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生
所謂優化課堂教學就是通過各種科學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課堂效益;就是要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兩個因素更科學、更完美地組合起來,達到一種教學上的最佳境界。本文依托筆者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優化中職數學課堂教學談若干看法。
1堅持以學生為本,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現代教育家認為,師生問的情感交流將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中職生普遍學習基礎較差、自信心不足,部分學生對數學課存在抵觸情緒,如果教師采用權威說教或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會對中職生學習數學產生不良的影響。只有在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求知。數學教師要對學生傾注更多的愛,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鼓勵學生,采用多表揚少批評的教育策略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喜歡上數學。
如上課前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好彈性的教學方案,課堂上教師應創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在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討論、交流與合作,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的反應,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及時為學生補缺補漏。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對學生寄予一種真誠的期待,引導學生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2注重數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才能真正成為教育。”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數學密切相關。課標課程實施后的數學教材,顯著的特點之一是注重數學的實用性,比以前的教材更貼近生活,更突出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提高應用能力。這意味著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知識點或單元知識體系中的“生活元素”,在數學教學中要盡量聯系實際,教會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的實用性。
如,在講解《函數的單調性》時,筆者先讓學生看一段視頻:視頻中的旅游車隨著山勢不斷起伏一上山、下坡。視頻中的片段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其實這正是函數的單調性在圖象上的反映,隨后的講解學生聽得分認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從數據上判斷函數單調性的方法的學習。接著筆者又讓學生觀看最近股市行情中幾種股票的走勢圖,讓學生去分析哪段時問上升,哪段時間下降。學生積極參與,踴躍回答,他們親身體會到了《函數的單調性》并不單調,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師巧妙地把教學內容附著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架起了知識與應用的橋梁,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創新。
3構建數學教學體系,突出中職數學的功能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職業教育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體系。職業教育主要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目標,中職數學教學要突出為專業課服務的功能,遵循“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通過與專業知識的結合,改革常規的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1以專業需要為目標,調整教學內容
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中職學校開設了不同類別、各具特色的專業和課程,而不同專業對數學的要求又有所差別。這就要求在中職數學課教學中,一定要依據不同專業的要求對數學知識進行必要的整合與遷移,使教學內容與相關專業相適應,以便更好地為專業發展服務,使學生在有效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認識到學好數學對自己的專業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現行中職數學教材采用的是代數、幾何混合編排體系,這與筆者所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機械專業一般在中職一年級上學期就安排了《機械制圖》課,課程要求學生學會看圖、識圖、繪圖甚至按圖樣加工工件,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空間立體感。然而培養學生空問想象能力的立體幾何卻安排在教材第一冊的最后一章,學生由于缺乏立體幾何的相關知識,學習《機械制圖》感到較為吃力。這就必然地數學教師必須加強與專業教師之問的溝通,了解學生專業課的學習狀況,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精心選擇并適當調整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構建以專業需要為目標的數學教學體系。
3.2挖掘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內在聯系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打破學科之間的本位主義,主動挖掘數學與專業知識問的內在聯系,填補數學教材中專業知識的短缺。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數學課與專業課之間是密切相關的,這樣學生既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用途,又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可以選取與專業課相關的例題、習題進行講解。
如,財會專業可聯系利息、分期付款、方程的應用、市場統計、成本、折扣、利潤等問題進行講解。在上《等差數列應用舉例》這節課時,筆者結合財會專業的特點設計了一節活動課——探究有關購房還貸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筆者把學生分成3個調查小組,小組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好活動方案。我布置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房貸的資料并利用周末到銀行、購房家庭了解有關房貸的相關政策及利率問題,小組成員將調查活動后取得的成果進行交流整理,形成書面材料,在活動課上各小組匯報制訂的還款計劃,并討論出最佳的還貸方案。通過這節課,學生既了解到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同時提高了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使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真正接軌,達到了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目的。
4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動手實踐與其他數學學習方式的結合能夠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為學生學習數學原理提供幫助。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如,教學《柱、錐、球及其簡單組合體》時,筆者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熟悉的立體圖形,并根據想象利用不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最后學生們總結、交流對立體圖形的感受。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觀察生活中的物體開始,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數學活動,逐步形成對空間與圖形的認識,培養了觀察、比較、概括和探究等能力。
再如在教學《概率》時,筆者讓學生玩“博餅”游戲——閩南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學生積極性很高,主動參與探究,筆者通過游戲引出“隨機事件”“概率”等概念和“頻率”的計算方法,這樣的過程做到了“寓知識于游戲,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洞為具體”,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們通過觀察、探究、合作、交流等過程,培養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了積極的科學態度。
5組織學生分層互動、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由于中職生的基礎差異較大,如果教師仍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分層互動、合作學習”的模式,即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促使人人成功。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特點,做到教學目標分層、練習分層、評估分層。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每位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狀況、特長愛好與家庭環境,將學生按學習基礎和心理特點進行分組,形成若干個學習小群體。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并以積極的心態互相評價、相互反饋、互相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機會。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分出“基本題”、“中等題”、“提高題”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完成。對于個別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題目,通過“開小灶”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分層互動、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促進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而且能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和進步。由于小組內同學的相互幫扶,許多同學扭轉了“畏數”心理,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中職數學教師只有不斷探索,勇于實踐,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能力,把學生培養成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