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緯杰
(福建省閩侯縣尚干中學 福建閩侯 350112)
初中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的調整與控制①
張緯杰
(福建省閩侯縣尚干中學 福建閩侯 350112)
在初中體育中,運動負荷特指初中生在運動過程中負擔的生理負荷。初中生參與特定的運動時,運動負荷以及所選的鍛煉方法都決定著體育運動達到的真實效果。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如果能夠保持適中的運動負荷,那么就可以獲得最佳的運動實效。反之,過大的運動負荷將會造成額外的身心負擔,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過小的負荷又無法確保體育鍛煉的實效性。由此可見,在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都應當保持合適的運動負荷量。對于體育教學,有必要依照初中生真實的體能狀態,適當調整運動的負荷量,并且加以必要的負荷控制。
初中體育教學 運動負荷 調整 控制
初中體育課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培育強健體魄,對此師生就有必要選擇合適的體育訓練方法。與此同時,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還需要適當把握各項體能鍛煉的負荷量。這是因為,初中生還沒能具備成熟的身心,初中生在運動時可以承受的負荷也是很有限的。如果超出了特定的負荷限度,那么將會帶來過快的體能消耗,嚴重時還會傷害初中生的身體健康[1]。針對各類的體能鍛煉,都有必要適當控制負荷量,依照初中生在參與運動時的真實狀況來調整運動負荷。只有這樣,初中階段的體育課才能具備更強的適應性,有益于塑造健康體魄,讓初中生適時參與必要的鍛煉。
1.1 體育運動負荷
初中生一旦參與了特定的體育活動,那么就會承受特定強度的運動負荷。從性質來講,運動負荷包含了負荷量以及負荷強度。在從事運動時,同學們總是會承受身體層面的運動負荷。在生理角度上,運動負荷是依照特定的指標來設置的,不應當超出強度或者低于最低的強度。在體育課上教師如果設置了過小的運動負荷,那么很難符合該課節的運動要求;如果強度太大,還會傷害到初中生自身的身體結構,情況嚴重時也會帶來很難彌補的身體傷害[2]。由此可見,在體育鍛煉時有必要設置最合適的運動負荷,這樣做才可以確保參與運動的安全性以及實效性。
1.2 調整和控制的必要性
為完成體育課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要調節適當的負荷量。在此基礎上,為同學們設置各個課時的體能鍛煉總量以及訓練強度。這樣做,才能夠從根本上確保優良的身體素質,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初中體育課充滿快樂。在體育鍛煉中,初中生具體可以承受的運動負荷直接關系到體育鍛煉的成效性。調整運動負荷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綜合考慮同學們的年齡特征、體能健康的狀態以及性別要素等。應當因人制宜,選擇最適合初中階段的運動負荷。具體而言,就是要依照初中生能夠承擔的體能鍛煉負荷量,適當加入必要的負荷控制和調整[3]。
調查數據表明:截至目前,初中生整體的健康水準正在逐步改善。然而不應當忽視,仍有某些初中生并沒能擁有優良的健康狀態。對于這部分初中生來講,身體通常缺乏必要的柔韌度以及耐力,或者肺活量較小?,F今的初中生多數都生活于優越環境中,長期欠缺日常的體能鍛煉。在這種狀況下,某些同學就會表現出體型肥胖或者經常感冒等不良的傾向。反之,在體育課上如果長期參與超負荷的體能鍛煉,那么將會損傷自身的關節以及韌帶等位置,時間一長就可能帶來較重的機體損傷[4]。因此,初中體育課的關鍵點就在于調控運動負荷,用這種方式來不斷提升初中生具備的身體素質,在繁重的日常學業中增加適量的體能鍛煉。
首先,在負荷調整的過程中,首要目標就是要確保初中生自身的健康。這是由于,初中生在參與運動時如果承受了過大的運動負荷,身心就很容易快速疲勞。對于某些體能較弱的學生,甚至會造成事故。長期偏高的運動負荷影響下,初中生面對體育課時就會表現出畏難心態,同時也會壓抑自身的創造性。設置運動負荷量,基本的衡量指標就是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只有在確保健康的基礎上,才可以適當增加鍛煉時的運動負荷。教師需要妥善把握初中生參與運動時的自身規律,調整運動負荷的過程中也應當考慮到健康。
其次,體育課設置的運動負荷應當合理,符合初中生特定的身心規律。初中生處在特定的成長階段中,身心還沒能真正成熟。在這個階段,體育教學就要符合特殊的成長階段以及身心規律,在調整負荷量時也需要把學生健康視作首要的因素。在進行授課時,教師可以隨時測查學生脈搏,通過觀察以及詢問的途徑來明確同學們對于體育課的承受度。這樣做,更加考慮到在參與鍛煉時學生們的真實感受。一旦超出了可承受的極限,那么就要及時減小負荷量。結合課堂實踐,才能夠設置最適當的體能運動負荷量[5]。在每節課上,都需要設置符合身心規律的運動負荷。
再次,調整負荷以及控制負荷時,教師也需要更加重視初中生表現出來的體能差異性。這是由于,在初中階段內,不同學生具備的身體承受力并不相同。與此同時,不同類型的初中生也會表現出差異性的個體需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就需要設置不同層次的運動負荷。這種做法從根本上要求引入分層教學的新思路。考慮到差異性的體能承受力,教師就有必要因材施教,在初中體育課上為不同類型的學生設置不同的鍛煉負荷。
在體育課開始前,教師先要經過測試,明確學生們能夠參與鍛煉的極限負荷承受力。在明確了極限負荷后,教師就可以限定最高的運動負荷。針對特定類型的體育訓練,就可以通過折算得出最合適的次數、重量以及速度。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先確定不同類型訓練項目的具體強度,然后再給出對應的負荷量。
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初中生通常會處在很興奮的狀態下,然而與此同時,學生也承受了某種程度的運動負荷。在訓練的領域內,機體能夠適應這項運動的臨界點就代表了最小的負荷量以及負荷強度,這個臨界點也可以稱作運動負荷的閾值。如果低于閾值,機體也會感受到某種不適應。通常來看,初中生如果剛剛參與到體育課的訓練中,那么通??梢栽O置30%左右的最大閾值;如果平時參與了較多的運動,則通常能夠達到70%或更高的閾值。需要明確的是:對于不同類型的初中生,運動負荷相應的閾值也會表現出凸顯的差異性[6]。
生理學相關的研究可以表明:如果人體的心率沒有超出130次/min,機體就可以保持很穩定的尿蛋白、血液成分、心電以及血壓等。然而,在運動過程中心率如果超出了160次/min,則代表著機體承受了很強的運動負荷,這種狀態下也可以確保最佳的健身效果。對于各類的體育鍛煉,都有必要限定于適中的負荷強度,最好保持中等強度的負荷量。初中生經過比較劇烈的運動后,還需要適時休息并且確保自身可以迅速恢復。這樣做,有助于確保機體鍛煉的實效性。
4.1 設置適當的負荷量
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就有必要明確班內學生能夠承受的運動負荷總量。在這種前提下,才可以給出最適合初中生的運動負荷量。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交替安排負荷強度不等的運動項目,例如短跑、跳繩、投擲以及長跑等。某些初中生本身就表現出較弱的體質,針對這類學生不可以強求達到一般程度的運動負荷,而是有必要適當減少運動負荷。只有結合實際,才能夠妥善把握不同層次的運動強度以及密度,讓體育課充滿趣味性。
4.2 勤于調整負荷量
體育教學設置的負荷量是否適當,主要取決于學生們是否能夠承受,并且起到顯著的鍛煉效果。教師如果想要了解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是否適中,那么可以經常詢問同學們的主觀感覺,或者借助科學儀器予以測量。此外,還應當注意查看學生的呼吸是否急促、臉色是否漲紅等[7]。通過觀察外部現象并且詢問感受,就能夠得知現有的運動負荷是否過大或者過小。如果能夠加以實時的調整,就可以從根本上確保承受適中的負荷量,不會給初中生帶來某些機能的損傷。
4.3 控制各項運動的節奏
初中體育課上,教師針對各項運動都需要妥善控制運動的節奏。在這種基礎上,適當調整總的運動負荷。具體的做法為:在教學的初期,教師先要設置較小的負荷量,在這之后逐步提高承受的負荷,然后再逐步降低負荷。適當把握運動中的節奏,會讓學生感覺到很舒服,因此也更加能夠接受多變的運動負荷。
初中體育課不可缺少負荷量的控制。在運動過程中,教師應當妥善安排各課節的運動負荷。同時,初中生具備了不同程度的體能承受力,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也有必要設置差異性的運動負荷。從目前來看,多數教師在設置體育課的各環節活動時都能注意負荷量的把握,避免過度損傷或者過小的負荷量。然而,仍有些教師并沒有重視對于運動負荷的調控,因此造成了運動損傷的嚴重后果。由此可見,適當調整以及控制體育運動負荷,對于初中體育課而言是尤其必要的。未來的實踐中,師生還需要繼續摸索經驗,注意隨時調整控制體育運動的負荷量,進而服務于初中生身體素質的整體提高。
[1]李革,李育剛.最佳教學效果與運動負荷的因素分析[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52-154.
[2]王晨軍.對學生體育運動負荷的認識與實踐[J].教育探索,2012 (10):29-30.
[3]湯鴻波.運動負荷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2(11):148-149.
[4]金宏寶.中學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對訓練的影響與合理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4(12):140-142.
[5]熊焰,邱江濤,孔祥寧.運動負荷本質論——運動負荷概念、定義與分類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4):74-76.
[6]俞航天.小學體育課堂適宜運動負荷的實踐探索[J].中國培訓,2015(18):262.
[7]陽勝美.體育教學與運動負荷[J].當代體育科技,2012(4):10-11.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150
G806
A
2095-2813(2016)12(b)-0150-02
張緯杰(1974,10—),男,漢,福建平潭縣人,本科,中級,研究方向:初中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