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強,郭培鑫
(1.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江蘇 宿遷 223800,2.江蘇省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江蘇 無錫 214045)
簡談體育教師教學行為的規范研究
顧志強1,郭培鑫2
(1.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江蘇 宿遷 223800,2.江蘇省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江蘇 無錫 214045)
研讀課標、研究教材、規范教學行為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意義重大。自《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頒布以來,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對《課標》研讀力度不夠、體育教師研究能力成掣肘、無法充分體現“教學”重點、在評價一節體育課的技能教學重點時會有不同看法,甚至把“以人為本”“學生是主體”停留在口號上。為此,應該以一切為了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宗旨,充分發揮體育教師作為課改的主人翁地位,以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和《教師專業標準》為準繩來重新建構教學規范,并重點去研究教材。
2001年,根據“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的工作方針,教育部頒布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14年來,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14年之前,教研活動頻率較少,學生體質健康也沒有被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如今,面向體育教師的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乃至地市區縣的體育教師培訓是非常多的,各種體育教學展示和評選活動也百花齊放;體育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確立和加強,體育教師和其他課程教師同工同酬,對體育教師的結構性需求增多;成為副校長、校長的體育教師也逐漸增多。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1)《課標》研讀力度不夠。各種教學比賽中,很多體育教師更多地參考了網絡上的“教學設計與課件制作”參考資料,卻沒有攜帶《課標》和教科書。有些教師的課件文不對題,甚至提出“依據教學大綱”的舊說法,充分說明部分體育教師仍然沒有對《課標》進行認真的研讀。(2)針對性不強。教學設計比賽或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80%的學生要怎么樣”,有時又會出現“使學生……”的表述,對運動負荷的描述往往針對一堂課,然而,一堂課的組成是分幾個部分的,實際上很難籠統的去界定一堂體育課的運動負荷,而沒有針對體育課的實際,針對不同的活動安排。(3)體育教師研究能力成掣肘。有的教師教學設計寫得很好,但在實施過程中做不到,當然,還有的老師課上得很精彩,但是缺少能力把書面的教學設計寫好。就目前的現實情況看,評課的時候往往都是靠寫,靠“視頻”的。很多體育教師正相反,發表了很多論文,創新的方法很多,手段很多,但真正落地生根,能推廣開來的并不多。(4)無法充分體現“教學”重點。例如,籃球課“投籃”的教學,很多體育教師的教案安排了諸多輔助練習,但一堂課實際上每個學生的投籃次數僅有3~4次,有些教師僅僅是以器材不足,動作講解為理由,一堂課下來,教師的運動量非常大,學生卻沒有多少運動,體育教師教得很累,教學效果卻有限。這種思路,存在很多教師的習慣思維中。我們并不反對體育教師的示范講解,但要根據課型,以學生為主體,體育教師上課輕松也未嘗不可。如孫海平很少上欄示范,鮑曼甚至不會游泳,卻培養出劉翔、菲爾普斯這樣的名將。(5)在評價一節體育課的技能教學重點時會有不同看法,如滾翻,滾翻的重點在小學階段應該是“團身”、初中階段則是“腳蹬地”,我們現在不同的年段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不同要求,教學重難點也就不同,初中生的身體發育,強調速度和發力,而小學階段發展柔韌和協調,所以“團身”“方向”是重點強調的。但現實是很多初中階段的滾翻課教學還在補小學的教學內容,強調“團身”,雖然也有現實的無奈,但不能作為教學評價的標準。(6)把“以人為本”“學生是主體”停留在口號上,實際上很多體育教師還是把運動隊、體育隊作為重點而忽略大多數,教師受到運動隊比賽成績、證書、獎狀的驅動,忽視了教案、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等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教學行為。
規范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如何重建教學規范?教學規范的重建是對14年來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是對原有教學規范的反思、揚棄和重構,必須以一切為了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宗旨。(2)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改革的主人。體育教師主人翁精神發揮得越好,體育教師在學校獲得課改的收獲就越多。建立良好的激勵措施、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創設良好的學校組織環境以及加快體育教師專業化進程,都有助于提高體育教師的主人翁精神,減少職業倦怠。(3)要以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和《教師專業標準》為準繩來重新建構教學規范。自《課標》頒布以來,學界展開了積極的學術探討,很多學界專家根據其知識結構提出了其個人觀點。但是對于一線的體育教學實踐者來說,不能完全受制于理論的沖擊,個人的看法要和國家的標準區分開來,既然國家正式頒布了《課程標準》,那就是對體育教師實踐的現實準繩。(4)要研究教材。有人認為研究教材是老生常談,價值不大,但其實不然。教材是對課標具體而又生動的解讀,教材是對課標提出的課程理念的具體詮釋,是對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的科學分解,是對課表提出的課程內容的梳理,是對課標提出的意見的豐富和拓展。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載體的,所以要對體育活動進行教材化處理,如分組,課標只是提出了“分組”,但有多少種分組情況?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針對每個項目怎么分組,才便于教學?
以上4點之中,研究教材是重中之重。課程理念是實踐性、綜合性和健身性,只有將這些特性融入教材中,體現體育課的教育功能,才能讓學生享受到應該享受到的體育教育。教材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結晶。研讀教材是實現有效教學的良好開端,用好用活教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很多地區的體育教師基本功大賽一般也是以教材為藍本的。以往的體育教研活動,很好的傳統就是集體備課,它圍繞教材進行行動研究,也是青年教師成長的平臺,但是現在這方面的要求與實施情況都有所下滑。某種程度上,研究教材必須和教學情境、教學現場貼近,一線體育教師要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否則“以研導教”的作用就不突出。
規范教學行為是體育教師的應然選擇,而將應然選擇變成實然行動需要體育教師的自覺行動,要實現規范體育教學行為,體育教師要從“要我規范”向“我要規范”轉變,發揮主觀能動性。
規范教學行為應該以國家相關法規為準繩,所以體育教師要在研讀課標、研究教材的基礎上,以主人翁的精神重建備課規范、課前準備和安全預案規范、課堂教學規范、課后作業和課外鍛煉規范、學習評價和教學評價規范、校本教研規范。
教學規范的重建是對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教學的總結,是對原有教學規范的反思、揚棄和重構,因此,要以一切為了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宗旨,要發揮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程改革的主體地位。
[ 1 ]王佃娥,杜發強,趙保麗.特級體育教師教學行為特征研究[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0-14.
[ 2 ]李健,譚剛,王榮民,等.中學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理論構建[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7):962-964.
[ 3 ]周光輝,梁建勛,張偉.新課標下體育教師教學行為探析[ J ].中國成人教育,2010(13):158-159.
[ 4 ]沈麗群,季瀏.構建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系統工程的思考[ J ].體育學刊,2013(2):54-57.
G807.3
A
1674-151X(2016)06-067-02
2016-05-15
江蘇省教育廳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課題(編號:XSTY201510)。
顧志強(1966~),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
郭培鑫(1989~),中教二級,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