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洪舉(山東科技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青島 266590)
?
濟寧市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與推動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互動研究①
時洪舉
(山東科技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青島 266590)
摘 要:本次研究旨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研究濟寧市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與推動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互動作用,通過提高體育場館設施利用率和經營管理水平來不斷推動體育文化產業不斷向前發展。該文將在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為濟寧市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與體育文化產業的合理化互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濟寧市 體育場館 設施建設 體育文化產業 互動研究
濟寧市作為山東省第二十三屆運動會的東道主圓滿地完成了各項賽程,該項賽事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各種一流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包括濟寧市體育中心、高新區體育館、飛碟靶場水上基地、金鄉縣體育館等,這些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不僅保證了各項比賽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豐富了濟寧市的城市環境,在全市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體育場館設施建成之后,如何進行科學的管理將成為當前濟寧市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在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之后,濟寧市更應當加快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并有效利用,為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濟寧市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互動研究之前,該文將以“麥迪遜廣場公園經營管理對紐約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與作用”為導入案例,為本次研究提供啟示和參考。麥迪遜廣場公園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車站上面,是紐約向外地游客展示魅力的第一窗口,這座逾經一百年的麥迪遜廣場公園已成為美國體育娛樂活動的殿堂。紐約巡騎兵冰球隊、尼克斯籃球隊、紐約自有女籃等幾支球隊每年要在麥迪遜廣場公園舉辦上百場比賽,每次比賽都會吸引大量的體育愛好者到達現場觀賽,麥迪遜廣場公園為紐約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麥迪遜廣場公園的成功取決于成熟的集團化托管式的運營管理模式,麥迪遜廣場公園作為大型的體育場館設施,其管理方式已從政府直接管理轉變為集團化托管,實現相同項目的集中化管理,使資源得到有效配置[1]。而且集中式的托管模式還利用了規劃化的專業優勢提升了區域體育文化氛圍,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
濟寧市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與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互動關系主要體現為前者對后者作用的兩面性,一方面;濟寧市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前者對后者的消極作用,具體如以下幾點。
2.1 濟寧市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從體育場館設施演變中獲得啟迪,因此,體育場館設施對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和重要影響。國家在大力發展體育文化產業的同時也在不斷構建和完善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搭建一個良好地平臺[2]。濟寧市作為山東省第二十三屆運動會的東道主也適時把握這一發展契機,積極開展本地的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工作,從而為發展體育文化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城市文化內涵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城市空間格局因融入各種體育場館而變得更加完善。此外,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有效融合了區域文化、經濟,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氛圍,粉刷一新的場館立面使區域環境得到進一步美化,新建場館與配套設施相互映襯,增強了區域文化氛圍,體育文化氣息更加濃厚,使周邊居民的體育文化體驗更加深刻。
2.2 濟寧市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消極作用
體育場館設施數量和建設規模的增加雖然完善了城市格局,豐富了城市文化,但是城市土地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不合理的布局、規劃必然會給城市發展帶來消極影響[3]。體育場館設施占地規模大,一旦選址不當就會引發交通擁堵、交通不便等一系列的問題。而且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和經營管理需要科學的策略作為保障,缺少科學化的經營管理策略必然會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體育場館設施建成之后會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區域發展起到催化作用,如果宏觀調控不合理就會使房地產市場產生較大的波動,使城市開發失去平衡性。因此,雖然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對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但是從客觀角度分析,體育場館設施仍有可能淪落為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進而使其失去提升城市體育文化的預期效果。
鑒于美國紐約麥迪遜廣場公園的成功經驗與濟寧市的實際情
席會議簽署的《柳來河一體化區域性高校體育教育資源整合發展協議》所確定的運動項目或體育課程,研究提出運動項目或體育課程整合發展實施的具體整合方案,及時解決柳來河一體化區域性高校體育教育資源整合發展中的具體問題。
2.4 建立考核評價機制
考核評價機制是柳來河一體化區域性體育教育資源整合機制的最后環節,對柳來河一體化區域性高校體育教育資源整合發展工作起著重要的導向、鞭策和激勵作用,因此,考核評價機制的建立應重在求實做細,這樣才能使方案不流于形式。具體做法是圍繞受益學生的人數以及有形體育教育資源利用頻率等來建立科學評價柳來河一體化區域性體育教育資源整合發展的定性和定量想結合的指標體系,定期開展整合進程評價工作。以往的研究多從定性角度來論述資源整合的價值,而區現象描述居多,造成的結果是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知道“整合有利”但不知道“利有多少”,因此,通過建立定量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僅讓學校、教師和學生知道“整合有利”,而且更要知道“利在何處”。另外對推進柳來河一體化區域性體育教育資源整合發展建設有貢獻的院(系)和個人給予適當物質獎勵。
區域性高校體育教育資源整合是解決目前我國高校辦學規模擴大與高校體育教育資源不能滿足學生體育需求這一現實矛盾的必要措施。筆者在闡述高校體育教育資源整合機制的基礎上,從領導決策、溝通協商、工作推進、考核評價四個方面分析柳來河一體化區域性體育教育資源整合的機制問題,以期為高校體育教育資源整合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任海,王凱珍,肖淑紅,等.論體育資源配置模式——社會經濟條件變革下的中國育改革[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6):1-5.
[2]劉成,司虎克,莫蘭加,衡陽市高校體育教育資源優化整合發展戰略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12):122.
[3]劉玉.轉型期我國社會體育利益整合機制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1):7.
[4]柳州、來賓、河池市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Z].桂發改規劃[2013] 3號.
基金項目:①2015年山東省文化廳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項目編號:150658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122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c)-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