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根(遵義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遵義 563002)
淺析體育賽事對觀眾攻擊性行為的影響
楊家根
(遵義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遵義 563002)
當前體育賽事吸引著世界上大量公眾的注意,每到有重大的體育賽事數以億計的觀眾都投入其中,而這些體育賽事對觀眾的行為有著怎樣的影響呢?賽場上的暴力、人群暴力的動機、賽事本身的情境以及觀眾生活于其中的歷史和文體的總體環境,都影響著觀眾的行為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該文采用文獻查閱法、邏輯分析等方法,對體育比賽和觀眾的攻擊性行為之間的關系分析并提出相關控制建議。
體育賽事 觀眾 暴力 影響
我們可以把觀眾觀看體育賽事的方式分為通過各種媒體觀看和親臨現場觀看兩種情況進行分析。
目前大多數觀看體育比賽的行為大多發生在電視機和電腦前。在比賽和競賽期間,觀眾在感情上可能是富有表現力的,他們甚至會憤怒。但是他們不可能對于他們一起觀看比賽的朋友或家庭成員有攻擊性行為。
眾所周知,人們觀看體育比賽時欣賞的是運動員的動作、戲劇場面、懸念、沖突和令人激動的表演。但是,我們用這一事實來推斷觀眾希望看到暴力,或者得出結論認為觀看運動中的暴力使他們在個人生活中更具有暴力性,這是不夠確切的。當然,當電視直播的運動比賽中確實有發生了斗毆的時候,人們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許多觀眾可能將運動中的粗野和一定形式的攻擊性看作是部分運動員的義務和愿望的真實表現,或當作運動員竭盡努力取得成功的表現。但是,如果侵犯和暴力阻礙了目標的實現或成為一種破壞性活動時,大多數觀眾將不會認為這是一種娛樂。因此,當球迷喜歡的某個足球隊球員使用合法的鏟球技術來阻止對手進球得分時,球迷們表達了對努力和行動的支持;但是,如果同一個運動員用卑鄙的射門粗魯地擊打某人,或者引起斗毆導致懲罰、中斷比賽10min時,就不會使電視球迷高興。普通球迷尋求戲劇性的懸念,以及激動人心的、以目標為取向的行動,而不是為了暴力而暴力。電視體育解說員意識到了這些,并在賽事期間努力提供強調戲劇性、粗野和懸念的評論。研究表明,從短期或中期效果來看,觀看體育運動中的攻擊行為對人們自己進行運動的方式沒有影響,除非觀眾強烈認同具有攻擊性的運動員,而后又有機會以自己為榜樣模仿他們;從長期效果來看,觀看體育比賽中的攻擊行為可能對觀眾行為存在一般性的影響。
對足球球迷行為的研究表明,媒體對全世界運動賽事中的暴力行為的報道使許多人斷定,觀眾暴力相當普遍、非常嚴重。毫無疑問,如果發生死亡、傷害和財產毀壞,觀眾的行動理應引起嚴重的關注。但是,就每周進行比賽的數量而言,令人驚奇的是,運動迷的行為記錄都是非暴力的。似乎大部分運動迷的注意力集中在賽事上,并與周圍坐著的其他人共享樂趣。他們觀看比賽時,一般都會遵守和執行一些非正式的規范,以抑制那些干擾他們欣賞的行為。觀眾中若確實發生暴力行為,與之相關的因素有如下兩個方面。
2.1 運動賽事本身中的動作
根據比賽中的暴力和動作,研究表明,觀眾暴力與競賽運動員的動作有關。如果察覺出運動員的動作是暴力性的,觀眾就可能在比賽期間或比賽后從事暴力活動。賽事中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官員的行動。如果大多數觀眾認為裁判員或仲裁人做出的判決不公平,觀眾暴力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當球迷們相信官員們明顯不稱職、或做出不公平的裁判而“竊取”關鍵得分或勝利時,他們更有可能在賽事期間或下一輪比賽中從事暴力活動。官員們重任在肩,因為他們知道,在重要賽事的決賽中,關鍵性的裁決如果滯后將可能加速激發球迷的攻擊性。
2.2 安排和舉行賽事的歷史、社會與政治情境。
體育比賽的總體環境,運動賽事不會在社會真空中發生。當觀眾參與賽事時,他們身上帶著其所生活的地區和社會的歷史、問題、矛盾和意識形態。他們可能是種族主義者,他們也可能是鄰近的種族,想表達和重申自己的族性;他們可能怨恨消極的生活環境并想表達他們的痛苦;他們可能是某個群體或幫派的成員,需要進行一些活動以確立自己的地位;他們可能是弱者,為社會所疏遠,正在尋找引起社會關注的途徑;他們可能是年輕男子,相信暴力和對他人的控制可以顯示男子漢氣概。或者,他們可能覺得生活乏味、缺少刺激,想要創造在數星期乃至數年之后仍可與朋友吹噓、討論的值得紀念的時刻。換句話說,當數千名觀眾參加運動賽事時,他們的行為基礎因素遠遠超過了賽事和體育場本身。
控制觀眾暴力的有效努力,必須以清醒地認識到上面討論過的兩組因素為基礎。
首先,那些希望控制觀眾暴力的人必須意識到激發和促成暴力的群體動力和條件,防備措施很重要。必須知道并尊重觀眾的需求和權利,必須恰當地訓練控制群體的行政人員,他們必須能夠調停潛在的破壞性設施,不能增加發生暴力的機會。設施應該安全并且允許觀眾四處走動,但是也必須有限制雙方運動隊敵意球迷間接觸的方法。出口應該使人都能看得到,并清楚地標示出來,在比賽前后不應像放牧動物那樣對待觀眾。
其次,任何想要控制觀眾暴力的人都必須意識到經常潛伏在暴力背后的歷史、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對群體暴力做出反應的限制性法律和秩序可能暫時有效,但是他們沒有觸及到引起許多暴力行為形式的真正原因。社區以及整體社會需要制定政策,處理社會不公、經濟困境、失業、缺乏政治代表、種族主義以及扭曲的男性氣質的定義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因素常常是沖突和暴力的根源。針對其根源運動隊應該處理好與各個方面的關系,尤其是公眾的關系,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也包括定期開放體育場館和周圍體育設施都會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并了解這些體育項目。從長遠來說,相比之下,它的防范方法更有效,即使用金屬探測器、比賽地點遠離雙方運動隊的家鄉、雇傭警察在看臺巡邏、使用錄像攝影機監視、在星期六和星期天早上安排比賽以減少人群。筆者認為這些措施的采取是臨時的、不得已而為之的。
體育比賽和觀眾的攻擊性之間的關系:一種認為運動是社會中暴力行為良藥的人指出在一定的環境下,參與運動能幫助人們把自己與生活中的挫折來源分離開來,如果這種分離給予了他們重新認識和有效處理這些挫折,那么他們的暴力傾向就會更少些。另一種是認為體育運動是暴力源頭的人,雖然有較多的研究來證明他們的觀點,但是這些研究沒有表明運動中發生的事對社會中其他的暴力行為有直接的影響。運動體驗有時在運動員和觀眾中產生導致暴力的挫折,但是要發生暴力,除了挫折還得有憤怒、相應的機會、刺激暗示和對暴力的社會支持。接觸型運動中的運動員學會了使用把暴力和恫嚇作為策略工具,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將這些行為帶進了非運動情境中。在某些運動項目(例如:拳擊、跆拳道、摔跤等)中,如果將這些運動接觸性的動作看作是運動的本身特征或認為它恰當的話,那么體育競賽可能會強化非運動暴力形式。
賽場上的暴力、人群暴力的動機、賽事本身的情境以及觀眾生活于其中的歷史和文體的總體環境,都影響著觀眾的行為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所以從長遠來看,舉辦任何體育賽事,對賽事本身的定義和舉辦方式都要加以考慮,甚至一個區域、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結構都要適當的調整以便更好地處理好體育賽事與觀眾的關系,使體育賽事正確引導觀眾的行為。
[1]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余玲,虞勇.對足球運動社會學理論的探討[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S1):21-22.
[3]楊效勇.我國裁判員越軌執法的社會學研究[J].體育學刊,2004 (2):21-23.
[4]趙陽,石巖.我國足球場觀眾言語攻擊現象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6(2):82-86.
G80
A
2095-2813(2016)03(b)-01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