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000)
籃球運動的本土借鑒與外來移植①
韓鵬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000)
中國籃球從傳入開始就呈現了自己的特色:集體主義感強,團隊合作能力強,籃球基本技術過硬等優點,但在中國籃球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創新能力弱,靈活性差,作戰技法欠缺以及籃球文化依然是精英文化并沒有走向大眾等問題。在回顧了籃球發展歷史的基礎上,分析了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與農業文化對籃球文化本土化的影響,又進一步地分析了美國籃球文化與中國籃球文化的差異,最后給出了籃球繼承與發展中的建議。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相結合,學習各國優秀籃球文化的精髓,針對本國籃球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促進籃球文化的本土化與現代化相結合。
籃球文化 本土借鑒 外來移植 文化創新
2016年隨著NBA籃球明星科比的退役,中國迎來了新一輪的“籃球熱”,“籃球熱”促進更多的籃球愛好者關注籃球的發展,同時也引起中國籃球界的思考,移植NBA的CBA為什么沒能夠像NBA那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為什么CBA中沒能出現像科比這樣的風云人物?中國籃球運動在移植的過程中到底要注意哪些問題?中國的籃球運動不僅作為競技比賽參與到世界籃球文化中,籃球運動更是文化軟實力的載體,怎樣將中國的籃球文化的民族特色與借鑒西方籃球文化相結合?這一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籃球運動在1891年誕生于美國,因為美國東部地區天寒地凍,作為體育老師的奈史密斯發明了一種適合在室內活動的運動—籃球運動,這樣籃球運動就應運而生了。現代籃球傳入中國是在1895年,是由外國的基督教傳教士傳入。從剛開始的籃球傳入中國就帶有很深的農業文化色彩和封建文化的植入色彩。由于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封建的國家,“家國同構”和“固步自封”的封建循環使得很長一段時間,籃球運動只是精英文化。籃球運動的發展經歷了初創時期、完善傳播時期、普及發展時期、全面提高時期和創新飛躍發展時期[1]。隨著“三人制籃球”和“街頭籃球”的發展和高校籃球聯賽的舉行,中國的籃球文化由精英文化走向大眾文化。
2.1儒家文化對籃球本土化的影響
儒家文化中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同時秉承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理念。這樣的文化氛圍強調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作為競技運動的籃球也充分地展現著活力青春、積極進取的特點,所以籃球運動能夠在傳入中國后,真正在中國生了根發了芽。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儒家文化中存在這樣的情況,儒家文化還強調“中庸”,強調“不偏不倚”,作為需要團體協作才能成功的籃球運動的確是有積極的作用,但是中國籃球的培養缺乏培養有個性、特點鮮明的籃球運動者,比如NBA中的神話級人物——科比。一個企業有一個企業的品牌,作為籃球運動理應培養出一個有魄力、有影響力的球星,這樣籃球文化才能真正的有非權力性的影響力。
2.2農業文化對籃球本土化的影響
中國位于大陸地區,有較濕潤的氣候環境,在黃河和長江流域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很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在整個中國歷史中,自然經濟一直是農耕文明的依存經濟,農業在農耕文明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中國農業存在著“重農抑商”和“重實用”的特點。籃球運動作為競技運動,在規則的制定、賞罰分明及需要一定的技巧等方面適應了農業文明的環境。中國籃球運動在這樣“重實用”的環境下,更加注重籃球運動者的基本功的訓練,在籃球聯賽的比賽中可以聽到更多的關于中國籃球運動員的基本功扎實的評論,但是如果只是按照教科書的內容訓練,容易犯“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沒有創造的活力。這也是這些年來CBA中沒有出更多驕人成績的原因。
作為籃球強國的美國和中國在籃球文化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我們把這些差異分析清楚就能夠真正取長補短了。從價值觀念來說,中國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更多時候強調的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團體觀念,這樣的觀念使得競技比賽中“競技”特點發生了異味。美國是一個強調英雄主義的國家,在競技比賽的籃球比賽中,很多運動員都是拼盡全力去在一場比賽中凸顯自己的價值,每個人都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那整個團體的力量將顯著地把1+1=2變成了1+1>2的結果。從運動規律來說,中國的籃球運動員強調攻守平衡,張弛有度。這樣有板有眼、規規矩矩的籃球打法很容易就被對手識破。而美國的打法則是隨機靈活性的打法,這樣使對手無法真正識破,沒有將自己的弱勢暴露在對方眼前。從指導思想上說,我國籃球文化中更多強調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而美國更多的時候強調的是個人主義,將集體中的個人強調到更重要的位置。從運動員的球場表現來說,在中國的籃球聯賽中幾乎很少看到某個個人精彩的表現,運動員缺乏王者風范和王者的魄力。而在美國籃球比賽中不乏籃球運動明星的精彩表現。從美國籃球文化與中國籃球文化的差異中我們可以顯著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對籃球運動的發展有促進也有阻礙,在本土的環境中去恰到好處地移植外國的籃球文化,能夠使中國籃球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
美國籃球界有個NBA,中國籃球界有個CBA,相似的名字但很顯然有一定的淵源。我們得承認中國CBA是移植的美國的NBA,移植到中國的CBA是不是和NBA一樣在籃球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呢?很顯然,NBA的影響力顯著大于CBA的影響力。中國的籃球俱樂部的名字是以各地區的名字命名比如廣東華南虎、吉林東北虎、北京鴨等。美國籃球俱樂部的名字如湖人、休斯頓火箭隊、公牛隊等。中國籃球俱樂部的形式和美國籃球俱樂部的形式很相似。這樣的文化和形式是可以移植的,但是對于NBA中的發型和紋身文化等文化是不能夠去模仿移植的。中國籃球文化只是移植了美國籃球文化的外殼但是真正的精髓并沒有學到。對于在賽場上,籃球的打法、籃球的技能都是沒有學到的。中規中矩的作戰方法只適合于拼體力,對于智力是忽略的。怎樣更好地防守,由誰來防守,怎樣更好地進攻,由誰來進攻,什么樣的作戰方法更適合和亞洲國家打比賽,什么樣的作戰方法適合與歐洲國家打比賽,這些是特別需要思考的問題。采取什么樣的手段與方法來研究中國籃球,也是中國籃球本土化與外來移植需要考慮的重要一環。我們要借鑒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民族學等多門學科的研究手段與方法,并且能夠重視對調查量表的研制與評價[2]。提到中國籃球文化的創新,我們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籃球文化中存在的問題:自主創新不足,發展起伏徘徊,成績喜憂參半,發展后勁堪憂[3]。籃球文化創新要處理好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強調籃球文化的時代性、全球性和前瞻性,籃球文化創新包括思維創新、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學術理論創新、技戰術創新、訓練創新和賽制創新等。清晰明了籃球文化在不同的領域不同方面籃球文化的創新的內容,就要對癥下藥,從各個方面進行著手,進行進一步創新。我們不僅要借鑒美國NBA的籃球文化,還要借鑒其他國家例如阿根廷等國家的籃球文化,加強籃球文化的研究,將籃球文化的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心理與行為之間形成一種契合,將籃球文化的“本土性契合”發展下去。
[1]李穎川,孫民治,于振峰.新視角下的籃球文化內涵、現狀與趨勢的再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6):726-730.
[2]王俊奇,邱梅珍.論中國籃球本土化歷程——兼論當代中國籃球發展及其反思[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6):15-17.
[3]肖宗濤.關于中國籃球文化建設中幾個關系的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13(1):62-65.
G8
A
2095-2813(2016)08(a)-003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2.030
韓鵬(1987—),男,漢,山西大同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