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軍 張瑞華 傅文錄
?
升陽泄火湯加減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40例
王紅軍 張瑞華 傅文錄
目的 探討升陽泄火湯加減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對照組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給予常規血液透析+口服藥用炭片治療,研究組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在常規血液透析治療基礎上加用升陽泄火湯加減給藥。兩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為宜,記錄其臨床療效后經專業分析(統計學)并獲得結論。結果 兩組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經上述相應方法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研究組(88.75%)顯著高于對照組(67.50%),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在常規血液透析治療基礎上加用升陽泄火湯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質量。
尿毒癥;皮膚瘙癢;升陽泄火湯;應用效果
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是多種慢性腎臟疾病晚期的共同臨床表現,尿毒癥患者體液內有200多種物質的水平比正常人明顯增高,其中有一些物質具有明顯毒性作用[1]。尿毒癥患者一般在透析治療前已出現皮膚瘙癢,常發生在透析開始后的6個月,而持續加劇的瘙癢常出現在透析期間或透析后不久。盡管皮膚瘙癢并不威脅患者的生命,但嚴重頑固的皮膚瘙癢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本文將于2014年1~12月期間,選取我院長期規律透析的80例慢性腎衰竭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給予臨床研究,探討升陽泄火湯加減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臨床應用效果,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可靠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均為我院門診或住院治療的長期規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42.32±2.28)歲,病程1-7年;原發疾病類型:慢性間質性腎炎4例、糖尿病腎病2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44例、高血壓腎損害6例、多囊腎4例。將80例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研究組(單號)、對照組(雙號),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參照《中國腎臟病學》[2]中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及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標準;②伴有皮膚瘙癢癥,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膚瘙癢。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給予臨床常規治療,適當限制鈉鹽攝入量及根據肌酐清除率檢測結果有效控制蛋白質攝入量,糾正水分、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度平衡,降壓,糾正貧血等治療,利用東麗TR-8000型血液透析機實施血液透析治療(碳酸氫鹽透析),抗凝選用肝素鈉,血流量每分鐘180~250ml,透析液每分鐘流量500ml,每次透析持續時間4~4.5h,每周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提供2~3次透析治療;同時口服藥用炭片3g/次,3次/日。研究組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升陽泄火湯加減給藥,方劑組成包括:柴胡18 g,黃芪30 g,白芍 12 g,羌活12 g,升麻6 g,黨參15 g,當歸12 g,熟大黃20 g,丹參20 g,懷牛膝20 g,黃連6 g,蛇床子18 g,白鮮皮15 g,地膚子18 g
上述藥物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分2~3次溫服。兩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為宜,記錄其臨床療效后經專業分析(統計學)并獲得結論。
1.2.3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有關標準擬定。顯效:皮膚瘙癢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有效:皮膚瘙癢癥狀減輕,有輕微癢感;無效:皮膚瘙癢癥狀無減輕或加重。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患者數+有效患者數)/總患者數*100.00%。

兩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經上述相應方法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研究組(88.75%)顯著高于對照組(67.50%),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治療效果分析 (例,%)
注:1)與對照組對比P<0.05
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的發病機制不十分明確,目前研究認為,其發生可能與尿毒癥毒素、微炎癥狀態、組胺等引起瘙癢介質增高等多種因素有關[4]。目前治療方法有血液透析濾過、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等,瘙癢癥狀雖有一定改善,但費用昂貴,患者多難以承受。
尿毒癥皮膚瘙癢癥,屬中醫學中“風瘙癢”“血風瘡”等病癥的范疇。慢性腎功能衰竭、毒素積聚引起的皮膚瘙癢癥,研究者多認為:本病乃是濕毒壅塞三焦,泛濫肌膚所致[5]。濕毒外溢肌膚,風邪走竄皮毛,故見皮膚瘙癢。中醫學認為“風盛則動,”“風動則癢”,因而其表象乃為風邪、濕毒所致,但與脾腎氣血虧虛有關,因虛則生風,故其風癥所產生根本原因,乃是由于本虛所導致的。升陽泄火湯,出自李東垣《脾胃論》脾胃勝衰論篇,從其方名我們可以得知,其不僅能補脾胃,同時升陽助正氣,還有瀉陰火癥的作用,陰火癥就是所謂的虛火癥。因此,我們把本湯方作為主要方藥做為基本架構,取其助陽益胃以升清氣,扶助人體正氣,涼心清胃以瀉陰火,升清降濁,條暢人體氣機,因勢利導,引邪外出,以達到順勢而治療的目的與作用。所以,我們以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做為基本方,隨癥加減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方中柴胡、升麻、羌活助陽益胃以升清氣,疏風開竅助邪排出;《黃帝內經》云:“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故用黃連清心火且燥濕;熟大黃經過炮制減輕了其峻下之功,通過緩下推陳出新,且有活血解毒之效,以絕濕毒瘀濁,通過下法促進毒素排出,懷牛膝補腎下行,“開鬼門,潔凈府”, 促進尿毒癥毒素排出;黨參、黃芪益氣健脾以補脾胃,顧護胃氣,防止寒涼傷胃;白芍滋陰疏肝,當歸補血活血,丹參活血化瘀,因中醫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通過活血補血以祛風止癢;蛇床子溫腎祛濕止癢,白鮮皮、地膚子祛風除濕止癢,現代藥理研究蛇床子、白鮮皮、地膚子對皮膚真菌和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抗過敏作用。諸藥聯用可達健脾補腎、升清降濁、祛風止癢、順勢化解之功效。對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加減,獲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升陽泄火湯加減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值得今后推廣。
[1] 鄭法磊,章有康. 腎臟病臨床與進展[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 239.
[2] 黎磊石,劉志紅.中國腎臟病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269-1271.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8.
[4] 馬玲玲,張佩然,任可.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的中西醫研究進展 [J]. 現代中醫臨床. 2014, 21(06):51-53.
[5] 馬祥雪.慢性腎衰竭并發癥從濕毒辨證述要[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12):1073-1074.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院腎病科(駐馬店 463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6.037
1003-8914(2016)-06-0825-03
?言言
201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