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延豪(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廣東廣州510000)
2015 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決賽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技戰術運用的特點分析
□付延豪(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廣東廣州510000)
為了深入了解2015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德約科維奇在決賽階段的技戰術運用的內在規律及對決賽階段技戰術的運用特點的認識,為我國男子網球在決賽階段的技戰術提供建議。本文運用了分析法、觀察法、比較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等對德約科維奇發球的成功率、得分率、落點分布;第三拍的線路、得分率;發球局的多拍相持的特點及得分率;接發球的成功率及線路;第四拍的線路及得分率;接發球局的多拍相持的特點及得分率等特點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德約科維奇發球成功率高、二發落點的變化較多,第三拍的進攻較多采用斜線。在發球局的多拍相持中5-7拍的得分率較高。
2015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決賽德約科維奇技戰術運用特點
我國的網球運動起步較晚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最近幾年隨著李娜、彭帥等一大批女子網球運動員的崛起,我國女子職業網球的水平與歐洲國家的水平逐漸縮小,而我國男子網球則與歐美體育強國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張澤、吳迪等現在在男子職業網壇的排名依然在一百名以外徘徊。本文主要針對澳網德約科維奇在決賽階段的空間性、技術性、戰術性的等若干方面進行研究,為我國網球運動員的訓練、比賽技戰術的運用等提供參考依據。田麥久在對不同運動項目戰術重要性的5級判別中,將排球比賽歸為戰術重要性等級最高一類的項目,乒乓球、羽毛球和網球為第4等級。這也充分說明了技戰術在網球運動中的重要性。
德約科維奇在今天的男子職業網壇具有絕對的統治實力,他從2003年轉入職業網壇之后取的令人矚目的成績。在2008年首次取得澳網冠軍,2011、2012、2013、2014、2015連續5年取得得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冠軍。吳云在《從世界優秀運動員的特點看我國競技網球運動的發展對策》中指出:世界優秀網球運動員在技術上非常重視發球和接發球技術,掌握多變線路的擊球能力和準確的擊球落點;在戰術上對傳統的底線打法和上網打發進行了很大的改進,采用更加靈活多邊的戰術,因此本文針對德約科維奇在2015年澳網決賽中的技戰術進行研究從而了解其在這一階段的比賽中的技戰術運用特點。
陶志祥(2002)基于向群理論對網球比賽每一份的對抗過程進行了具體的細節劃分,在戰術分析時對發球階段、接發球階段、相持階段進行分層分析,并且在其隨后的研究中進一步使得網球戰術研究具有條理性也更加細致、深入。因此本研究在比賽階段劃分的時候也采用了這種清晰而有效的分層方法,使研究的目的更加清晰,從而得出有效、合理的比賽規律,為我國運動員的訓練及比賽提供依據。
1.1、研究對象
以德約科維奇在2015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決賽中技戰術的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依據論文的研究目的和內容的要求,通過在廣州體育學院學院圖書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官網(http://2015australia noen.com)以及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等相關網站的進行查閱獲得了一定數量的資料對本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2)錄像觀察法。
通過對2015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德約科維奇在決賽中的全程比賽錄像進行反復觀察記錄。
(3)數據統計法。
將諾瓦克在2105年澳網的決賽中的發球速度、角度以及第三拍球的線路、接發球的情況等進行了記錄,并將所得數據進行整理、計算,然后對結果進行分析。
(4)邏輯分析法。
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統計出來的數據結果,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性。
在網球比賽中每一局的比賽都是從發球開始的并且發球技術是由發球運動員獨自完成的一項技術,相對于其它網球技術來說受外界的影響較小可控性較高,擁有強大的發球技術不僅可以直接得分同時可以在氣勢上壓過對手,在決勝盤的一個高質量的發球可以整場比賽的勝利。
在2015年的澳網決賽中德約科維奇一共發了191個球,一發的成功率為約60﹪(81/136)雙誤的次數僅為1次,二發的成功率接近100﹪,其中最快發球速度為205km/h,一發的平均速度為190km/h,二發的平均速度為158km/h。
表1 發球落點總體分布
由表一可以看出在2015年的澳網決賽中發球的落點主要分布在外角和內角而中路較少,這說明德約科維奇的發球不僅穩定性高而且發球的角度也較大,這樣高質量的發球,成為德約科維奇取得發球局分數的強有力的保障,進而為取得整場比賽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表2 ACES球的數量
在網球比賽中ACES球特指那些發球方成功將球發進規定的區域內而接發方的球員沒有接到球,從而直接得分的球叫做ACES球。在比賽中ACES球的出現不僅可以直接得分,更加可以再心理上給予對手壓力,迫使對手的非受迫性失誤增加。由表二可以看出ACES球一共出現了8個其中外角4個、內角4個、中路0個。說明德約科維奇的外角球出現ACES球的概率最大,在比賽的關鍵時候要敢于使用外角球。
表3 發球直接得分的球的落點總體分布
由表3可以看出左區還是右區發球直接得分都主要分布在外角,說明德約科維奇在左區和右區發球的時候外角球給予對手的接發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從而使外角球的直接得分數量遠高于其它區域落點的球的得分數量。
有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德約科維奇在2015年的澳網決賽中外角落點的球不僅成功率高而且給予對手的殺傷力更大。同時從發球的數量上來看外角落點的球和內角落點的球數量居多,中路較少說明使用中路發球僅為調節發球落點的節奏。
在網球運動中,發球是鑒別、評價技術水平的最重要標志之一。它是比賽的開始,更是進攻的開始。發球的好壞是關系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好的發球不僅包含發球的速度、成功率,發球的落點也是影響發球質量的重要因素。
2.1、一發的落點分布
在網球比賽中第一次發球速度快、落點變化多、給予對手的威脅性最大,給予發球方的第三拍進攻打下了基礎,下表為2015年澳網決賽中德約科維奇第一次發球的落點分布情況。
表4 一發落點分布情況
表4中的數據是將德約科維奇在2015年澳大利亞公開賽決賽中的在一區和二區中外角、內角、中路落點的球的數量運用spss16.0軟件對整理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測試,可以明顯的看出說明一區和二區的外角、中路、內角的落點的分布情況是相同的。經過spss獨立樣本檢測p=0.929.>0.05說明一區和二區的落點分布情況是相同的。比賽中德約科維奇在一區和二區的一發落點中都是外角>內角>中路。
2.2、二發的落點分布
在網球比賽中每次發球都有兩次機會當第一次發球失誤時可以運用第二次發球。第二次發球的主要目的是保證發球的成功率。所以在第二次發球中速度明顯低于第一次發球,而落點的變化則多余第一次發球。在2015年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決賽中德約科維奇二發的成功率接近100%。
二發的落點分布與一發明顯不同,二發的中路球的數量增加內外角球的數量減少,但總體來區的二發中外角、內角、中路落點的球大致保持均衡。
表5 二發的落點分布
在比賽中,發球的質量直接影響第三拍的進攻,第三拍的銜接能力對贏得這一分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上文的研究中對德約科維奇的發球的落點等進行了分析,可以了解到德約科維奇發球不僅成功率高而且發球角度很大,給予對手的接發球帶來很大困難,這樣高質量的發球為他的第三拍球的進攻奠定了基礎。第三拍球的進攻不僅可以直接得分而且還可以延續其在比賽中的主動權。在德約科維奇的第三拍擊球中直線和斜線較多,中路較少,在各種線路的得分數量中直線>斜線>中路。
3.1、第三拍的擊球線路的次數
在網球比賽中一個好的發球不僅可以直接得分還可以為第三拍球的進攻創造優勢,所以第三拍球通常是發球優勢的延續。球員第三拍擊球方式及線路的選擇可以反映出其發球質量的高低和整個發球技戰術體系的優劣。球員在發球前就已經考慮好發球后下一拍的進攻線路,他們常常會使用自己擅長的擊球方式進攻。然而德約科維奇在不同的區域和第一次、第二次發球中的回球線路具有相同的特點。在第一次發球中無論是一區還是二區回球的線路主要是直線和斜線,沒有中路。首先這樣的回球線路給予對手極大的威脅其次這說明德約科維奇的第三拍球占據優勢從而對擊球的線路進行選擇,而不是將球回到中路。
表6 第三拍回球的線路
從表中數據還可以看出即使在二發的情況下德約科維奇回球線路依然主要是直線和斜線。回擊中路的次數極少,這也說明德約科維奇的第二次發球給予對手帶來的威脅依然很大。
3.2、第三拍擊球的得分數量分布
由表7可以看出在德約科維奇2015年的澳網決賽中第三拍的得分數量為17分,在第一次發球之后的第三拍中的分數量為14分,在第一次發球之后的第三拍直線的得分數量為8分和斜線的得分數量為6分明顯高于中路的得分數量。第二次發球之后的第三拍的得分數量為3分。二發之后的第三拍得分的線路分別為直線、中路、斜線各有一分。第二次發球的第三拍得分率較低。
表7 第三拍擊球直接得分的線路分布
在現代男子網球比賽中,選手的水平越接近多拍相持的的次數越多,比賽越激烈,得失分的數量也越多,從表9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在多拍相持的情況下的得分數量明顯多于第三拍的得分數量。
第一次發球后的多拍相持的得分情況明顯多于第二次發球后的多拍相持。多拍相持一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5-7拍,第二個階段為8-10拍,第三各階段為10拍以上。多拍相持的的三個階段的得分數量的順序為第一階段>第三階>段>第二階段。所以在發球局多拍相持的時候德約科維奇應盡量在多拍5-7拍得分,而在8-10拍及10拍以后則應主要保持穩定。
表8 發球局多拍相持的得分情況
在網球運動中發球技術由發球者自己控制,受對手以及外界環境的干擾較少,然而接發球者只能根據對手的發球線路去回擊來球,所以在網球技術中接發球技術屬于較為被動的技術。在接發球的過程中接第一次發球和接第二次發球的方式以及線路都存在者區別。
在接發球局的2-4拍相持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是發球方占優勢,接發方處在被動的地位,但進入多拍相持后發球方的這種優勢逐漸減弱。從表中數據即可看出德約科維奇的多拍相持的得分的數量明顯大于第2拍和第4拍的得分情況。接發球局的多拍相持在不同階段得分順序為第一階段>第三階段>第二階段。德約科維奇在8-10拍得失分的比例大致保持均衡,說明他在這個階段的擊球中穩定性較高。在10拍以上的擊球中失誤率明顯增多,說明他在這個階段的擊球的穩定性下降。
接發球局的多拍相持階段的得分/失分數
(1)德約科維奇的發球成功率較高,并且一發的ACES球的數量和直接得分的數量都遠高于二發、一發的速度也遠高于二發。在落點分布方面一發落點分布區域為外角>內角>中路。二發在一區的落點分布為中路最多,外角、內角相對保持均衡;二發在二區的落點分布為外角、內角、中路保持相對均衡。
在2015年澳網的決賽中德約科維奇的一發速度快,落點的變化較少、ACES球的數量多;二發速度慢但是落點的變化多、成功率高。
(2)在第三拍的回球線路中斜線居多,從總體的得分情況來看第三拍的得分情況相對與多拍相持和發球得分來比較,第三拍的得分較少。在5-7拍的得分數量遠大于第三拍的得分數量。
(3)在發球局多拍相持的情況下5-7拍的得分率高于10拍以上的得分率、而8-10拍的得分率最低。
(4)在接發球中德約科維奇較多的使用斜線并且成功率較高,直接得分率高。
(5)接發球局的多拍相持在不同階段得分順序為第一階段>第三階段>第二階段。德約科維奇在8-10拍得失分的比例大致保持均衡,說明他在這個階段的擊球中穩定性較高。在10拍以上的擊球中失誤率明顯增多,說明他在這個階段的擊球的穩定性下降。
[1]田麥久,武福全.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2]吳云.從世界優秀網球運動員的特點看我過競技網球運動的發展對策.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5.
[3]陶志翔.持拍隔網對抗項群男子單人項目基本單元競技過程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2.
[4]張浩鵬.淺談網球發球技術的提高[J].當代體育科技,2013 (05).
[5]張春超,付降河.世界優秀網球男單選手左右區發球戰術運用對比[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5(5).
[6]陶志翔.持拍隔網對抗項群男子單人項目基本單元競技過程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2.
[7]薛萌,鐘小燕.費德勒在四大網球公開賽決賽中技戰術運用特點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