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澤全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體育部 江蘇蘇州 215123)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與優化對策①
路澤全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體育部 江蘇蘇州 215123)
在體育業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歷史條件下,體育產業已經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全球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我國向來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我國體育改革持續深化的形勢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該文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探討,首先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特別是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就如何推動我國體育產業步入更加科學化、健康化、持續化發展的軌道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優化對策。
體育產業 發展模式 發展政策 優化對策
隨著體育事業向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體育產業已經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而且也取得了重要成效。從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在我國高度重視的情況下,特別是國家體育產業政策不斷優化和完善的形勢下,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對于推動我國體育產業朝著健康化的方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深入分析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我國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對體育產業的發展造成了重要的影響和沖擊,目前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3%左右,具有很強的支柱性,比如:美國的體育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層次,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我國體育產業在這方面仍然比較落后,特別是產業體系還不夠完善。這就需要我國在發展體育產業的過程中,必須破解體育產業存在諸多不足的問題,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實際、符合體育產業未來發展實際、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的發展模式,推動我國體育產業步入更加良性發展軌道。
深入分析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隨著我國對體育事業越來越重視,我國體育業的發展已經由傳統的體育事業向體育產業發展,特別是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我國體育產業已經從“單一性”發展向“多元化”發展轉變,與體育行業有關的相關產業不斷取得新的發展,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使我國體育產業不斷朝著新的方向發展。盡管我國體育產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特別是體育產業還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通過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能夠為我國更好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深入分析當前我國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體育產業缺乏支柱作用。盡管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從經濟總量來看,我國體育產業的支柱性作用不夠顯著,從我國體育產業占國民生產總結的比重來看,盡管已經達到1.5%左右,但與發達國家3%左右的水平相差甚遠,目前只有1%左右,從這一點來看,我國體育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較低。而從我國體育產業的地區發展情況來看,更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發達地區體育產業相對較好,欠發達地區體育產業則相對比較薄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還不到0.1%。
二是體育產業市場機制不活。由于我國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行政化”過于嚴重的問題,這就直接導致市場化水平不高,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的干預相對較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強,這必然會制約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改革、創新與發展。這說明我國體育產業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缺乏創新性,如果不積極推動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進程,必然會阻礙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特別是要在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積極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進程,激發體育產業發展的活力。
三是體育產業競爭能力薄弱。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盡管與過去相比取得了重要成效,但在全球體育產業的發展體系當中,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仍然缺乏競爭力,從國家體育總局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核心產業僅為15.37%、外圍產業占3.56%、相關產業81.06%,這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比如從我國體育產業的運用服裝品牌來看,盡管近年來安踏、李寧等品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國外的耐克、阿迪等品牌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在全球服裝品牌的占有率方面,我國服裝品牌的占有率相當低。
四是體育產業特色發展不足。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全面深入推廣,人們對體育運動越來越重視,對體育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只有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特色化產品,才能使體育產業更具競爭力。盡管我國體育產業在服務發展、服務民眾等諸多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特色化發展不足的問題。比如從當前我國體育產品的發展情況來看,仍然服裝、器材、設備以及賽事組織等方面,而針對“全民健身運動”方面的體育產品相對較少,體育產業還沒有與地產業、旅游業、工業等結合起來,缺乏內涵和外延。
在我國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下,要想使我國體育產業步入更加良性發展軌道,重點要在以下4個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提升體育產業的支柱性作用。我國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結合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加快特色體育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這就需要國家和地方要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大力加強體育產業發展的改革和創新,特別是要在提升體育產業發展的集群化、品牌化、多元化等方面狠下功夫。要制定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將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確定為占國民生產總值3%左右,同時要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全域性改革和創新,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件,提升體育產業的支柱性作用。
二是推動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進程。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進程,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強化我國體育產業的轉型發展,通過戰略性結構調整,使體育產業的市場化得到有效拓展。要大力推動體育產業“PPP”項目建設,將“公私合營”作為未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積極吸引民間資進入體育產業發展領域,發揮行政化與市場化的雙重作用。要大力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土地、稅收、金融、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強化民間投資,為我國體育產業注入生機與活力。
三是提升體育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我國在發展體育產業的過程中,除了要滿足廣大人民群體對體育的需求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要著力提升體育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在這方面,必須著眼于提升體育產業國際競爭力,積極探索符合全球體育產業發展實際、符合未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方向的發展模式,特別是要在大力加強體育產業品牌化建設方面狠下功夫。國家要高度重視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要重點在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方面下功夫,要傾力打造體育產業品牌企業,強化“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
四是推動體育產業的特色化發展。體育產業與地產業、金融業、旅游業等的融合,推動體育產業朝著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我國在發展體育產業的過程中,要充分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從我國體育產業以及整個經濟發展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出發,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能夠提升體育產業科學發展能力的運行體系,著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之路,到關重要的就是要積極推動體育產業與相關行業的融合發展,將體育產業的發展與我國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結合起來,使體育產業滲透到一、二、三產業之中,既要擴大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又要在打造體育產業特色化發展方面下功夫。
綜上所述,體育產業已經成為產業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體育產業更是具有“朝陽產業”的重要功能,為此我國要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改革和創新。從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與過去相比已經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與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相比,我國體育產業仍然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體育產業缺乏支柱作用、體育產業市場機制不活、體育產業競爭能力薄弱、體育產業特色發展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體育產業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重點要在提升體育產業的支柱性作用、推動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進程、提升體育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體育產業的特色化發展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使我國體育產業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1]東建平,楊帥.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實證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27(2):89-92.
[2]朱漢義.從我國體育消費看體育產業的現實選擇[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3):14-16.
[3]李悅,李平.產業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210
G80-05
A
2095-2813(2016)12(a)-0210-02
路澤全(1981,11—),男,漢,山東聊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