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丹
(四川省成都市成飛中學 四川成都 610091)
社會互動理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性的理性分析與研究
魏 丹
(四川省成都市成飛中學 四川成都 610091)
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在新課改的前提下,如何保障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社會互動理論強調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習者、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動態性。
社會互動理論 高中生物 有效 理性分析
高中生物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是由于所占分值比重較小,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這也直接影響了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革新,限制了部分學生未來的發展。隨著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生物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相應地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高中生物課程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課程,現有的教學傳統的教學理念還較普遍,教師傾向于向學生灌輸死板的生物知識,僅僅是按照課本照本宣科地講解,學生養成了抄爛筆記、背熟課本的習慣。[1]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有效激發。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相對比較傳統單一化,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重視。生物作為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還是采取傳統的方法。
“社會互動”即社會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會關系背景下,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通過信息的傳播而發生的相互依耐性的社會交往活動。維果茨基認為,社會互動成為智力產生和發展的源泉,人與人的交往和互動是推動學習的關鍵力量,[2]社會互動理論強調人的學習和發展發生在與他人的互動之中,而對學習者而言教師是其最好的互動對象。[3]社會互動理論著重于學習的社會環境,把教師、學生、活動之間的相互活動看作教學的靈魂所在,強調教師、學習者、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動態性。為此,我們在生物教學實踐中,借鑒社會互動理論的觀點,它給我們的啟示是:有效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多方互動的基礎之上。
1.研究問題
在社會互動理論指導下,能否提高高中學生生物教學興趣、學習成績以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1)研究對象
①本研究以四川成都市成飛中學高中一年級兩個平行班作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班,二班為對照班。高一(一)班50人,高二(二)班52人。
②實驗時間為2016年3月-2016年7月
(2)研究工具
①2016年1月份高一上學期生物期末考試試卷;
②2016年7月份高一下學期生物期末考試試卷;
(3)研究步驟
第一步,教學實驗。實驗開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前測用2016年1月份期末考試試卷;測試時間為2016年1月。
第二步,實驗后測試。2016年7月份期末考試試卷;
(4)調查結果與分析
①實驗前2016年1月份高一上學期生物期末成績;

從圖顯示,高一兩個班上學期生物期末考試,高一(二)班此次期末考試成績略好于高一(一)班。低分段50-60分,一班有5人,二班有2人,60-70分段,一班多于二班,70-80和80-90分段,二班都多于一班。
②實驗后2016年7月份高一下學期生物期末成績;


實驗后,高一(一)班成績明顯有了進步,低分段50-60分,一班有1人,二班有3人,高分90分以上,一班有5人,二班有2人;60-70分段,一班9人,二班14人;70-80分段,一班21人,二班24人;80-90分段,一班14人,二班9人;90分以上,一班5人,二班2人。
2.教學實驗
實驗班在社會互動理論指導下進行教學。強調了教師的參與,并在學習各個環節中強調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具體實施如下:(1)學習開始階段的互動。教師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讓學生了解自己在生物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光合作用或細胞呼吸沒有理解透徹。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學習資源,例如,細胞呼吸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老師能夠帶領學生進學校實驗室用設備觀察,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另外,教師能夠幫助設定學習目標,為學生制定好方向。讓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完成學習目標。(2)學習中的互動。教師幫助學生控制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對一些比較難把握的內容,互相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已的看法,對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更多的監督和指導。(3)學習任務完成后的互動。樂于傾聽學生的聲音,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布置不同的任務。
實驗結果:經過將近半年的教學實驗后,實驗對象高一(一)班和對照班高一(二)班同時參加2016年7月的生物期末考試。實驗班明顯好于對照組。實驗結果表明社會互動理論下教師的指導作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在自主聽力教學實驗中,我們得到啟示,要想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否則,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在自主聽力教學過程中以社會互動理論為指導,加強聽力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和生本之間的多維互動,讓教師和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互動,是我們需要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聽力教學模式。
[1]蘇碧珍.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2).
[2]張麗冰.《基于社會互動理論的英語課堂展示教學模式》,《教育導刊》,2008(8):47.
[3]中學生物教學特輯[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2005.
[4]蔣衛娟.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