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存業(江蘇省鎮江市新區大港中學 江蘇鎮江 212132)
?
中學生背向滑步推鉛球易犯錯誤及對策
蔡存業
(江蘇省鎮江市新區大港中學 江蘇鎮江 212132)
摘 要:中學體育教學中,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方法對于初學者而言難度較大,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錯誤,因此,對于教師而言,需要針對易犯錯誤進行總結分析,以指導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相應的技術方法。基于此,該文在闡述背向滑步技術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了背向滑步推鉛球易犯錯誤,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生 背向滑步推鉛球 易犯錯誤 對策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實現田徑類群眾體育的發展至關重要,而對于中學體育教學而言,在新時期下,實現田徑投擲類教學課程的高效開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能夠為培養田徑類人才奠定基礎。而在背向滑步推鉛球教學中,對于中學生而言難度較大,錯誤動作頻發,致使相應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實現對相應易犯錯誤的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背向滑步技術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該文介紹其中一種:快速滑步。針對這一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相應技術要點至關重要,而推鉛球技術的基礎是速度與力量,其中速度又起到了基礎性決定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掌握快速滑步技術,以加快移動速度與初速度,進而提升出手速度。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滑步加速度訓練時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第一,片面強調加速的獲取,進而致使在實際擺腿蹬步的過程中動作不到位,相應滑步距離隨之減小;第二,片面強調滑步距離的延長,致使蹬收動作難以迅速收回,進而使得加速減緩。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這一教學內容的重點在于最后用力與滑步如何實現有機結合上,因此,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關鍵在于明確用力的順序,同時要掌握好用力的速度,強調要實現連續用力,同時要確保用力的方向是正確的。其中主要的問題是滑步過程中出現停頓的現象,致使加速度出現的時機不當,過早或是過晚都使得難以實現應有作用的發揮;同時,滑步位置出現偏差,致使滑步技術整體上的作用難以實現。
對于中學生而言,在背向滑步推鉛球教學中,初學期間學習的難度極大,因此,在中學生進行該項訓練的過程中,針對相應的技術動作,很容易發生錯誤。較為容易發生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如下幾項上。
第一,在滑步環節上,主要易犯錯誤為:錯誤一:在團身的過程中,上體前屈的程度不足;錯誤二:在做出上體抬起這一動作的過程中,左右肩擺動動作不規范;錯誤三:在蹬擺的過程中,相應幅度過小,相應滑步的距離不足;錯誤四:在結束滑步動作以后,臀部后坐時的重心落位不對。
第二,在最后用力階段。錯誤一:右腳蹬地轉髖這一動作下相應的方法不規范;錯誤二:左側支撐過程中,相應的用力不足;錯誤三:在推出鉛球時,相應手指與手腕的力道不足;錯誤四:同樣是在推出鉛球的過程中,相應肘部的位置不標準,因肘部出現下落的情況,致使拋球現象發生。各種錯誤發生的原因如下所述。
錯誤一發生的原因為:在實際學習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一動作技術的理解不到位,在完成滑步這一動作之后,學生右腳落實的方向出現偏差,同時,相應發力部位力量不足,加上自身的協調能力偏弱。錯誤二發生的原因為:學生對該技術的練習不到位,技術動作生疏,在右肩的打開上時間拿捏不準,左腳在落地的過程中也并未實現內扣的形成,此外,在踝關節等發力部位上的用力不均。錯誤三發生的原因為:主要是肘部位置不對,在持球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的肘部放置就偏低,進而致使在滑步的過程中就會發生掉肘的問題,此外,在拋球時頭部過早轉向投擲方向,進而發生這一技術上的錯誤。錯誤四發生的原因為:手指手腕力量不足,或是對該部位發力的重要性認識缺乏,還有部分學生因為鉛球本身過重,不敢用手指手腕發力。
鉛球作為田徑競技類體育項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中學階段的教學中,為了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這一運動的技術要點,以在提高該項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實現相應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針對背向滑步推鉛球這一教學內容,為了實現對易犯錯誤問題的有效解決,以確保學生更好地掌握相應的技術方法,就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3.1 滑步環節上解決易犯錯誤的有效對策
第一,針對團身時上體前屈不夠這一易犯錯誤,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求教師要針對這一動作的技術要領進行全面且深入地講解與示范,并要確保學生明確這一動作的重要性,同時,要實現反復練習,并以器械負重訓練來強化學生腿部肌肉的力量。第二,針對錯誤二中左右肩臂擺動不規范的問題,結合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強化滑步練習,確保身體前屈動作落實到位的同時,在滑步上體抬起的過程中,實現左腿的迅速落地,并要保證上體姿勢處于不變的狀態中,進而規避這一問題的發生。第三,在實際訓練的
成就某件事情,不管是學習還是活動,有時不只是憑借興趣愛好就可以取得成功的,當興趣愛好不能支撐你去主動做這件事時,要么就需要政策約束,要么就通過評價和考核來督促。氣排球是一項集健身、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增進人際交往于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對在學生被電子產品占據了絕大多數課余時間后的中小學開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但是要想讓所有的學生放下手中的電子游戲機,積極參與氣排球運動實屬不易,所以主管部門要將參與氣排球運動的成績納入升學考試或每學年的評優科目中去,并適當地提高權重,在督促其學習的同時培養興趣,最終達到推廣和普及的目的。
(1)氣排球質地柔軟,球體大,飛行速度慢,擊球沒有明顯的疼痛感,其比賽趣味性強,適合在中小學開展。
(2)中小學氣排球開展現狀不容樂觀,所調查的24所中小學中,有氣排球這項器材的學校占調查學校總數的33.3%,有專用場地的12.5%,體育課開展氣排球的20.1%,而且,氣排球的開展有明顯的地域性差異。但是調查對象中絕大多數人非常喜歡氣排球運動,這對我們進一步推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中小學推廣氣排球運動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其一,應充分發掘氣排球運動的文化魅力。其二,要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師氣排球技能的培訓。其三,大力開展不同級別的氣排球游戲或比賽,用科學研究促進氣排球運動的發展。最后,主管部門要通過評價來督促氣排球運動在中小學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賀毅.論氣排球運動的健身價值及其推廣[J].體育科技,2011 (2):12-13.
[2]劉永祥,鄭華偉.我國氣排球運動社會化進程中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8-9.
[3]賀毅.論氣排球運動的健身價值及其推廣[J].體育科技,2012 (2):16-17.
[4]蔡志源.我國創新的氣排球與項目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9(6):36-37.
[5]吳智富.淺談氣排球運動的價值[J].衛生職業教育,2008(17): 4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58
中圖分類號:G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c)-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