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排
(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籃球教研室 遼寧沈陽 110102)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籃防守籃板球能力研究①
劉排
(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籃球教研室 遼寧沈陽 110102)
保護后場籃板球技術是當今籃球運動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素有“得籃板者得勝利”的說法,它是球隊攻守轉換的關鍵,是球隊防守好壞參照的一項重要指標,后場籃板球的好壞,直接反應一支隊伍防守質量的高低。通過對31屆里約奧運會女籃B組所有參賽隊后場籃板球保護的比較分析,找出中國女籃搶獲后場籃板球不足之處,彌補自身差距,為今后中國女籃在訓練與比賽中提供一些參考。
31屆奧運會 中國女籃 后場籃板球 分析
2016年里約奧約會已落下帷幕,中國女籃小組未出線,在比賽中,女籃姑娘們后場籃板球搶獲表現得差強人意。小組賽5場比賽,除了與塞內加爾比賽中,后場籃板球數量多于對手,贏得了比賽,中國隊與塞爾維亞后場籃板球數量相同,小比分負于對手,其余比賽后場籃板球皆負于對手,中國隊都大比分輸掉了比賽。所謂“得籃板者得勝利”,現代籃球運動的發展,籃板球優勢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它需要增強拼搶意識、提高腳步移動能力和拼搶技巧。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找出中國女籃在防守籃板球方面的不足,提出相應對策。

表1 中國女籃與對手身高分析

表2 中國與對手不同位置隊員搶獲后場籃板球情況表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通過統計第31屆里約奧運會中國女籃與加拿大、塞內加爾、西班牙、塞爾維亞、美國女籃搶獲后場籃板球情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中國知網有關的女籃防守戰術方面的文章、專著,通過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獲取大量與該研究有關的文獻內容。并從FIBA籃球官方網站上下載后場籃板球數據。
1.2.2 錄像法
對第31屆里約奧運會中國女籃與對手搶得后場籃板球的比賽錄像進行統計分析。
1.2.3 對比分析法
將中國女籃與加拿大、塞內加爾、西班牙、塞爾維亞、美國進行后場籃板球搶獲情況的對比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

表3 中國隊與對手搶獲防守籃板球方式統計
2.1 中國女籃與對手身高分析
在籃球比賽中,一個球隊如果有身高優勢,那么往往就是占據了比賽主動權。從表1中不難看出,里約奧運會除美國隊外,中國隊身高是最高的,中國女籃在選材上選擇身材高大運動員從而在高度上提高球隊領空作戰能力,中國女籃在身高上并不遜于世界其他強隊,甚至還具有高度優勢,但實際取得效果并不明顯,尤其是中國隊在與加拿大、西班牙、塞爾維亞比賽中,身高比對手高2~3 cm,但防守籃板球的爭奪,中國隊并未掌握主動權,對后場籃板的保護還是不到位。如,中國隊與加拿大的第一節比賽開始,加拿大隊員跳球獲得球權,在陣地進攻中,通過積極拼搶,兩次破壞中國隊搶獲防守籃板,為己方從新贏得球權。
2.2 中國女籃與對手不同位置隊員搶獲后場籃板球情況分析
從表2中,能清晰地看見在中鋒位置上,中國隊場均比對手多出3個防守籃板球;前鋒位置上,中國隊場均比對手少4.8個防守籃板球;后衛位置上,中國隊場均比對手少4.2個防守籃板球。
中鋒隊員主要負責搶籃板球,控制內線,不讓對方輕易在內線投籃,是全隊進攻和防守的軸心;中國隊中鋒位置與世界強隊相比,后場籃板球能力具有優勢,說明中國隊防守籃板球主要依靠高大的內線,如,中國隊與加拿大隊、塞內加爾的比賽中,內線球員陳楠、孫夢然、黃紅枇等人利用自己身高優勢多次搶獲后場籃板。
從表2中可以看出,中國女籃前鋒與世界強隊同位置相比后場籃板球能力最為薄弱,對手比我們高出了14個百分點,這是相當驚人的。而對手前鋒隊員跑動積極,利用擠過、繞過,努力拼搶籃板球,對中國隊后場籃板球造成很大威脅。如,中國女籃與塞爾維亞的比賽中,對手5號前鋒彼得羅維奇利用自己出色的彈跳和預判能力,全場搶獲3次進攻籃板。又如,中國女籃與西班牙的比賽中,對手4號勞拉利用出色對抗和跑動,全場搶獲4次進攻籃板。
中國女籃后衛與世界強隊同位置相比后場籃板球拼搶并不積極,幾場比賽下來,充分反映出中國女籃后衛運動員搶籃板球能力較差、意識不強,對手投完籃后不及時卡位、擋位的事實,應進一步加強與提高。如,中國女籃與塞爾維亞比賽中,對手4號拉多察,6號卡多利用自己速度快、身體敏捷,對籃板落位預判能力準,5次搶獲進攻籃板;又如,中國女籃對加拿大的比賽中,對手4號蘭戈蕾絲,擁有出色的沖搶籃板球能力,全場搶獲3次進攻籃板,對中國隊內線造成很大壓力。
2.3 中國隊與對手搶獲防守籃板球方式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中國女籃與世界強隊搶獲防守籃板球方式的差別,中國隊通過卡位獲得籃板球場均只有2.4個,而對手場均為9.2個,說明對手在中國隊投籃出手后,保護后場籃板球意識強,首先是卡位擋人,有目的地阻擋中國隊員搶進攻籃板,中國女籃身高雖然占有優勢,但多數被擋在限制區外,給對手造成的威脅太小。
中國隊通過落點獲得籃板球場均有14個,占了中國隊防守籃板球的一大半,對手場均只有9.4個,領先對手4.6個,看似數據領先的背后,實際突顯了中國女籃隊員搶獲后場籃板球方式單一、拼搶不夠積極、保護性能差,只能依靠身高、人數優勢在落點區域獲得籃板球,也造成了容易被對手沖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中國隊通過挑撥獲得籃板球場均有3個,對手場均有5.2個,說明對手在拼搶籃板球時更加積極,利用沖搶、高強度對抗和連續彈跳能力彌補身高上的不足。而中國女籃選手位置保護感不強,往往在挑撥籃板球上失去先機,被對手搶個防不勝防,最終丟掉籃板球,中國女籃在這一方面訓練還需要不斷地加強。
3.1 結論
(1)第31屆里約奧運會,中國女籃平均身高居各隊第二位,身高優勢明顯,但在防守籃板球保護上,中國女籃的隊員們爭搶反應慢,對抗能力弱,搶點、搶位能力薄弱。
(2)中國女籃中鋒隊員籃板能力突出。前鋒、后衛后場籃板球能力與世界強隊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由此說明,中國女籃不同位置隊員在訓練后場籃板球獲得能力方面還有不足。
(3)中國女籃拼搶后場籃板球方式與對手相比以落點為主。卡位、沖搶、挑撥籃板球能力不足,表明女籃隊員保護后場籃板球意識薄弱,且體能存在一定問題。
3.2 建議
(1)中國女籃身高優勢保持的同時,要加強隊員籃板球爭搶反應能力、對抗能力、對籃板球的提前預判能力的訓練,重視隊員的身體對抗訓練,尤其加強對抗條件下籃板球搶獲能力的訓練,培養勇猛、頑強、敢拼敢搶的良好作風。
(2)在繼續保持與發展中國女籃中鋒隊員籃板球能力優勢的同時,提高前鋒、后衛隊員爭搶籃板球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全隊保護后場籃板球的意識,做到場上隊員人人都能搶籃板,擴大籃板球控制范圍,減輕內線隊員籃板球壓力。
(3)中國女籃搶獲后場籃板球的方式需要轉變,不能以被動的落點方式為后場籃板球的主要來源,首先要做到卡位擋人,通過判斷球的落點利用身體擋住防守隊員,做到先“擋”后“搶”,特殊情況下,寧可不搶球,也不能讓對手靠近籃下;其次要加強沖搶、挑撥能力的訓練。
[1]孫錫杰.15屆世錦賽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籃板球分析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8.
[2]劉明.我國第十一屆全運會女子籃球防守技、戰術運用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1.
[3]袁野.16屆女籃世錦賽中外運動員籃板球能力比較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1.
[4]徐秉權.25屆亞錦賽中國男籃進攻、防守和籃板球技術的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5]世界籃球[EB/OL].http.www.fiba.com.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232
G841
A
2095-2813(2016)12(b)-0232-03
劉排(1978,3—),男,漢,山西大同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