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丹
(內蒙古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發展探究
齊曉丹
(內蒙古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體育管理學是在我國高校新興的一門學科,它的興起使得體育事業呈現出產業化與商業化的發展態勢。然而,在體育市場與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管理學已經不能促進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需求。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體育管理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體育事業,對體育管理學的學科體系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該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與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針對高校體育管理學的學科體系發展問題進行探究,分析了現階段高校體育管理學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并對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進行探索,提出個人的建議,旨在探究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同時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為日后相關研究的開展及體育管理學科的更好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高校 體育管理學 學科體系 發展
體育管理學作為體育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門逐漸在高校廣泛設立的學科,它的出現及其發展為體育的商業化與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高校是我國培育復合型人才的搖籃,肩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任務,體育事業的商業化與產業化發展趨勢致使會有越來越多的體育工作者需要在體育管理的諸多培訓指導下才能夠完成自身的教育教學任務,因此,體育管理學的重要作用日漸明顯,對其學科體系進行研究是勢在必行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1.1 公認的、合理的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尚未建立
目前,我國高校尚未建立一個公認的、合理的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對此,筆者總結如下。
1.1.1 對西方管理理論過度應用
在我國,大部分管理學的相關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夠重視,對于西方的管理思想會不自覺地產生崇拜的心理,然而卻很少繼承、發揚我國的優秀管理思想與理論。高校體育管理學的相關研究也是如此,對西方的管理理論過度應用,而對我國傳統的優秀管理思想總是忽略,不能使之得到傳播與發揚,東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異自然而然地使得其在管理問題上存在不同。
1.1.2 體育理論需要同管理理論更深入融合
由20世紀80年代至今,高校體育管理學的主要框架分成兩大板塊,分別是體育管理的基礎理論部分與體育業務管理的理論部分。從體育管理學的內容上來看,基礎理論部分大約占其總字數的40.9%,而體育業務管理部分占其總字數的59.1%。由上面的數據可以得出,體育理論占有較高的內容比例,除此之外,體育理論與管理理論之間并沒有明確界限,而這一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改善。
1.1.3 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中各種業務不明確的管理性質使其不能深入發展
通常來講,在對體育業務管理內容進行劃分的過程中,主要是依據傳統的模式。對于管理學而言,其發展過程是動態的,而管理思想則一直處在不斷變化更新中,所以,應該對其性質進行明確,將各種管理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弄清楚,對高校體育管理學科體系中的各種業務管理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
1.2 高校體育管理學的課程設置比較落后、單一、重復且實踐性差
自1985年開始,我國高校逐漸開始設立體育管理學學科,經過30多年的不斷改進、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然而,伴隨市場經濟與體育產業的迅猛發展,高校體育管理學的內容也相對地進行了調整,進而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體育管理人才。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高校體育管理學的發展相對落后,更新的速度和開發的質量并不理想,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除了上述情況,我國高校的體育管理學科還存在課程設置銜接不緊密、重復等問題。我國高校最早設立的是體育管理學的本科專業,當本科課程得到完善以后,又逐漸高層次發展,設立了體育管理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專業。盡管如此,體育管理學的本科、碩士與博士學位在課程設置上不可避免地出現銜接不緊密、重復的情況。同時,這3個層次的課程設置沒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專業性,導致高校體育管理學的培養課程流暢性不夠。此外,在高校體育管理學的課程設置中并沒有劃分足夠的實踐課程比例,并且不對學生的實踐課程進行考核,使得學生的實踐性較差。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難題,為了能夠規范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的良性發展,探索出解決這些難題的有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在這一關鍵階段,作為體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對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的相關研究,針對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探究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為高校體育管理學的更好發展做出貢獻。
2.1 完善、拓展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
在對國外先進體育管理理念進行借鑒的同時,還要繼承我國古代的優秀管理思想,建立具有我國本土特色的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研究管理理論與體育理論的相關性,使兩者更好地融合。高校在設置體育管理學課程時應該適量減少基礎理論內容的比例,將其基本原理和職能逐漸向體育事業管理中融入。此外,還應該將其做出教育學與管理學的劃分,兩者互相融會貫通,使其實踐應用性得到加強。
2.2 促進高校體育管理學的課程設置細化、多樣、系統地發展
對高校體育管理學課程而言,在其課程設置時應該堅持多樣化的原則,以便于學生更好地選擇,拓寬我國體育管理學人才的思路,與時俱進。此外,伴隨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在體育事業發展的背景下,體育管理學課程也應該逐漸細化,真實化的實踐指導能夠促使學生對日后競爭激烈的職場工作更好地適應。
可以將高校體育管理學本科階段的選修課程設置成為碩士階段的必修課程,在對課程內容進行精簡的同時,還要使其深度得到拓展,對課程重復的比例進行控制,使博士階段的課程得以虛化,進而促進主體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博士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更深層次的提升。
體育管理學是一門興起不久的新學科,在長達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受到體育市場和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其學科體系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即:(1)由于對西方管理理論過度應用,體育理論同管理理論深入融合程度不夠,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中各種業務存在不明確的管理性質等原因,使得我國高校尚未建立一個公認的、合理的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2)課程設置比較落后、單一、重復且實踐性差。只有有效地解決這些難題,才能夠使高校體育管理學的學科體系得到良好發展。對此筆者的建議是:(1)完善、拓展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2)促進高校體育管理學的課程設置細化、多樣、系統地發展。只有如此才能夠為我國培養出更多體育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1]郇昌店,孫國方,李長勇.中國體育管理學科發展存在的問題[J].體育文化導刊,2008,28(4):70-72.
[2]王洪珅,韓玉姬.我國體育管理學科教材建設的現狀與改進思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8):17-20.
[3]郝海亭.我國體育管理學學科發展現狀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9,28(4):12-14.
[4]王學實.我國體育管理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反思[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6):92-95,100.
[5]白利丹,唐剛.拓展我國高校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4(7):40.
[6]齊曉丹,王占國.新時期我國體育管理學科發展的新思路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1):174,176.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120
G807.4
A
2095-2813(2016)12(b)-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