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肖林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廣東茂名525000)
深圳對外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基于1994—2013年數據的實證分析*
吳肖林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廣東茂名525000)
基于國際貿易通過規模經濟或促進技術進步從而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增長理論假定,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引入了對外貿易變量,對深圳市1994—2013年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擴大出口總量、促進出口產業升級和鼓勵自主創新是未來深圳貿易結構優化的總體方向。最后,提出了優化進出口貿易結構和支持自主創新型企業并重的政策建議。
深圳;對外貿易;貿易結構;經濟增長
深圳對外貿易的發展成效顯著,1979—2013年商品出口總額由930萬美元上升到30 570 191萬美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率為29.3%;進口總額從746萬美元提高到23 177 246萬美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率為29.1%,遠高于同期年均經濟增長率23.9%。自1990年以來,深圳的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一直高達200%以上,但近十年來的數據顯示,深圳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遞減,引發了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可持續性的擔憂。因此,貿易結構的優化比貿易總量的擴張更值得關注。
現代計量經濟學的迅速發展為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使學者們能夠更加有效地檢驗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數量關系。貿易總量的擴張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已被經濟學家廣泛認可,而貿易結構的優化正引發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國外方面,Worz認為提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凈進口量將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在更大程度上促進本國經濟增長[1]。Kali、Méndez和Reyes指出貿易伙伴的數量與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關系,貿易集中度與經濟增長也存在正相關關系[2]。Hausmann、Hwang和Rodrik研究發現出口產品技術密集度的提高有利于經濟增長[3]。Jarreau和Poncet實證分析發現,出口產品升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出口企業的所有制有關,出口普通產品的國有企業的產品升級對經濟增長有積極的影響[4]。
國內方面,藍慶新分析了貿易結構變化與經濟增長變化之間的關系[5]。賴明勇、陽小曉認為出口貿易通過技術外溢效應來推動國內技術進步,帶動了國內非出口部門的要素生產率提高,最終推進了國內經濟的增長[6]。李明武的研究表明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7]。王永齊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的貿易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顯著[8]。裴長洪研究發現經濟增長與進口貿易結構變化存在著明確的正向關聯性,優化進口貿易結構是改善經濟供給面的重要內容[9]。
國內外關于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探討為本研究提供了借鑒,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以往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一般是針對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者一個省份的分析,較少針對一個城市的探討;第二,對深圳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探討較多局限于現狀分析和政策探討,缺少基于理論模型的實證研究。本文基于新增長理論的理念,假定對外貿易通過規模經濟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或促進技術進步和知識擴散從而推動經濟增長,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引入了對外貿易變量,分別探討了出口、進口、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占GDP的比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希望對以往的研究有所補充。
2.1 模型構建
存在兩條探討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思路,分別是需求導向分析(從需求角度進行)和供給驅動分析(從供給角度進行)[10]。前者也稱為后凱恩斯主義的分析,對外貿易作為一種國民收入總需求方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出口的擴張必能帶動產出的增長。后者是根據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假定,即經濟增長的源泉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配置與使用效率的提高。本文遵循供給驅動分析思路。
供給驅動分析思路視對外貿易為影響技術進步或經濟效率的因素,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反映在增長核算方程的殘差項中。類似于Grossman和Helpman的新增長理論模型,對外貿易通過促進技術進步和知識擴散來推動經濟增長[11]。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檢驗涉及到在生產函數中引入對外貿易變量的問題。
假設生產函數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

式中:Y為總產出;K為資本存量;L為勞動投入;A為技術系數;t為時間,范圍為2001—2013年。
鑒于K與L是高度線性相關的,為避免在實證分析中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在方程兩邊同除以Lt,同取自然對數可得:

對外貿易被視為影響技術進步或經濟效率的因素,分別將出口占GDP的比重(X)和進口占GDP的比重(M),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GDP的比重(HX)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占GDP的比重(HM)引入方程(1)并構建以下實證方程,即
出口、進口、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方程(模型①~④)如下:

2.2 實證分析
下面選取深圳市1994—2013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在測算時,以GDP作為產出,以相應固定資本存量K和年末勞動者人數L作為投入。其中,GDP、年末勞動者人數、出口額、進口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數據來自《深圳統計年鑒2014《,匯率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4《;GDP、年末勞動者人數、出口額、進口額的時間跨度為1994—2013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的時間跨度為2001—2013年;GDP按1978年不變價進行平減;各年的資本存量通過對固定資本投資進行永續盤存法計算得到。使用永續盤存法主要涉及到基期資本數量的計算、折舊率的選擇和投資平減三個問題。假設各市每年的GDP平減指數與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相似,以1978年為基期,用GDP平減指數替代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對各市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進行平減。假設1978年的資本存量是過去投資的總和,選擇一個固定的折舊率9.6%,基期資本數量的計算可用線性規劃的方法求出[12]。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別對四個模型進行估計,分析軟件為Eviews 6.0。統計量描述及最終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四個方程的擬合優度都在95%以上,自變量ln(k/L)的回歸系數大于1,資本積累依然是深圳市經濟增長的最關鍵驅動力量,且存在規模報酬遞增的效應。
出口額、進口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存在差異化的特征。模型①回歸結果表明,出口對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驅動作用,出口額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ln(Y/L)約提升0.07%。模型②的回歸結果表明,進口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并不顯著。模型③的回歸結果表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驅動作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ln(Y/L)約提升0.14%,其驅動力是一般產品出口的2倍。模型④的回歸結果表明,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對經濟增長存在不利的影響,但其作用并不顯著。
2.3 數據解析
結合深圳對外貿易發展的歷程及其演變,進一步對實證分析結果進行直觀的解析。
1)深圳的對外貿易總量增長迅速。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深圳對外貿易的規模已經相當龐大,2013年按當年價計算的進出口總額是1979年的32 069倍,是2001年的8倍(見圖1)。1979—2013年商品對外貿易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率接近30%。

圖1 2001—2013年深圳市對外貿易總量的演變
2)深圳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持續下降。盡管深圳對外貿易總量持續擴張,外貿依存度自1990年以來也一直高達200%以上,但出口、進口占GDP的比重近年來呈現下降的趨勢。深圳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由側重外向型經濟向內外兼顧轉變,這跟國內市場的持續擴大是密不可分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進口占GDP的比重表現比較平穩,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GDP的比重自2004年起首次超過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占GDP的比重,高新技術產品貿易持續10年處于盈余狀態(見圖2)。
3)深圳的對外貿易結構優化勢在必行。盡管實證研究表明,深圳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依然顯著,但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迫在眉睫,結構的優化比總量的擴張更值得關注。一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更加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對于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都具有積極意義。近年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占進口總額的比重都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見圖3)。二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GDP比重的上升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顯著,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利于經濟增長效應。目前,深圳對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還是存在一定的依賴性,這種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但自主創新應該是深圳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

圖2 2001—2013年深圳市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演變

圖3 2001—2013年深圳市對外貿易結構的演變
3.1 基本結論
本文的實證分析得出兩點有別于以往部分研究的結論。第一,以往部分研究認為進口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大大超過了出口[13-14],而本文的研究表明出口對深圳經濟增長的影響比進口更為顯著。因此,促進出口,尤其是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當前深圳的經濟增長有關鍵的意義。第二,以往部分研究認為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相對于一般產品的進口對經濟增長有更為顯著的促進作用[1],本文的研究結論顯示,適當減少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占GDP的比重對于促進經濟總量增長和保護本國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鼓勵自主創新都有積極的影響。
3.2 政策建議
1)優化進出口貿易結構。出口對深圳經濟增長有顯著的驅動作用,應增強深圳外貿的競爭力,繼續促進出口;建立科學環保可持續的貿易結構,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實現出口產業升級;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促進外貿市場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促進出口總量的擴張。
2)扶持自主創新型企業。鼓勵自主創新是未來深圳貿易結構優化的總體方向,深圳政府應大力支持自主創新型本土外貿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進行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扶持自主創新的本土品牌,減少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占GDP的比重。
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的對外貿易始終對經濟增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適當的結構優化可以繼續發揮對外貿易對深圳經濟增長的積極推動作用。為了實現深圳對外貿易結構優化的總體目標,具體的政策導向應該是優化進出口貿易結構和支持自主創新型企業同時并重。
[1]Woerz J.Skill Intensity i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EB/OL].(2004-06-25)[2014-09-12].http://dx.doi.org/10.2139/ssrn.556926.[2]Kali R,Méndez F,Reyes J.Trad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Review,2007,2(16):245-269.
[3]Hausmann R,Hwang J,Rodrik D.What you export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1):1-25.
[4]Jarreau J,Poncet S.Export Sophisti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2(97):281-292.
[5]藍慶新.中國貿易結構變化與經濟增長轉型的實證分析及現狀研究[J].經濟評論,2001(6):29-33.
[6]賴明勇,陽小曉.出口貿易與內生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6):58-62.
[7]李明武.正確認識貿易差額與經濟增長的關系[J].管理世界,2004(5):132-133.
[8]王永齊.貿易結構、技術密度與經濟增長——一個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國數據的檢驗[J].經濟學,2006,5(4):1007-1022.
[9]裴長洪.進口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規律與啟示[J].經濟研究,2013(7):4-19.
[10]林毅夫,李永軍.出口與中國的經濟增長:需求導向的分析[J].經濟學,2003,2(4):779-794.
[11]Gene M.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Cambridge:MIT Press,1991.
[12]李景睿.FDI與前沿技術進步與技術效率的關系研究——基于DEA的珠江三角洲城市面板數據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9(10):45-51.
[13]劉曉鵬.中國進出口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從增長率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J].中國經濟問題,2001(4):22-24.
[14]蘇均和.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J].學術論壇,2004(2):17-21.
[15]吳肖林.我國外貿企業的市場風險及其應對策略[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2(2):56-5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Shenzhen from the Year of 1994 to 2013
WU Xiaolin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Maoming 525000,China)
Based on the New Growth Theory assumption that foreign trade promotes th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scale econom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we introduce foreign trade variables into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and tak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of Shenzhen from 1994 to 2013.The results show that exports expanding,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the overall direction of the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Shenzhen in future.Implementingmarke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optimizing the trade structure and suppor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hould be paid equal attention to.
Shenzhen;Foreign trade;Trade structure;Economic growth
F752.16
A
2095-2562(2016)01-0069-04
(責任編輯:賀嫁姿)
2015-11-23;
2016-01-11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學科共建項目(GD15XGL23);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資助項目(GD14CYJ05)
吳肖林(1967—),女,廣東茂名人,經濟師,講師,主要從事國際營銷、國際貿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