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琴
西藏電視臺,西藏拉薩 850000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
陳曉琴
西藏電視臺,西藏拉薩 850000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電子信息技術開始廣泛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引領人們開始進入新媒體時代。而其中新聞傳播的模式也因為這種新媒體時代的影響開始發生了巨大變化。所以本文將探討的重點是在這種新媒體時代環境下,如何與時俱進并有效掌握新媒體的動態,更好地開展新聞媒體工作。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創新模式
這幾年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逐漸出現了信息大爆炸的狀況。人們開始使用手里的智能手機來獲取各種新聞和信息內容,甚至是各種人文、社會和各種雷人事件的信息,都只需要通過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即可獲取。在這個過程中,新媒體的作用則是讓新聞傳播有了更多的內容和應用形式,新聞受眾不僅可閱讀新聞,同時好可自主發布新聞并自由發表評論。因此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必須進行創新發展才能促進新聞媒體行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關鍵詞是“新”,這也是其與傳統媒體的不同之處。新媒體時代最大的優勢則是使得信息傳播速度快,且信息量大,所傳播的內容也非常豐富多元化,讓受眾對信息的選擇性和保存性也更強更便捷,而且新媒體的語言要素更加豐富多樣化,給人們帶來更多新奇、有趣且新鮮的內容。同時,新媒體傳播的方式非常多,時下最為熱門的信息傳播方式主要有QQ、微博、微信等,人們可直接通過手機下載這些應用程序并從這些程序中來獲取更新的新聞信息動態。
2.1新聞的互動性更強
新媒體時代,讓新聞有了更強的互動性特點。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向主要是單向型的,用戶只能單向觀看新聞,而不可對新聞進行評價、建議甚至是反饋,也即是用戶與新聞媒體之間的互動較為空白。而新媒體時代則在網絡的引領下讓人們在互聯網的應用中不僅可以獲取新聞信息,同時還可通過客戶端來評論和反饋信息,并不斷促進新聞媒體為受眾帶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內容,增近新聞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關系,提高受眾參與到新聞媒體事業中的互動性。
2.2新聞傳播逐漸實現了全媒體化
傳統新聞傳播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和音頻來進行傳播,并主要是電視和報紙作為傳播介質來實現新聞信息傳遞到受眾。但多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方式開始有了全媒體化的特點。首先是新聞傳播的介質逐漸發生了變化,趨向了全媒體化的發展模式,受眾不僅可通過電視、報紙這些傳統的介質來獲取新聞,同時還可以通過電腦、智能手機以及移動閱讀設備等來獲取新聞。這就實現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不再受制于時間和形式的限制,豐富了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和方式,并讓人們的習慣逐漸發生了轉變。另外,則是新聞傳播方式也開始全媒體化,新聞傳播的過程形成了對人們多種感官的刺激,并從內容上更加深入和豐富,提升了新聞質量,提高了新聞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并逐漸將傳統的新聞文字轉化為各種豐富多樣的動態影像、圖片。
2.3新聞傳播的實效性更強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的傳播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文字、聲音,而有了更加多樣化的信息傳播形式。這也是新媒體對新聞傳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這個過程也是新媒體時代促進新聞傳播的一個表現,使得新聞信息的傳播逐漸轉向了趨向視聽和動態化的格局,人們可在微信、微博中隨時獲取各類新聞事件的最新動態。
3.1增強新聞傳播意識和觀念
進一步強化新聞傳播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傳播工作過程中的意識,才能有效促進新聞傳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作為新聞記者,應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做好現場的拍攝和報道。在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過程中,拍攝工具也呈現多樣化,使得拍攝形式也有了更多形式的選擇。面對新聞事件現場,攝影師或者是新聞記錄者可以是任何一個普通人。新媒體環境下,很多新聞事件在記者還未趕到現場時,各種新聞現場的照片已經在網絡出現并轉發。所以面對這種情況,為了保障新聞的及時性,新聞拍攝工作人員要把重點把握照片的關鍵看點,并從更新穎的角度來拍攝,能切實反映新聞的內在和內涵,讓觀眾從這組新聞照片中看到的不僅是照片,而是新聞的真相和背后的故事。那么這就要求相關新聞攝影師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并根據新聞事件的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拍攝角度并予以報道。
3.2根據讀者閱讀習慣做好新聞發布
新聞的發布應根據讀者的閱讀習慣來確定,并提高讀者閱讀新聞的質量。當前多媒體信息化的發展,如此多的信息量,使得人們的信息選擇范圍更廣,無形之中給人們的信息閱讀帶來了一定的負擔。因此,為了提升讀者對某一新聞的關注忠誠度,可在新聞發布時來做到縮短讀者篩選新聞的時間,達到新聞與讀者的閱讀習慣的一致性,給讀者閱讀帶來更多的便捷。所以首先應根據新聞事件的種類和事件發生的時間不同,來做好一個新聞發布的類別安排,方便讀者閱讀并提高閱讀效率,并逐漸引領讀者走向更為個性化的閱讀趨勢。另外,在新聞發布頁面的內容最好簡潔明了,用吸引人且符合新聞內容的標題來為讀者節約閱讀新聞的時間,并讓讀者可充分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取不同類別的新聞閱讀。
3.3結合新媒體發揮新聞傳播力量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與影響力,使得新聞媒體行業都廣泛與讀者之間形成了互動交流的發展環節。使得用戶可通過網絡留言讓新聞媒體與受眾之間有了更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并給予讀者提供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主動權。采編人員也應給予讀者更多的關注,對受眾群體的年齡和新聞類型的興趣進行調查和了解,并積極對聽眾的意見進行酌情參考應用。并注意對新聞話題的服務性和新聞性要進行質量和效果的提升,讓新聞與受眾的實際生活有更密切的聯系,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達到有效為大眾提供新聞服務。
3.4增強新聞傳播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在新媒體時代的環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事件的傳播者,甚至可以成為記者或攝影師,但這些人在傳播新聞時并不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新聞傳播帶來各種負面影響。所以作為專業新聞工作人員,應提高傳播新聞的社會責任感,并意識到自己進行新聞傳播與非專業人士之間的不同處,讓新聞事件通過照片可更加有效的反映出新聞事實并引發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并讓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另外,復雜的網絡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新聞傳播也有一定的壓力和挑戰,網絡事件的性質好壞以及真實與否都在網絡的時代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作為專業新聞攝影師,應兼具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并確保照片有一定的隱秘性,并注意不可隨意將新聞照片進行任意宣揚發布。
3.5新聞報道要提高新聞的價值和深度
在新媒體的影響之下,新聞內容更加多樣化,讓讀者對新聞信息的選擇更多,而當前的新聞傳播為了刺激和吸引讀者,不少新聞機構開始通過嘩眾取寵、夸大其詞甚至浮夸失真的新聞來博取眼球和關注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阻礙了新聞的健康發展。所以在這種新媒體時代的作用下,要加強新聞傳播的創新發展,必須反其道而行之,堅持新聞報道的價值和深度,讓讀者在新聞解讀中得到思考和正面影響,因此作為記者和編輯,應具備發現有價值新聞的能力,并結合受眾群體的實際生活來報道真實有價值意義的新聞內容,并注重挖掘新聞的深度來啟發人的思考,影響人們的言行舉止,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模式必須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滿足人們的閱讀習慣,才能促進新聞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1]崔寧.傳播主體實現本體知識建構與思維創新的認知機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5):25-30.
[2]陳鵬.新媒體環境下的科學傳播新格局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
G2
A
1674-6708(2016)171-0039-02
陳曉琴,中級職稱,西藏電視臺,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新聞采寫和全媒體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