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霖
(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遼寧沈陽 110102)
第31屆里約奧運會中國男籃與對手的陣地防守分析
朱柏霖
(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遼寧沈陽 110102)
通過統計中國男籃及其對手在里約奧運會上陣地防守相關數據,分別從防守效果、防守強度、防守進攻基礎配合這3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挖掘出中國隊陣地防守的問題所在,結果分析得出中國隊防守積極性不高,無法發揮出身高優勢,防守步伐不靈活,防守默契欠缺,且客觀地為中國隊提出合理的建議為接下來的訓練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防守 陣地 投籃 配合
雖說隨著現代籃球高速發展,向著高強度、高速度、身體高的方向發展,但由于運動員的體能限制,在現代籃球的快攻、銜接及陣地進攻中,陣地進攻階段依然占據著大部分的比例,因此,陣地防守就成為最主要遏制對手得分的防守階段,也是各種防守技戰術配合的主要戰場。通過對中國男籃和對手在第31屆奧運會的陣地防守指標的統計分析的研究,全面深入地反映中國男籃在陣地防守上出現的問題及其原因,為進一步改善中國男籃陣地防守提供合理的依據。

表1 中國隊與對手防守陣地效果統計表

表2 中國與對手陣地防守強度情況統計表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第31屆奧運會中國對手5場比賽的陣地防守階段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籃球書籍等查閱了關于陣地防守相關文獻,以及查找FIBA官網找到中國男籃在里約奧運會的5場比賽的相關數據統計,為文章奠定扎實的基礎。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中國男籃的5場比賽視頻,并記錄每次陣地防守階段的指標數據。
1.2.3 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SPSS 17.0對比中國男籃與對手陣地防守的相關指標,為該文提供數據支持。

表3 中國隊與對手防守陣地進攻基礎配合的對比分析
2.1 中國隊與對手陣地防守效果分析
根據表1的數據發現對手除了防守陣地中的場均命中加罰與中國隊相差0.80次外,場均的對手得分、造犯罰、造犯不罰3個指標均高于中國隊,其中中國對于對手場均直接得分非常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說明了中國隊缺少積極防守的動力,造成相關防守陣地的指標低于對手。
2.2 中國與對手陣地防守強度分析
從表2中統計出中國場均防守出球次數是13.75次,而對手則是10.60次,表明中國隊在延誤對手的進攻更有防守效果。蓋帽、倉促投籃及強干擾投籃時最能夠反映防守強度質量的指標,其中中國隊場均蓋帽為2.25次,對手則為1.80次,因陣地防守移動的距離不大,中國隊可充分運用身高優勢;倉促投籃方面,中國隊場均為3.75次,對手為3.40次,相差不大;而中國隊場均強干擾投籃次數相差0.05,但中國場均成功數為18.50次,對手有21.00次,強干擾投籃成功數高低能夠間接地影響一支隊伍防守投籃的質量,顯然中國防守投籃質量不及對手的好。至于弱干擾投籃、無干擾投籃及犯規的次數高低,則能反映隊伍的防守技術、戰術或陣型存在問題,不然不可能導致這3種情況的發生,從表2中統計中國場均弱干擾投籃次數為5.50次,對手場均為3.00次,無干擾投籃中,中國隊場均為3.75次,對手為2.20次,中國隊場均犯規為15.50次,對手是15.20次,中國3個指標的均值均高于對手,結合視頻分析可知:一是中國隊員移動腳步不靈活,一旦對手突破吸引了防守,把球傳給同伴投籃時,很難立刻上前干擾對方;二是中國隊員防守注意力不夠集中,在對方戰術的布置下,往往會出現防守漏洞,給予對手輕松投籃的機會。
2.3 中國隊與對手防守陣地進攻基礎配合的對比分析
隊伍的整體布置的進攻戰術都是有一種或者幾種基礎進攻配合戰術組合而成,其中基礎進攻配合戰術包括掩護配合、突分配合、策應配合和傳切配合。防守的最終目的就是降低對手的投籃命中率,而其間接目的則是打亂或者延誤對手進攻戰術配合的節奏,讓對手不能輕易地按照戰術行動[1]。從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防策應配合次數少,所以,不給予考慮,在場均防守剩下的進攻基礎配合戰術中,中國隊是場均防掩護配合最多,有15.00次,防突分配合次之,為13.60次,防傳切最少,為4.40次,對手是防突分配合最多,為11.20次,防掩護配合次之,有6.40次,防傳切最少,只有0.4次,防掩護次數存在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防傳切次數存在著非常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防守進攻對手配合的次數符合各隊所運用的防守類型,中國隊采用縮小式人盯人的防守,以保護內線;所以,對手較多在外線進行掩護投籃,這也是中國大比分落后對手的原因之一;而由于移動速度快,防守配合默契,內線的強大,對手多用擴大式人盯人的防守,所以,中國多進行突破分球[2]。從防守成功次數上看,中國隊場均防掩護次數為7.00次,對手為3.80次;場均防突分次數是7.40次,對手是5.00次;場均防傳切次數是1.40次,對手為0次,按照成功數與次數之間的比例比較,可以得出,整體上中國隊防守進攻基礎配合的嚴密性,有效性均比對手的低。
3.1 結論
(1)通過數據統計及視頻的觀看,可以看出中國的陣地防守積極性欠缺,防守意識不強,移動腳步慢,防守投籃質量不高。
(2)在陣地防守上,中國隊無法很好地發揮身高優勢防守投籃,但對手的技術、戰術巧妙運用及超強體能很輕易地打破了中國隊的防守戰術,創造出投籃機會。
(3)雙方都根據對手的陣地防守陣型采取了相應的進攻基礎配合,但對手的成功率卻比中國隊的高,因此,表明中國隊員之間的防守默契配合不足。
3.2 建議
(1)中國男籃要注重男籃的陣地防守意識的發展,加強技術基礎的訓練,提高腳步移動速度,強化體能,增強個人防守的攻擊性。
(2)更新防守的理念,加強隊員之間的防守默契配合,研究先進的防守戰術,使防守戰術體系更加具有壓迫性,整體協同性和靈活多變性。[3]
[1]魏斌.第30屆奧運會中國男籃防守技戰術運用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2]廖生波.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防守技戰術運用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
[3]周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中國男籃攻防能力的對比分析[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3):75-7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236
G841
A
2095-2813(2016)12(b)-02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