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宇寧/編譯
諾獎人才是從哪里起步的
方宇寧/編譯

諾獎人才占比最高的大學中,巴黎高等師范學院位列榜首
●從小型精英高等院校出來的大學生贏得諾貝爾獎的幾率最高。
大學排名有多種方法,但很少為人們所考慮的排名方式是以畢業生為社會做出非凡貢獻的多少為依據的,一種新的分析排名方式:以高等院校大學畢業生贏得諾貝爾獎的比例來排名,正是采取了這樣的標準。
在這個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兩所大學分別是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這些規模不大的精英大學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不到250名,但其人均諾貝爾獎獲獎率卻是一些世界級大型高等院校的數百倍。
“這是確定高校重大歷史性影響的途徑之一。”杜克大學心理學家喬納森·瓦伊(Jonathan Wai)說,“對于如何評估優秀大學,這給了我們一種新的思考方式。”
瓦伊與密歇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家斯蒂芬·許(Stephen Hsu),對至少有三位校友在1901至2015年間獲諾貝爾獎的全球81所高等院校進行了調查分析后,列出了最高諾獎人均獲獎率的排名。
許多產生諾獎人才較多的學校都是一些有雄厚財力背景的私立學校,而諾獎得主“產出率”極高的是幾所規模較小的文科院校,如賓夕法尼亞州的斯沃斯莫爾學院(排名第四)和馬薩諸塞州的阿默斯特學院(排名第九)。
“這些規模較小學校的經驗和實踐也許可以作為本科教育在挑選和培養大學生上依循的模式。”瓦伊說道。另外他還補充說,雖然被上榜排名表的院校錄取并不一定能夠保證將來一定會有重大成就,但被這些學校錄取后的成功概率顯然會高得多。
為根據隨時間推移的發展趨勢來進行衡量,瓦伊將870名諾獎得主按20年一個時間段分為幾組來進行分析對比。如今在排名表中占據一半位置的美國大學,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開始在諾獎獲得者中逐漸取得主導地位,而法國的諾獎人均獲獎率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下降,但名列榜首的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的諾獎“產出率”始終保持穩定。
許和瓦伊之前曾進行了兩個類似的調查,但其涉及范圍更廣,包括了對美國大學的諾貝爾獎、菲爾茲數學獎和圖靈計算機獎等人均獲獎率的分析、研究產生的排名表,類似于最新的全球諾貝爾獎獲獎率最高大學排名表(見表1)。

表1.諾貝爾獎獲獎率最高大學排名
印地安那大學伯明頓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家桑托·福爾圖納托(Santo Fortunato)對諾貝爾獎人均獲獎率的趨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種分析“非常有趣”,但同時告誡說,這個方法并不能產生高度準確或有預見性的排名。“由于杰出學者數量偏低,誤差率會相對偏高。”他說。
瓦伊和許都認同,由于每年獲獎人數很少,這種排名統計有其不確定性。但兩人相信,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仍會繼續在排名表上領先,但第三至第九的排名可能會有變動,許說。
這兩位研究者稱,調查分析表明,本科院校要更多關注本科生的杰出成就。他們還認為,對畢業生所取得成就的量化統計是比其他一些因素更為重要的高校質量衡量標準,如名聲、畢業率、師資力量、財力資源和校友捐款率等。“我們的研究結果確定的是對科技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高等院校。”瓦伊說道。
[資料來源:Nature][責任編輯:彥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