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明 李喜艷
(西藏大學師范學院體育系 西藏拉薩 850000)
社會變遷背景下藏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的融合與發展①
王定明 李喜艷
(西藏大學師范學院體育系 西藏拉薩 850000)
西藏所處特殊環境,衍生了獨特的藏族傳統體育。這些傳統體育活動或起源于宗教文化,或起源于特殊生活生產方式,或起源于軍事戰爭,或起源于節日節慶間的民風民俗。這些傳統體育在現代體育的沖擊下,如何發展成為既具有“現代特色”,又蘊含“民族風情”的特點?該文提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利用宗教傳統觀念來弘揚民族傳統體育;通過開展節日節慶體育旅游和利用不可復制的生態資源旅游來促進藏族傳統體育發展;契合生活生產方式的轉變來開拓傳統體育全新發展空間。最終將藏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合理的融合發展,為西藏的發展貢獻力量。
社會變遷 藏族傳統體育 現代體育 融合 發展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這里產生了特殊的人類文化。加之氣候、信仰、乃至人們簡單純凈的生活態度,使得青藏高原一些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完全獨立的、神秘的、圣潔的西藏人文生態文化。藏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文化和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先民在歷史的進程中創造了與高原環境相適應的民族傳統體育,表現出一定的時代適應性。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沖擊等,使得青藏高原的藏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不斷交匯融合。
社會文明的持續發展,藏族全民信教的信仰活動正在慢慢變弱,有的甚至消失了,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一些節日和節慶中的民風民俗中,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的文化不可避免地融入生活中并傳承給后代。在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背景下,許多起源于原始宗教活動的藏族傳統體育活動項目,神圣和神秘的宗教外衣被層層除去,正以一種具有時尚的、現代化氣息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先進的生活生產方式使得起源于青藏高原特殊環境下的生活生產過程中的一些藏族民間傳統體育,到現在并沒有全部脫離遠古時期的生活生產方式,與之對應的是進行了應有變革之后,這些民間傳統體育活動融入藏族群眾生活生產實踐活動中,被大眾享用和廣泛傳承。在和平發展為主導的今天,起源于古代民族和部落的戰爭以及民族間尚武文化的一些藏族傳統體育項目并未失去它原本具有的初衷,而是以大眾表演競技的方式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隨著社會的變遷,起源于節日節慶和民風民俗中的藏族傳統體育則是吸收了現代體育科學的特點,相應地對部分藏民族傳統體育做出調整改變。
1.1 藏族傳統體育起源于濃郁的宗教文化
古代先民們在科學知識極度貧乏、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人們無法正確認識自然界的情況下而產生宗教,它以其特有的威懾力和神秘性支配著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為祈求整個部落和族群能夠生存和昌盛下去,各部落和各族群的全體成員就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儀式,由于全民的參與性,這些活動儀式便成為全部落和全族群共同的義務。出于對未知世界神靈的信仰和崇拜,各部落與各族群的人們必須以極其虔誠的方式去進行各種祭祀活動,從而使這類活動在本部落和本族群間推廣、散播,最終成為本部落和本族群世代相傳的一些體育活動內容。
例如:起源于公元11世紀中葉拉薩哲蚌寺的雪頓節,才開始就是一種宗教活動。宗喀巴(相傳是黃教祖師)對格魯派眾弟子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規定在西藏萬生萬物繁殖期間的藏歷4~6月,不受到傷害、殺戮,眾僧人都必須在寺廟修行,到了6月底的開禁日才能出寺下山,為了犒勞僧人們修行之苦,老百姓都準備了酸奶,為他們舉行一周的野宴游行[1]。老百姓也在回家的路上唱歌、跳舞。后來演變為以藏戲匯演為主,每年拉薩雪頓節時,在哲蚌寺曬佛、羅布林卡有歌舞、藏戲,還有賽牦牛等體育活動,場面極為壯觀。人民政府為了讓寶貴的藏族傳統體育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在西藏進行民主改革后,自治區各機關各單位在雪頓節期間安排文藝活動,學術討論會、經驗交流會使雪頓節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1.2 藏族傳統體育起源于特殊的生產方式
生產方式是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謀得方式,在生產過程中形成人與自然界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體系[2]。反映的是當時社會人們生活和生產的一種形式。在藏族傳統體育活動中,生產因素是藏族傳統體育的靈魂,有相當一部分起源于日常生活生產方式。藏族先民為了生存和繁衍,以適應野蠻時代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勞動的需求,所以,當他們在進行狩獵和采集以及保護生產資料時,必須要運用到奔跑、跳躍、攀登、投擲、游水、騎射等技巧才能“更高、更快、更強地獲取生活所必須物資。這些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都可以從不同角度作為身體運動而歸入能產生體育的根基之中。并逐步演變為簡單的體育方式得以流傳至今,對后來藏族傳統體育和競技運動的開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比如:人們在放羊、放牛時,甩石頭的用具藏語叫“俄朵”或“古朵”,是用羊毛編織的繩子,在放牧時,繩子中間放一塊石頭用來驅趕牛羊。西藏傳統的甩石頭比賽,是使用“俄朵”比賽誰打得準或誰打得遠。西藏自治區第二、三屆運動會曾將其列為表演項目[3]。
1.3 藏族傳統體育起源于軍事戰爭
競技類體育項目的起源,很大程度上與軍事訓練有關系。尤其是原始部落和族群出現以后,由于需要獲得大量的生活生產資料才能夠維持本部落和本族群的生存,所以,各部和落各族群為了自己的利益,經常需要與異敵斗智斗勇,各種無休止爭端時常發生。規模達到一定情況后就演變成部落和族群的紛爭和戰爭。為了自己“活下去”強烈的生存欲望以及部落和族群“活得好”現實的需要,他們意識到只有比異敵有更好的體能和技能才能成功,所以,他們對練兵習武非常重視,更加信奉“弓馬之利,以定天下”的理念和“尚武”的民族精神。作為一種內部和外部同時存在的動力,軍事打仗需要進一步刺激了具有軍事功能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例如:藏族的射箭、賽馬、摔跤等傳統體育活動都具有明顯的軍事特征。正是這些原因的推動,使得起源于那些帶有軍事戰爭色彩的傳統體育活動傳承至今,并且逐漸演變成具有競技健身功能的項目,成為藏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又一個特點。
1.4 藏族傳統體育起源于悠久的民風民俗
藏族傳統體育活動多由民風民俗演變而成,在民風民俗氣氛濃郁的傳統節日中舉行。比如:藏族的民間舞蹈“鍋莊”。藏族先民們往往在院內曠地壘石支鍋熬茶抓糟袍,茶余飯后不時圍著火塘歌唱跳舞,以驅一天的勞累與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適應惡劣環境。他們每逢節日、慶典、婚嫁喜慶之際,廣場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圍成圓圈,自右而左,邊歌邊舞。表現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鍋莊”(雜以模擬兔子跳的動作)“醉酒鍋莊”(有模仿醉漢神態,顯示身體靈巧的嬉戲動作)。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躍變化動作,動作幅度大,具有明顯的體育舞蹈訓練價值和鍛煉價值[4]。這些不僅是我國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中外旅游者的青睞。
由于藏族傳統體育文化和現代體育文化的類型和模式不同,所以,體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不同價值觀念和發展層次以及水平各異的體育文化匯集在一起時,沖突就出現了。隨著藏族地區對外交流各種渠道的增多,現代體育已經對藏族傳統體育產生了激烈的沖撞,藏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和傳承存在巨大生存危機。所以,我們必須縱觀全局,全方位地調整才能適應兩者的和諧發展。最為關鍵的是找到兩者和諧發展的黃金結合點,減弱兩種文化發生碰撞時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達到兩者的和諧發展,為我所用的局面。
2.1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利用宗教傳統觀念,弘揚民族傳統體育
原始人創造宗教,根源于對異己的自然力量的依賴感、恐懼感和神秘感。感覺自己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因而希望自己能像他們創造的神佛一樣強大,通過對神佛的祭祀、崇拜、敬畏和祈禱等,就是人們舉行宗教禮儀的具體形式。
藏族傳統體育形成和發展受到宗教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現代體育有自身的科學理論體系,不用倚賴宗教來發展自己。所以,宗教對藏族傳統體育發展積極的一面已經逐漸減弱甚至消失。還有就是人們對宗教的研究正在逐步加深,原始宗教的神秘面紗慢慢地被揭開,宗教有被逐漸淡化的趨勢。最后,現代體育被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人民所接受,使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和傳承驟顯危機。因此,在發展和傳承藏族傳統體育時,對現代體育是悉數接受還是通盤否定,這就要求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上去審視。我們應該合理地利用宗教對藏族傳統體育積極影響的這個的基礎,將藏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活動取長補短地進行融合,打造出具有現代文明氣息的藏族傳統體育項目。
2.2 大力開展特色旅游,使社會經濟與藏族傳統體育可持續協調發展
西藏向來以“神秘的宗教文化,獨特的高原風光”吸引著來自中外各地的旅游愛好者。相關資料顯示:開發旅游業來促進傳統體育活動的發展是—個行之有效的措施。西藏的特色旅游已經成為第三產業的排頭兵,其中體育活動是其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西藏自治區旅游局局長巴珠介紹,“十一五”期間,西藏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 125萬人次,年均增長30.6%,實現旅游總收入226.2億元,年均增長29.8%,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2.8倍和2.6倍[5]。西藏現有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其中全區公路總里程為7 0591.219 km(2013年底)[6]。鐵路有青藏鐵路,現在拉日鐵路也已經開通。機場有西藏拉薩貢嘎機楊、西藏昌都邦達機場、西藏林芝機場、西藏阿里昆莎民用機場、西藏日喀則和平機場。為西藏與中外各地多渠道的交流提供了相對良好的條件,同時吸引了大批來自中外各地的旅游愛好者到離天最近的西藏體驗“天堂之旅”,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青藏高原經濟的發展。
我們可以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和“援藏二十周年座談會”為契機,選準突破口,把藏族傳統體育旅游作為龍頭項目來發展,在旅游帶動的戰略下促進藏族傳統體育新一輪的大發展。
2.2.1 開展節日節慶體育旅游,促進藏族傳統體育大開展
宗教旅游是宗教信仰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的總和。宗教旅游既含宗教性如朝覲、云游、交流、傳法等,又有旅游性如考察、觀光、游憩、休閑等[7]。藏族節日豐富多彩,各地月月有節日,有的節日甚至延續十幾天。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在宗教旅游的同時結合青藏高原各民族獨特而又豐富多彩的節日節慶活動,將節日節慶活動中的傳統體育內容進行一定的開發,使其更加適應西藏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例如:在雪頓節等節日節慶活動中可以開展各式各樣的、藏族群眾所特有的體育娛樂比賽來吸引廣大的中外旅游者。
2.2.2 利用不可復制的生態資源旅游,促進傳統體育發展
西藏是世界上舉世無雙生態人文資源,其原始性、神秘性的自然狀態是其永葆吸引力的根本所在,西藏就是以這種“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來自中外各地人們。珠峰、大峽谷、念青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布達故宮、大小昭寺等讓人浮想聯翩。我們可以借助這些旅游景點來開展適宜的藏族傳統體育活動,在吸引中外旅游者的同時發展和傳承藏族傳統體育。
當然,我們也要做到寧愿不開發,也不能對西藏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在尊重民族宗教信仰等出現問題。
2.3 契合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開拓傳統體育全新發展空間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席卷整個神秘的青藏高原,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也發生著巨大變化,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態度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人們強身健體的首選方式也理所當然地變成了體育鍛煉。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人們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為藏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全新空間。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的涌入以及現代體育的滲入,給藏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道路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外在條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藏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的融合發展成了我們時不我待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之,如何將藏族傳統體育發展成為既具有“現代特色”,又蘊含“民族風情”的特點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最終將藏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合理的融合發展,為西藏的發展貢獻力量是極其重要的。
[1]雪頓節[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198.htm?fr=aladdin.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3.
[3]藏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選介[EB/OL].http://www.chinatibetnews.com/ly/2013/1203/1312173.shtml.
[4]鍋莊[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6105/ 6309127.htm fr=aladdin.
[5]“十一五”期間西藏接待國內外游客2125萬人次[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25/ c_121123784.htm.
[6]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達70591 km[EB/OL].http://www.chinatibetnews.com/2014/0217/1323346.shtml.
[7]張橋貴,孫浩然.宗教旅游的類型、特點和開發[J].世界宗教研究,2008(4):12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229
G80
A
2095-2813(2016)12(a)-0229-03
201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藏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項目批準號:16BTY036。
王定明(1981—),男,漢,湖北谷城人,碩士,西藏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和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