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亨俊,王 冠
(韓國檀國大學體育學院,韓國 16890)
韓國體育測量評價領域的研究
崔亨俊,王 冠
(韓國檀國大學體育學院,韓國 16890)
體育測量評價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對體育范疇中的人或現象的某種屬性或特征進行定量和價值判斷的過程,是一門與體育教學、訓練、科研、管理、經營等實踐活動密切相關的新興應用學科,屬方法學范疇。體育測評方法的廣泛應用可增強教學、訓練等體育實踐活動的科學性,是提高參與者運動素養、增強國民體質的需要,社會實踐的需求為這門新興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韓國體育測量評價主要研究方向為測量、評價、統計、研究方法方面的理論及應用、現場分析的數據處理和交換,并積極地配合其他學科進行合作研究,其發展特點為內在凝聚力強,強調研究框架結構的正確性,研究在數量增長的同時也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1969年韓國各大學開始開設有關測量技術和方法的課程,但真正引入并應用各種教育評價理論的體育測量學科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確立并發展起來的,學者們通過各種形式的研討活動,探求共同的研究主題,確立了本學科與其他體育學科的結合方向。1998年,韓國體育測定評價學會創立,為了促進學科發展,學會定期舉行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發行學術期刊,每年寒假都舉行方法論和統計學知識的講座,一直以積極的姿態在尋找與其他體育學會可以共同研討的課題。1999年韓國體育測量評價學會期刊正式定期發行,2008年以前每年2期,以后每年發行3期??镒陨碓跀U大論文刊登范圍、維持專業的整體性、平衡投稿率和審查嚴格性方面始終毫不松懈,現已成為韓國體育相關各學科解決研究中測量評價問題的開放平臺。韓國體育測定評價學會創立并發行期刊,被視為韓國體育測定評價學科成長的開端。本文將以此為起點,回顧并梳理韓國體育測量評價的學術性成果、探究其發展動向。
1.1研究主題
根據研究主題分類大致有以下7個方面∶(1)檢測的開發、信度和效度檢驗。(2)測量的相關主題。(測量的標準值開發、體力、身體構成等預測值的開發,競技能力預測等。)(3)評價的相關主題。(4)統計法。(5)研究法。(6)一般測量評價。(7)競技。
1.2研究具體內容
按照調查對象分類主要有以下4類∶體格、體力、競技技能和身體活動。近年來對身體活動的研究數量上升了。如果說體力增長是運動的結果,那么身體活動就是運動的具體過程,目前的研究越來越重視過程,其關注的角度主要為如何保障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另外,對體格、身材的研究,主要表現為對不同項目選手的身體形態特征,一度引起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從研究內容上分析主要有以下3大類∶(1)關于健康的研究。(2)關于各種競技比賽的研究。(3)關于學校體育的研究。健康相關研究是研究的主要發展趨勢,同時比賽競技分析也不可小視。研究者們對體育科技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同時技術的發展也為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二者結合使得比賽競技類研究內容在2010年以后的增長幅度甚至超過健康類內容。另一方面,學校體育研究數量不足,目前進行的研究大部分為體育教學評價與學生體力檢測標準的相關研究。學校體育課教學是各種形式的實質性測量研究的平臺,涉及了認知領域、非智力因素領域和運動技能3大領域,其測量評價過程的復雜性和對結果要求的準確性較高,可以充分體現作者的學術性,體育測量評價不應該忽視學校體育教育。
1.3研究對象
韓國體育測量評價領域的研究。
韓國代表性的體力測量制度有2種,分別為學生體力測量和全民體力測量。通過這2種制度性的體力測量評價項目,可以充分說明體育測量評價在韓國的重要學科地位和普及性。
2.1學生體力測量
1969年韓國教育部主導并開始實施的學生體力測量,經過幾個階段的發展完善,在2006成功開發了學生健康體力評價體系(PAP∶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System),2007年試行,目前已為全國性(小學、初中、高中)通用。PAP體系強調體力是與健康密切相關的,積極利用測量和評價的結果為學校體育教育服務,是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健康的具有個體針對性的體力測量評價體系。學生健康與體力評價體系PAP的測量對象為小學5年級~高中3年級(小學4年級備選),主要關注對學生個體的體力測量。該測量每學年初期進行1次,以與健康相關的體力測量項目為主,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韌性身體脂肪調節能力等。測量具體包括與5大體力因素相關的12種測量項目,5大類各20分,滿分100分,分為5級。測量項目主要包括∶(1)心肺耐力測量(往返持久跑、長跑、步行)。(2)柔韌性測量(坐位體前屈、綜合柔韌性檢測)。(3)肌力、肌耐力測量(俯臥撐、仰臥起坐、握力檢測)。(4)爆發力測量(50m跑、立定跳遠)。(5)身體脂肪測量(身體脂肪指數BMI、身體脂肪率)。
PAP體系在開發過程中,引入了各種與健康有關的體力概念,設計出各種與學校體育課中常見的測量項目,既有指定項目,也考慮學校的實際條件,提供了各種自選項目,充分利用各種電子儀器,是最先引入身體脂肪含量的測量的體系。年度測量有利于學生個體對自身體力的累計管理和接受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及時發現與辨別肥胖,促使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主動積極地對健康狀況進行自我管理,激發鍛煉積極性。2007年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開發并試行了訂制型學生體力測量評價體系,著眼點轉變為與健康相關的體力項目,包含了身體脂肪含量項目的檢測。這一項目的作用并不單純為體力檢測,更多的是將檢測的結果作為體育課增強體力研究的基礎數據資料。
2.2全民體力測量
全民體力測量由韓國體育開發院主管,該團體致力于積極推進全民體力普查的發展,并以此為基石引入全民體力認證制度,最終目的為倡導全民健身。全民體力測量從1989年開始實施,當時是以年滿7~60歲的國民為對象的綜合性體力測量制度。1993年以前每3年1次,2009年以后以2年為周期進行。2007年以后又增加了以60歲以上老人為對象的老年人體力測量項目。國民體力測量的對象主要分為3大類,測量周期也有差異。小學及初、高中學生每年測量1次,19~24歲每6年為測量周期,24~65歲每5年為測量周期進行。每個類別的測量對象為4 000人。一般測量項目包括7類∶(1)全身耐力測量(20m往返長跑);(2)肌力測量(握力);(3)肌耐力測量(1min仰臥起坐);(4)身體成分測量(身體脂肪率);(5)爆發力測量(立定跳遠);(6)速度測量(50m跑);(7)身體形態因素測量(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2009年測量對象已經擴大到65歲以上。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開發的測量項目包括4類∶(1)肌力、肌耐力測量(握力,以30s椅子坐立測試);(2)柔韌性測量(兩手背后互抓);(3)平衡能力測量(睜眼單腳站立);(4)全身耐力測量(6min步行)。
目前全民體力普查項目評價標準值采用的是標準參照評價標準,美國從1987年開始實行FITNESSGRAM起就已經采用了這一評價標準,時至今日標準參照評價標準已經定型。在一段時期內,體力檢測的評價標準為常模評價,即相對評價。2013年樸世庭對青少年的肥胖判定標準進行了研究,利用與身體脂肪率相關的因素來預測代謝癥候群,通過ROC曲線獲得肥胖的判定標準值,這一研究引入了標準參照評價,即絕對評價的方法,確立了絕對評價方法的基礎性地位,這一變化也可以說是劃時代的變化,被韓國測量評價研究者視為對標準參照評價標準研究的起始點,也掀起了標準參照評價標準值的研究潮流。
3.1對體育測量評價的構成要素要再探討并達成一致
在2014年召開的韓國體育測量評價研討會上,包括人體測量、身體構成、體力、體力檢測、學校體育、運動技能檢測、競技分析、身體活動測定、測定理論、認知與非智力因素檢測、描述統計學、推斷統計學、評價理論、評價模型等一些系列宏觀的方面已被確定為體育測評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今后的研究方向會從宏觀領域進入微觀領域,具體探討小的細節,以豐富學科體系框架。
3.2重新認識評價
體育測量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做出決策,是一門目的性極強的學科。如果在研究中過分強調測量技術的精確性,執迷于技術因素就可能會忽視和偏離根本目的,即評價,這也是關系到學科整體性的根本問題。同時,評價不但要在與其他周邊體育學科緊密結合中進行,而且也離不開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研究的支持,在研究中必須充分重視評價才能使其為整個體育學科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3.3重視學校體育測量評價
學校體育測量評價是體育測評研究的起點也是重點,作為第一實踐現場,與體育測量評價相結合將大大有利于提高體育測評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體育教育實踐中的評價具有極強的研究敏感性和應用性,要求理論體系清晰、過程客觀,體育測評者們有責任為其提供更加專業的測量理論、測量技術和測量方法支持。
3.4競技分析體系化
競技評價研究需要更加多樣化的主題、更加理論化的內容、具有獨創性的數據收集方法并擴大研究對象。目前的研究以實時影像分析的技巧發展為基礎,進行實時分析并為比賽提供實時技術支持,不斷出現的新型儀器和設備的信度和效度研究成為近年來測定評價研究的主流,但研究框架的設計和資料處理方法仍然有待不斷地完善。另外,就某些主題進行集中的、多角度的研究固然重要,但也要加強對特定主題進行系統性的理論總結,同時不可忽視各研究主題間的連貫性,
3.5適度使用統計方法
在體育測量評價研究中過分關注統計方法,過分依賴更高級的統計方法容易造成使用誤差,如近年來涉及到協方差結構模型的測量評價研究就存在很多誤區,忽略基礎假設只關注統計方法,即使把研究包裝得再精美也是華而不實的。嚴格的資料收集整理能力、對研究假設的嚴密驗證能力、對差異在統計層面和實踐層面的透徹分析能力,都是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測評者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
3.6開創體育大數據的應用時代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先進的測量技術、無線數據傳輸、數據保存的應用可以充分滿足體育測量評價研究對數據收集的需要。但目前研究者們面對著豐富的體育產業、競技、健康相關資料,在數據定位和收集應用時仍表現出無所適從。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本學科研究提供了無限可能性,數據形式的變化要求數據分析處理方法的相應變化,不斷改進數據挖掘的新方法才能抓住并緊跟研究的主流。
[ 1 ]申炳基,體育測定評價方法論[ M ].首爾:高麗大學出版社,1981.
[ 2 ]姜尚早,體育測定評價、回顧與反思[ J ].韓國體育測定評價學會,1998(1):1-14.
[ 3 ]申承胤.體育測定評價研究動向[ J ].韓國體育測定評價學會,2015(26):205-218.
G807.4
A
1674-151X(2016)10-138-03
2016-08-19
崔亨?。?976~),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測定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