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俊(綿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綿陽 621000)
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初探①
陳希俊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綿陽 621000)
高職院校已經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高職院校體育是孕育和宣傳體育文化的驛站,是培養全面發展專業技術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組成元素。通過探析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含義并分析其在培養全面發展專業技術型高素質人才中的作用,提出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原則,目標,方面,途徑。
高職院校 體育文化 建設
在高職院校中,體育文化、專注于職業性的校園文化兩者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和發展進而形成了其特有的校園體育文化。其以校園作為載體和空間,以包括教師、學生、實訓管理人員等校園內的人為主體,以體育訓練、身體練習、專業技能學習為手段,在一系列與體育相關的以訓促教、以教促學的過程中營造出的物質與精神層面的總和。通過文化相關要素的研究,可將其分為三個大的類別。即意識類別:體育的觀念、精神、道德、風尚、知識、宣傳;行為類別:體育的教學、競賽、規范、鍛煉、傳統、制度;物質類別:體育的建設、場地、服裝、雕塑、器材、用品。
人的素質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1]。而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術型人才必須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2.1校園體育文化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
人的品德形成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環境因素對于能否形成良好的品德有著較大的影響。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其實可以看作是有規章、有制度、具有約束力的社會活動。在體育運動中組委會相當于執法機構,而裁判員相當于執法人員,參與體育活動的人必須遵守相關的規章和制度。因此,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能夠強化學生對規章制度的遵守意識。由于校園體育活動經常以團體的形式進行組織和開展,能夠促使學生學習與他人友好相處,學會正確的面對與看待合作與競爭。其對良好品德的形成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2.2校園體育文化促進智力發展
相關科學研究證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人,其大腦氧氣供應充足,能源物質儲存豐富,使得大腦細胞的生長和發育能夠更加的充分[2]。與此同時,豐富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的運動項目,使得大腦神經系統所采集到的信息也更加的多元化,促使大腦皮層的活動強度、靈敏性,平衡性都有所提高。此外,大腦在工作后產生疲勞,通過對運動中樞神經的刺激使其興奮,可消除思維記憶中樞的疲勞,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學習效率。
2.3校園體育文化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高職院校體育仍然是以身體鍛煉為表現形式,其在鍛煉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與職業技能相聯系。如與汽修專業相聯系,可舉辦一些力量類比賽項目;與安保專業相聯系,可舉辦一些武術類比賽項目等。多元化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能夠使人的身體得到鍛煉,使得機體的骨骼、肌肉、內臟器官等受到一定強度的刺激,從而對機體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身體健康。
2.4校園體育文化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當今許多學生都缺乏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堅韌意志,缺乏面對社會變化和人生起伏的良好心態,高職院校學生也比例外。良好而又豐富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能夠為學生提供許多鍛煉和磨礪心理素質的比賽與活動。體育活動中的競技性能夠教育學生正確的面對競爭的殘酷性;體育活動中的團隊性能夠教育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保持孤立無援的狀態。通過豐富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能夠使得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就能快速的體會成功、失敗,歡喜、失落等感情元素。使學生能夠反復的經歷心理的沖擊與考驗,在此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客服困難,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彷徨,使自己能夠以積極的、健康的、冷靜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諸多不愉快與不如意。
2.5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校園體育文化能把抽象的美學原理以體育活動為載體直觀的表現出來,使學生在體育活動的參與過程中直觀的體驗美、欣賞美[3]。經常從事體育鍛煉,能使人的體型勻稱、線條優美、姿態優雅、動作敏捷,這不僅是健康的象征,同時也是人體美學的直觀表現。
3.1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目標
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其工作的出發點。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必須具備較為明確的目標。由于學校的自身差別,學生年齡的差距,造成了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目標也各有不同[4]。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目標應該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同時與自身專業相結合,促進專業技能的進一步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學習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因此,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過程中體驗運動對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心理素質的鍛煉作用,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同時,使自身的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2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原則
3.2.1結合現實的原則
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正確概括和設計,必須以現實出發,反應校園體育文化的科學現狀,現狀所呈現的必會有諸多矛盾與問題,但其畢竟是借以提高的基礎。因此,要建設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就應研究現有的校園體育文化,并找其不足之處進行研究與分析。
3.2.2協調性的原則
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在其整個過程中會有多種因素產生與出現,使諸多因素相互支撐,互相配合稱之為協調性原則。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協調性包括:課堂教學與課余活動相協調,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與體育精神、制度、觀念相協調,普及與提高相協調,學生與教師相協調。
4.1校園體育文化之物質建設
與體育相關的建筑設計、雕塑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物質現象的直觀體現,表現了人類對體育運動“美”的一種靜態的呈現,可以對學生的情操起到一定的陶冶作用。同時體育相關建筑,如田徑場、籃球場、游泳館、體操館等場地設施也是學生進行運動和學習體育技能的物質基礎。因此,加強體育物質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必須重視的一個方面。
4.2校園體育文化之制度建設
學校體育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學校體育規章是否健全都直接影響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否能夠順利進行[5]。高職院校體育制度文化建設既要考慮到體育教學、課余體育活動和體育安全等諸多方面,又要考慮到健康的個體與群體體育價值觀的需要。因此,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具有可修改性、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
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能夠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能夠傳播校園體育文化,推動社會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上是筆者對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一些探討和研究,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1]白同平.高校校園文化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吳健,陳善平.大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1):83-86.
[3]黃欣加.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體育科學,2004(6):67-71.
[4]王曉紅.21世紀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特征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9).
[5]張秋艷.普通高校體育社團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3(2):87-88.
G807.4
A
2095-2813(2016)08(a)-008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2.085
陳希俊(1990—),男,漢,四川綿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及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