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麗(廣西師范大學雁山校區 廣西桂林 541006)
我國田徑短跑項目技術缺失的成因及舉措①
張夢麗
(廣西師范大學雁山校區 廣西桂林 541006)
摘 要:在田徑運動中短跑是一項十分常見的運動,是以最快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定距離的周期性無氧代謝運動項目。當前我國田徑短跑項目技術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表現在短跑運動員速度障礙、短跑訓練高原現象以及短跑過程中存在的“坐著跑”現象。文章主要針對上述3種技術缺失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期能夠為短跑項目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短跑項目 技術缺失 成因與舉措
短跑是一項十分激烈的體能類速度對抗性的田徑運動項目,主要以快速力量為基礎,將短跑技術作為橋梁,力求發揮人體隱藏的潛能。就當前我國田徑短跑項目技術訓練的現狀來看,存在一定的缺失,導致短跑項目無法實現質的突破。因此,對田徑短跑項目技術缺失的成因與舉措進行研究有著十分重大的實際意義。
短跑,是田徑徑賽項目的中的重要內容,其是一項以肌肉運動為主的速度力量項目,短跑運動員的力量是掌握短跑技術,提升短跑水平的重要基礎。然而短跑項目一直都是我國田徑界中的弱勢運動項目,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近幾年,我國短跑運動發展較為緩慢。針對當前我國短跑運動落后的情況,要提升田徑短跑項目的成績,改善田徑短跑項目的水平就應該從本質上認識到短跑技術存在的缺失以及其成因,并且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
2.1短跑運動員速度障礙的成因
造成短跑運動員形成速度障礙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基礎訓練期間忽略技術訓練。在基礎訓練期間中忽視了短跑技術的訓練,進而導致形成錯誤的技術定型。例如,過度關注膝關節伸直后蹬會延長蹬地時間等問題[1]。(2)力量發展不均衡。在短跑力量訓練期間過于注重大肌肉群的訓練與強化,忽略了小肌肉群的鍛煉;過于關注短跑運動員下肢力量的訓練,而忽略了短跑運動員上肢、軀體的力量。長期以往就導致短跑運動員的大腿肌肉與小腿肌肉難以均衡發展,出現部分短跑運動員雖然肌肉發達,但是在短跑過程中存在重心地、步幅小等問題。(3)快速跑訓練方式單一。在短跑訓練中長期使用單一的訓練方式會導致應答定勢,難以激發神經肌肉興奮,從而抑制神經過程強度與靈活性的提升。同時,大腦皮質在單一條件反復刺激下,也會由于形成穩定的速率與動作定勢,進而形成速度障礙[2]。
2.2短跑訓練高原現象的成因
從短跑技能訓練形成的一系列過程與規律以及短跑訓練曲線原理來分析,短跑運動員出現高原現象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1)鑒于要提升短跑技能就必須要轉變舊的動作技術與處理動作的方式,運動員在尚未完成這一改造更新前,其技能將會持續處于無法進步的狀態。(2)由于短跑運動員速度與力量不足,自身的身體素質與技能掌握不匹配,從而導致高原現象的產生[3]。
2.3短跑中“坐著跑”現象的成因
在短跑中出現“坐著跑”這一現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短跑的認識不夠準確。錯誤的將跑步理解為快速行走的一種運動方式,在練習短跑過程中出現腳掌著地,腳后跟著地頻繁的現象,從而使得蹬伸不夠徹底,最終形成“坐著跑”現象。(2)由于跑步者長期缺乏運動,關節力量不足,從而缺少充足的力量完成快速蹬伸的動作,但是由于要加速向前跑,從而出現蹬地不夠完全,重心下墜的“坐著跑”現象。
3.1短跑運動員速度障礙的應對
面對當前短跑運動員存在的速度障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1)重視技術訓練。在短跑訓練過程中教練要引導運動員樹立科學的技術概念并且開展科學正確的短跑技術動力定性,在訓練的每一個階段都始終堅持要強度的技術訓練,如出現動作技術錯誤要第一時間指出并改正[4]。(2)均衡力量發展訓練。要均衡大腿肌肉與小腿肌肉的力量,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訓練方式,例如擺動腿對抗下壓練習+快速跑動練習練習方法,負重擺臂練習+快速擺臂練習等。平衡處理一般力量與專項力量之間的關系,關鍵凸顯力量訓練與快速擺動的力量訓練,重點關注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均衡訓練。(3)快速跑的訓練手段要多元化,同時在每次開展訓練過程中盡可能的調動運動員的情緒,激發運動員大腦皮質的興奮性。接力競賽、牽引跑、下坡跑等訓練手段都可以被運用到訓練中。
3.2短跑訓練高原現象的應對
短跑運動員在突破高原現象可以從改善短跑的跑姿動作以及提升運動員身體素質與力量兩個方面來進行。(1)改善短跑跑姿動作。規范化短跑運動員的跑步姿勢是突破高原現象的重要方式[5]。例
如,可以從改善擺臂錯誤、改善軀干錯誤、改善腳掌著地錯誤等方面進行。不同的錯誤動作十分容易造成錯誤動力定型姿勢,只有系統的、整體的開展優化訓練,才能夠重新建立起正確、標準的技術動作,從而突破由于跑步姿勢不夠規范而形成的高原現象。(2)短跑運動員開展身體素質與力量方面的訓練對于突破高原現象也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例如,針對身體不同區域的肌肉來開展不同程度的負荷訓練,以讓肌肉得到均衡的訓練。著重注意力量訓練中大小肌群的系統性以及全身肌肉力量的平衡性,以便達到身體肌肉的協調與平衡。
3.3短跑中“坐著跑”現象的應對
應對短跑中“坐著跑”現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媒介來展示有關短跑的理論知識與標準動作,讓短跑運動員對短跑有全面而詳細的認識。針對短跑中存在的難度較大的騰空與瞬間動作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反復理解學習。(2)著重開展短跑教學的專項技術訓練,克服“坐著跑”現象。在短跑訓練中多多開展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訓練內容,多方位綜合的來讓短跑運動員進行均衡訓練。針對導致“坐著跑”現象的主要原因——力量不足,開展提升力量練習的方式。例如,開展提踵練習、深蹲跳練習、跳躍練習、膝關節與腰腹力量練習等。
總的來說,當前我國田徑短跑項目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要從本質上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深入探索其成因,進而針對不同的原因來選擇相應的應對策略。文章主要列舉了短跑技術缺失的部分內容與應對策略,以期能夠推動短跑項目技術的完善與進步。
參考文獻
[1]趙琦,張玲,李強.我國田徑短跑項目技術與力量訓練缺失的理論分析[C]//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1.
[2]莫毅.對彎道跑技術的認識及其訓練方法的探討[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4):567-568.
[3]Ryan E Ross,Nicholas A Ratamess,Jay R Hoffman.The effects of treadmill sprint training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aximal running velocity and power[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09,23(2):385-394.
[4]林海.高校田徑訓練中現代短跑專門練習與傳統短跑專門練習的比較及在今后教學訓練中的改革[J].金田,2014(11):345.
[5]鄧立平.少年女子田徑短跑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構成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2):1722-1723.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7(a)-0028-02
作者簡介:①張夢麗(1988—),女,漢,山東淄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田徑理論與教訓。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