活動的價值追求》研究成果。
胡雪晴(1990—),女,漢,安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薛鵬(1984—),男,漢,山西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