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曉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大學跆拳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應用探討
王 曉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隨著跆拳道運動的全球化,我國跆拳道運動的發展蒸蒸日上,從奧運會的舞臺到基層跆拳道館,處處可見跆拳道的繁榮景象。但由于近年來國家高校的擴招政策,致使高校學生人數倍增,學生在體能與運動技能方面的差異與日俱增。所以,接下來就如何更好地進行跆拳道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大學生跆拳道教學有所裨益。
1.1全面發展原則
新課程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今天的社會,教書育人是一項很重大的任務,教師身上的責任是很重大的。教師不只是要教授課本的知識,還得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步入社會、融入社會,真正地成為社會中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不同的生長環境,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性,這是改變不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將課堂教學與社會結合起來。
1.2主體性原則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是主導者,是整個課堂的主角。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轉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教師應該是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帶領者,引導學生在教學中學習新的知識和培養全方位的個人能力,更好地適應殘酷的社會。教育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作為學生應該有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格要求自己,確立個人的學習目標。
1.3因材施教原則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與性格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大學跆拳道是1門公共課程,幾乎1節課就有不同院系、不同地域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在教學中,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能適應情境教學法,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作用,盡量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因為個別學生的原因而放棄部分群體,一個學生都不能放棄,作為教師必須對每個學生負責,這是一個教師的責任。在教學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1.4創新性原則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只會教出一群機械化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反反復復,形式呆板單一、枯燥乏味,已經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進行大學跆拳道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地開發情境教學法新的實施方式,借助于體育自身優勢,善于發現和觀察,同時要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討能力。
1.5鼓勵性原則
教師在跆拳道教學過程中要經常通過言語等方式與手段加以引導。情境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法的時候要多多鼓勵學生,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1教學內容設置目的性弱
教師在進行大學跆拳道教學時沒有制訂完善的教學計劃和安排好教學進度,根據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主觀地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教授,這樣的大學跆拳道教學顯然缺乏一定的目的性。
2.2教學內容沒有突出實戰性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教師花在講解課本上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過實踐內容,沒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運用的效果,只是一味地、機械地練習,這樣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什么挑戰的,沒有激起學生的自我挑戰的欲望。
2.3缺乏跆拳道教學設備
受傳統應試影響,跆拳道課程相對于語文、英語、數理化這些主學科來說,受到的關注點實在是太少,教師、學校的關注點在于學生的主課成績和升學率等,導致跆拳道教學器材、教學場地、練習服裝和護具等硬件設施都不能滿足教學需求,致使有些學生不能全面接觸跆拳道,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
2.4學生基礎薄弱
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條件、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很多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對于跆拳道都沒怎么接觸過,所以他們的跆拳道基礎是比較差的,甚至有的還是零基礎,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和學習,這些學生的柔韌性偏差,大大制約了學生難度技術的需求。
3.1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點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新課程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情境教學法正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
3.2跆拳道的定義
顧名思義,跆拳道的“跆”指用腳踢打,“拳”指用拳擊打,“道”指的則是格斗的藝術和一種原理。跆拳道是一門朝鮮格斗術,以其騰空、旋踢腳法而聞名,不需要任何武器,赤手空拳與敵手格斗,保護自身的武術。跆拳道的熱潮不僅局限在韓國,已經成為風靡全球的一項運動了,在奧運會上也能看到跆拳道選手的影子。跆拳道練習或是比賽的時候都會提前進行一個鞠躬儀式,這是雙方在表示敬意、尊重和持有互相學習的心理,因為學習跆拳道最基本的是學習禮儀,也是始終倡導的“以禮敬,以禮終”的尚武精神。
3.3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方式
目前的教學體制致使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1學期設置17周體育課程(即“三自”教學),由于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差,甚至有的還是零基礎,所以課程設置不宜過難,但所學內容必須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跆拳道的真正內涵,只有理解和學習跆拳道的內涵,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3.3.1改變教學方式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相對來說是比較千篇一律的,將前人教授的知識、觀念和教學方式再照葫蘆畫瓢地教授給后人,這種陳舊的教育方式不足以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教師在大學跆拳道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教學方式,采取創新性的教學方式,而情境教學法是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是作為創新性教學方式的最好選擇。“生活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生活中所存在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生活,只有自己真切體驗過了才會有真正的感悟,將課堂知識與生活相結合。
3.3.2構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個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身心愉悅,學習更加輕松。教師進行大學跆拳道教學時可以采取分組方式,小組的成員互相學習切磋,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和最終的考試。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社會不是一個人的,而是由很多人組成的,每人的性格、愛好、背景都不一樣,所以在當今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必須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助于今后在社會上的人際交往發展。
3.3.3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跆拳道是一門格斗術,具有競技性,所以教師在進行大學跆拳道教學時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對抗性的教學內容。剛開始學習跆拳道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一對一”方式,2個學生互相學習交流,同時計算得分判定勝負,可使學生在體驗簡單技擊的同時感受競爭的氛圍。等學生將跆拳道的基礎摸索差不多的時候,可以考慮加大訓練強度,在期末考試之前的最后幾節課中舉行班內的跆拳道比賽,引導學生確立個人的學習目標。
3.3.4學習跆拳道的精神內涵,培養學生素質跆拳道的禮儀精神是值得學習的,中國的傳統在于尊師重道,禮儀修養。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學習跆拳道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學習它的禮儀精神和尚武精神。跆拳道的精神包括禮儀、廉恥、忍耐、克己和百折不撓。從小到大,家長和教師都會教育小孩做人要有禮貌,如果一個人沒有禮貌,不懂得尊重他人,這樣的人社會是不會容納他的,注重禮儀的培養,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將會大有裨益。
3.3.5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人如果對一件事沒有任何興趣愛好,不管教師自己做了多大的努力都不一定會帶來好的學習成果。運用教學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因為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習成績還是有很大的期待的。正確運用教學評價是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3.3.6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上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音頻播放一些有名氣的跆拳道選手的奮斗過程,讓學生體會跆拳道前輩的成就是多么來之不易,學習前輩堅持不懈的精神,還可以學習他們的動作技巧。另外,教師在播放學習跆拳道基礎動作的視頻時,可以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然后教師再親自演練,這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的好處是課堂氛圍生動活潑、便于理解、渲染情境,學生在這種心情愉悅、氛圍輕松的狀態下學習,有利于帶來更高效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進行大學跆拳道教學活動時可以跟學生交流溝通,這是促進師生關系的機會,也有利于課堂氛圍的融洽,這樣學生遇到不懂或是需要幫助的情況就會勇于向教師請教。同時,教師可以在平時的大學跆拳道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給學生一些難度動作,如“旋風三連踢”“旋踢360”等技術動作,培養學生自我挑戰的能力。
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只是將跆拳道技藝與理論知識教給學生就行了,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啟明星。因此,教師也應該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更新教學觀念,不斷進行創新。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心靈。一次好的跆拳道課,如果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教學效果會更好。只有合理地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在大學跆拳道教學中,能夠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在教學過程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 1 ]李愛華,侯春梅.芻議大學跆拳道課程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J ].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14).
[ 2 ]唐涌,葉前熙.情景教學法在道館式跆拳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搏擊·武術科學,2014(9).
[ 3 ]鄭佐雄,楊寶蓮.跆拳道教學方法研究[ J ].才智,2015(27).
G886.9
A
1674-151X(2016)06-091-03
2016-04-14
王曉(1979~),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現代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