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國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體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9)
高校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的大體育策略探究①
董艷國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軍體部 黑龍江大慶 163319)
發展高校體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立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該文探究了高校體育教學優化組合的模式,結合目前大學生的發展要求,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有效的優化組合模式。
高校 體育教學 優化組合模式 大體育 策略探究
在實施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學模式逐漸形成,它是逐漸建立的具有一定穩定性的互動結構。“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主要以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作為基點,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致力于培養終身體育的理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從而可以起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其修養,促進其全面發展的作用。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課堂,教師要仔細研究不同課程的教學方法,并將不同的方法進行有效地整合,從而可以將其更好地利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和體育活動充分結合,按照這種方式,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1.1 落實“健康第一”的理念
在高校教育中,體育教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隨著體育教學的發展,體育課程改革也逐漸展開,其主要秉持健康第一的理念,通過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優化,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觀念。目前,我國國民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健康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而且,在進入當代社會之后,人們不僅重視身體上的健康,而且更加重視心理健康。現代科技的發展,解放了勞動力,但也限制了人們的活動空間,久而久之,引發了各種疾病,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第一”的生活原則。
1.2 貫徹“終身體育”的教學視角
這種教育模式的關鍵就是要秉持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可以向學生講授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興趣,這和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密切的關系。在大學體育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體育鍛煉的熱情,以便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就目前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情況來說,要將終身體育作為高校體育的重要目標。而“大體育”的教學優化組合模式也是基于這一點而建立。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測試結果不容樂觀,而教育部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國家教育部、國務院等出臺了一些關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政策,以此來增強青少年的體質。要想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就要落實好體育教學工作,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外活動中來,教師要善于創新,豐富體育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將課內和課外的體育活動充分結合,逐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高校針對教學中的問題,可以推動“大體育”教學優化模式,“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包括諸多的內容,比如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內容、教學結構等,并對這些要素進行綜合性評價,從而使更多的人認識“大體育”模式,推動這種模式的應用和推廣。
1.3 “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的優勢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高校體育改革逐漸深入,力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未來體育的發展會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式,而且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發展。但是,體育教育的目的始終不變,即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就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來看,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向學生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作為被動者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也不利于學生發揮創造力。因此,應該轉變這種僵化的模式,在未來的教學模式中,以探討為中心,教師主要作為引導者和監督者,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指導,在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較頻繁,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積極參與到運動中來。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定期考核和評價,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具有諸多的優勢,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第一,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體育課程,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第二,學生可以系統地掌握體育理論、技巧等,并不斷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第三,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漸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自覺鍛煉的習慣。
2.1 完善“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的運行機制
可以將學生的課內和課外時間進行整合,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體育教學體系。在體育教學體系中,可以包括幾個有力的組織,比如體育俱樂部或者學校體育部等。他們在學校的管理下開展體育活動,其開展的主要項目可以是足球、籃球等;同時,在不同年級的體育教學中,會分別開展這幾項運動,在班級內會有專門的負責人;俱樂部或者學校體育部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開展不同程度的體育訓練,從而推動體育教學的開展。
2.2 加強“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的管理
在“大體育”教學模式中,主要通過分級管理的方式,區域的體育主管機構和各個學校的主管領導建立合作關系,從而實現對體育教學的管理。同時,學校負責安排課外體育鍛煉,這就需要學校團委和體育教師之間的共同配合,另外還需要年級負責人參與到管理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管理機制,從而有利于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機會。
2.3 豐富“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的內容
高校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進入各行各業,他們所在的崗位環境要求他們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因此,為了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就需要借助體育教學、課外活動等形式,增強學生的體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4 完善“大體育”優化組合模式的考核體系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但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采取有效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的同時,還要完善“大體育”優化組合模式的考核體系。在考核體系中,將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作為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提高自身的創造力,通過構建高校的評價體系,可以對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使他們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目前,我國體育教學工作更多地借鑒了國外的經驗,并根據自身的情況加以改造,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主要以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作為基點,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致力于培養終身體育的理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從而可以起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其修養,促進其全面發展的作用。“大體育”教學組合模式的優化可以通過幾個方面來實現:完善“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的運行機制,加強“大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的管理,完善“大體育”優化組合模式的考核體系等,以不斷增強學生的鍛煉意識,提高體育教學的水平。
[1]魏強.高校體育教學優化組合模式的大體育策略[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7):69-70,73.
[2]依力多斯·卡的爾白克.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3):82-83.
[3]李著.探究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體育,做好教學模式的優化組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15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002
G807
A
2095-2813(2016)12(a)-0002-02
2014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項目編號:14B046)。
董艷國(1961—),女,山東微山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