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 300131)
基于“立德樹人”下的高職體育素質教學探討①
李建
(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 300131)
“立德樹人”是黨和國家對一名教師的基本要求。文章提出了“立德樹人”對于教師的7大基本要求,探討了在“立德樹人”下的高職體育素質教學現狀及特征和素質教學在“立德樹人”下的高職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論述了在“立德樹人”的影響下促進高職體育素質教學發展的措施。
立德樹人 高職體育 素質教學
“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理念的產生是在中共十七大上,由“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一教育理念逐步完善與發展而來的。隨即在后期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現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務”。由此可見,“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在當今現代化的教育工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在高職的體育教學中,除了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思維與合理的教學計劃之外,還需要積極地將素質教育引進體育的教學發展中,使得學生在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的同時,還能夠享受到體育文化與精神帶來的素質熏陶。因此,該文就針對“立德樹人”這一新型的教學理念,具體分析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素質教學的應用與發展。
在新一屆的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各位教師的熱烈追捧。“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成了當今教育的綜合目標。在該新型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新時期的教師職責也有了新的劃分,下面筆者就先對“立德樹人”對于教師的十大基本要求作全面的介紹。
1.1 衷心成就教師的成功事業
教師的基本準則之一就是要衷心,衷心對待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衷心為學生與家長提供優質的教學。同時,“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還要求教師要忠誠于自己的工作崗位,不做違法亂紀之事,并大力渲染教師的傳統美德。
1.2 良心是教師發展事業的基礎
“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最重要的即良心教學,在教師的教學生涯中,良心不僅是一種自我約束的道德行為,更是一種教師職業道德的充分體現。尤其是作為教師,更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做個有良心的人。
1.3 熱心是教師不斷努力的動力
教師是奉獻者,其需要無私地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就需要很大的熱心,熱愛教學工作并樂于奉獻才是促進教師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
1.4 愛心是教師持續發展的中心
教師作為一種道德素養較高的人群,應具備一定的愛心,要對自己的職業,親人以及學術持以無限的熱愛。同時,也要懂得教學藝術,更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
1.5 雄心是教師高層次發展的籌碼
教師如果有了雄心,必會更加專心致力于自身的學術研究與授課教程,并在不斷授課的過程中鉆研教育內涵。同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也會有著敢于冒險的精神,更會秉持著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更好地積累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成果,編寫教學報告,發展成自身的教學模式。
1.6 虛心是教師長遠發展的墊腳石
一個合格的教師除了具備上述所提到的愛心、耐心、雄心、熱心、良心與衷心外,還需具備一定的虛心。“虛心使人進步”這句話全面地闡釋了虛心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教師在師德修養中虛心地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虛心地與其他教師,同事進行學習的交流與研究,才能更好地促進其道德修養的發展。
1.7 耐心是教師取得成功的保障
教師這個職業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知識與技能,還需具備耐心。耐心并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其也可以在不斷學習、工作、磨練的過程中形成。而站在教師的角度來說,“耐心”則反映出其是否具備優秀的自我道德修養。秉持耐心,積極為學生奉獻,就表明教師可以用一種寬容大度的心態來教育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1 在“立德樹人”下的高職體育素質教學的發展現狀
就目前的教育形式來看,體育教學已經全面覆蓋各學校、各班級以及各年級的教學課程,不少孩子從小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體育教學服務。高職院校的學生也不例外,其在進行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自主選擇選修項目,還可以參加多種形式的體育競賽,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不光要培養其強身健體的精神動力,更要對其綜合體育素質進行強化。通過運動項目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到體育精神的頑強魄力,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與精神面貌,更好地促進其全身心的學習與成長。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全國各省份,各地區共有56.7%的高職院校開始開展體育素質教學活動,其中共有102800個學生與5400名體育教師共同參與其中。在調查中筆者還發現,在體育素質教育開展的過程中,不少高職院校都采取分類別、分興趣教學的方式。其中據初步統計,在所調查的對象中共有43%的學生選擇了籃球作為體育選修,共有32.7%的學生選擇了乒乓球作為體育選修,剩下的24.3%的學生中有的選擇了健美操,有的選擇了排球,也有的選擇了跆拳道。
2.2 在“立德樹人”下的高職體育素質教學的基本特征
在“立德樹人”影響下的高職體育素質教學共包含以下3種基本特征,分別為:實踐性、靈活性與可行性。通過體育素質教學課程的安排,可以知道高職體育素質教學是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與靈活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所學習的課程,且在每節課程中學生都需要親自實踐去享受體育所帶來的魅力。同時,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學生也能更好地學習到豐富的體育精神與具有正能量的體育內涵。
3.1 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
素質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是一種指導性的綜合目標,其激勵著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不斷地從應試教育往素質教育發展。尤其是在新型的教育理念“立德樹人”思想的影響下,素質教學不僅可以帶領學生真正享受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趣,體驗到運動的快樂,還可以全方位地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大量的體育活動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免疫力與抵抗力,很好地降低學生生病的概率。因此,素質教育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使其養成積極鍛煉,健康成長的生活習慣。
3.2 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其培養健全的人格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直接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身體素質得到充分的擴展。而在新型的教育理念“立德樹人”思想的影響下,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究其原因還在于其可以進一步地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其培養健全的人格。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素質教育也會對學生的其他方面,如思想道德、法治觀念以及愛國精神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并加以輔導與培訓。在實踐過程中,素質教育也會讓學生自主掌握實踐能力,積極地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加各項體育競技比賽,使其養成不驕不躁、堅持不懈的優秀人格。
4.1 創新體育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高職院校在新型的教育理念“立德樹人”思想的影響下開展素質教育活動,其主要目的不僅在于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培養其積極鍛煉的優良習慣。更主要的是想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這一活動了解到相應的社會知識并形成優秀的個人品德。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人全方面發展,積極培養其獨立的態度與健全的人格,筆者建議高職院校可以積極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分小組”訓練的模式,進行團隊合作并開展一系列的小組競賽,這樣也無形之間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體育教學的課堂上注重體育理論的學習,不光是要進行實踐指導。在此,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借助新型的網絡多媒體技術,向學生生動清晰地展示與體育理論知識相關的圖片與視頻,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4.2 完善體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一般來說,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綜合素質。尤其是在現階段,社會上不少青少年由于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而做出傷害自己乃至他人的案件。由此可知,發展并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新型教育理念“立德樹人”的影響下,筆者建議高職院校應積極的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身體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4.2.1 積極完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思想承受能力
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因此教師也應積極地根據學生的自主選擇傾向完善該課程的教學任務與內容,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系統性、專業性的訓練,使其掌握科學的運動技巧。除此之外,學生的思想承受能力也是要得到提高的。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也要對其思想承受能力進行挫折教育。在挫折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采取“障礙性”的訓練方法。在體育運動課程中故意加以障礙性設計,使得學生在鍛煉的同時也要進行一定的思想訓練,以此來積極培養其戰勝挫折、超越自我以及重獲信心的能力。尤其是在學生參加完體育競賽項目之后,不管成績好壞,都要在日常的訓練中加強對其思想心理素質的訓練,以此來培養其“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素質。
4.2.2 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
高職院校的體育素質教學不再像傳統的應試教育,由教師帶領一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統一的訓練,而是采取新型的多重輔導教學方式,積極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對體育課程進行了按興趣劃分,使得每位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個人興趣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這首先就是一個較大的突破。其次,筆者建議教師還可以積極地創新教學方式,使得體育教學課程變得豐富多彩,足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中,進而能夠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
在如今,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庇護之下容易引發一系列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營養吸取過剩引發的肥胖問題,其次就是學生的抵抗力、受挫力較差,心理問題居多等。因此,只有從身體方面使其得到增強,心理素質才能隨之得到加強。在此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教師也可以在體育教學中采取“因人而異、對癥下藥”的教學方法,對每一位學生設計出一套科學合理的運動鍛煉方案,使其不僅能夠提高身體素質,還能更好地促進其個人的多方面共同發展。德樹人”思想的不斷影響下,筆者建議高職院校可以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積極從各方面去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與優良的道德品質,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夠成功地獲取就業機會。
素質教育是當今應用范圍廣泛,適應性極強的新型教育方式,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較為適用。尤其是在新型的教育理念“立
[1]廖佩文,陳惜娜.高校體育與立德樹人研究[J].武術研究,2016(7):122-124.
[2]胡焱芹,陳晴.基于立德樹人的體育價值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29):108-109.
[3]李廣國,李旭龍,徐坤.立德樹人目標下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6):184-186.
[4]譚鋼.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使命 推動體育與健康教材的建設與發展[J].中國學校體育,2014(3):4-5.
G807
A
2095-2813(2016)10(b)-0114-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114
①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院校體育工作委員會課題《基于“立德樹人”分析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素質教育提升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514TY38)。
李建(1984—),男,漢,吉林松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