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成
吉林電視臺,吉林長春 130000
紀錄片泛娛樂化的利與弊
肖建成
吉林電視臺,吉林長春 130000
隨著大眾文化的流行,娛樂化浪潮席卷著大眾傳媒的每一根神經。對各種文化藝術的創作理念和藝術表現手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然也包括對電視節目的滲透。目前社會文化以消費為主要特征,紀錄片在保留自身特質的同時還要直面生存的問題。紀錄片作為一種以展現真實為本質的影像傳播技術,真實的反應了人類生活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凝結了創作者的智慧與勞動價值。本篇論文通過對紀錄片的概述,娛樂化的定義,紀錄片娛樂化的表現形式進行研究闡述,最后用辯證的方法對紀錄片娛樂化的利弊展開探討,給予釋析。
紀錄片;泛娛樂化;辯證;反思
紀錄片主要是建立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基礎上,運用攝影這種藝術表現手段,將一段歷史或故事進行記錄。這與一般的電視劇或電影相比較而言,更為直接,也更具真實性。
所謂紀錄片的娛樂化,主要是將傳統的紀錄片形式,配以獨具創新性的表現手法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紀錄片的娛樂化,也是與時俱進的結果,它具有一個最的優勢就是能夠將原有枯燥乏味的紀錄片,以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給觀眾,使得紀錄片的可看性大大提升。我國的一些紀錄片也以這種創作風格,展開了與觀眾的交流與互動。像《龍脊》《伴》等等這些紀錄片都是如此。
2.1紀錄片娛樂化緣起
在2001年7月9日,我國的中央電視臺嘗試將傳統的紀錄片進行創新,制作出了系列紀錄片——《探索發現》,一度在科學教育頻道頻頻上映。這也是我國電視史上的第一部“娛樂化”紀錄片。之所以稱之為“娛樂化”紀錄片,主要還是與其創作的手法相關。在該紀錄片創作的過程,主要是采用一個個能夠引人入勝的精悍故事,配以生動的講解與豐富的畫面,將一部部真實的案例再現給了觀眾。
2.2紀錄片泛娛樂化概念
早期的紀錄片的制作手法單一,科技含量低等因素,決定了質量參差不齊,多數紀錄片可視性差,激發不了觀者的收視熱情。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變革,老套的紀錄片制作開始式微,航拍、3D、4D等拍攝技術的引入,加上奇幻主題、情節設置、敘事方式等方面不斷泛娛樂化,當代紀錄片的娛樂性和開放性不斷增強,可視性和畫面美感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可見,紀錄片的泛娛樂化已成當今紀錄片制作的新常態。
2.3泛娛樂化的定義
泛“泛娛樂化”,可泛指一些不具有真實性的特點,甚至有違背事實經過的一系列的寓教于樂的特性的變化的娛樂的東西。“泛娛樂化”僅僅是為了帶給人們主要是心理層面上的快樂和刺激感。但是,其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新的拍攝制作技術、選題的懸疑等因素,增加了其市場魅力。
當今影視傳媒發展的大背景下,形態各異的節目形態充斥熒屏影院,最早期的默片到現在的直播現場,甚至電視劇也出現了直播形態,傳播領域的變革也在紀錄片發展方面引起了風生水起的變化。隨著市場化、商業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紀錄片在發展的大格局下也順水推舟似的走上了泛娛樂化的道路,這也正契合時代發展背景和規律。于是,在市場化的大旗下,泛娛樂化的紀錄片大行其道,像央視紀錄頻道播放的《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野外生存大挑戰》《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都成為大熱。
3.1紀錄片泛娛樂化表現形式
懸疑式、平行式、多線性敘事方式的引入、設置情節、真人扮演和情景再現、數字信息技術(電腦虛擬模擬、3D技術引入)等不同表現形式,在紀錄片娛樂化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含義。取材于生活,甚至是取材于歷史、古籍、傳說、戲曲等方面的主題內容選擇,讓紀錄片的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更加兼容性,結合各種新的拍攝制作技術的運用,讓紀錄片的表現手段也更加豐富,像關于二戰的紀錄片中,很多都運用了情景再現這一手段,讓紀錄片更加貼近歷史事實這一本質屬性。
3.2紀錄片娛樂化的優勢與弊端
在電視紀錄片泛娛樂化的語境下,具體言之,泛娛樂化的紀錄片必有其兩面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紀錄片紀錄事實的原始屬性,也就是說泛娛樂化的代價是以犧牲一部分真實性為基礎的,這也是泛娛樂化紀錄片的負面意義所在。打開電視熒屏,充滿娛樂因素、搞笑的、惡意煽情的,更有甚者以窺探個人隱私為賣點的真人秀、現場直播等紀錄片層出不窮,愈演愈烈,不斷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時間久了,被其表象的冷幽默、刺激等因素吸引的受眾會最終會進入厭倦期,審丑疲勞之下自然是過度娛樂化的紀錄片的衰落之時。
盡管娛樂化能夠為紀錄片帶來更多的收視率,也能夠產生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娛樂化對于傳統紀錄片真實性方面的沖擊。所以,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要嚴守“紀實性”這一原則,不能夠被社會的新型一些思想及文化所侵蝕。
泛娛樂化紀錄片的利與弊如此,急需行業規范,嚴格指定相關標準和審核制度,避免紀錄片的發展陷入過度娛樂化的陷阱之中,這也是打造健康歡樂熒屏的必然之舉措。因此,紀錄片在娛樂化過程中需采用科學的、健康的表現手法,這無論是對于紀錄片未來發展,還是對于觀眾的教育意義方面都是意義重大的。總之,紀錄片的娛樂化,僅僅是一種表現手段,而不能夠作為今后紀錄片發展的一個關鍵。
[1]李海麗.紀錄片娛樂化初探[J].紀錄片空間,2006(1):38-40.
[2]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2.
[3]單萬里.電影記錄文獻[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5.
[4]冷凇.娛樂元素與紀錄片制作[J].電視研究,2006(8):36-37.
[5]尤里斯伊文斯.攝像機和我[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196.
G2
A
1674-6708(2016)171-0044-01
肖建成,吉林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