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丹
(天臺縣南屏學校 浙江臺州 317200)
淺談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現狀以及對策
盧丹丹
(天臺縣南屏學校 浙江臺州 317200)
我國的基礎教育中,農村教育始終是薄弱環節,尤其是藝體教育,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和教育資源的匱乏等原因,藝體教育始終處在一個似有若無的地位。在國家提出了大力發展基礎體育的倡導后,尤其是在政策上給予農村體育扶持后,農村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礎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愈加被凸現出來,該文以農村小學體育課為研究對象,就其當前的教育現狀和現狀背后的對策進行一些探析。
農村 小學體育 現狀 對策
基礎教育中,農村小學的教育受到政策、資金、資源等客觀現實的限制,發展的質量與速度始終處在比較薄弱的地位,而在有限的條件下,語文、數學等主課自然被排在優先的地位,藝體教育始終處在一個若有若無的地位,這不得不說是基礎教育的尷尬。
1.1 師資力量薄弱,體育教師多是兼職
自從新課改實施后,國家規定小學各年級每天都要安排體育課或是室外活動課,這直接使得小學體育課時量翻番,對于小學體育老師的需求猛地激增。面對目前農村師資力量本來就薄弱的現狀,選擇農村學校就業的師范畢業生幾乎少之又少,小學教師走向了高齡化的趨勢。師資力量成為限制學校體育發展的硬傷。各個學校或是對國家的政策不實施,或是從其他渠道開發教師資源。就目前統計到的數據來看,兩種選擇兼而有之。如果是從其他渠道開辟師資,成本最低最便捷的就是吸納兼職教師。不同于城市學校的兼職教師,農村學校的兼職體育教師多是從其他行業轉入的,他們一方面要做自己原來的本職工作,只在有課的時候才來校上課。因為這些兼職教師不是正規的師范院校畢業,對于基本的體育課堂常規和教育心理學沒有了解,在教學組織和教學設計上基本沒有方法可言,由此可想,其教育教學質量肯定不會太高,更不要談什么新課改的貫徹與實施了。
1.2 體育基礎設施和器材資源嚴重匱乏
體育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對于場地、設施和器材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沒有這些硬件設施作支撐,很多技巧性的體育項目是不能正常開展的。沒有基礎的物質保障,教學的改革、教學質量的提高猶如空中樓閣,無從談起。農村小學一般來說,在硬件和基礎設施的配備上肯定不如城市學校,有些經濟落后的地區,甚至連有都沒有這些配備。近些年來,農村的教育也進行了一些撤點并校的改革舉措,但這并不意味著教育資源也做到了集中整合的使用。農村小學在物質資源上仍然是相當匱乏的, 撤點并校后,教師的人數明顯增加了,學生的人數也明顯增加了,但是按平均數來說,其實是換湯不換藥。體育場地和器材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說是更加緊缺了。就算有些學校的體育場地進行了改進,但是與基礎教育所需要的基礎和標準來說還是相距甚遠,器材的數量還遠遠不夠,這種數量與質量上的缺陷是在短期內無法改變的。
1.3 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手段缺乏科學性和創新性
就以上兩個原因來看,農村的體育教育處于人力、物力雙匱乏的尷尬局面。很多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會以這些實際存在的原因為由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實際存在的情況,但是也不得不說這些情況并不是限制教學組織和開展的唯一原因。可它們實實在在地成為了教師缺乏創新意識、缺乏工作激情的因素,有些教師甚至因此而產生了自卑的心理,每次的體育課就是集合、做操、跑圈、自由活動這幾樣的不斷循環重復。新的教育理念也的的確確沒有普及到農村地區,傳統的、放羊式的教學模式很大取決于上述兩方面原因,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體育課的觀念在教師思想上依舊存在。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幾年了,但體育教師缺乏創新意識,現有場地器材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沒有得到較大的改觀。新的教學理念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大部分教師還是傳承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中“放羊式”的體育課堂比比皆是。
師資力量薄弱、物質基礎保障匱乏、教學理念落后、教學組織形式陳舊、教學手段單一,這些現實存在的情況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但是在當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大政前提下,農村孩子的教育和農村孩子的未來同樣重要。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們需要做的是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策略,盡可能從點滴處提升農村體育教學的質量。
2.1 最大程度開發現有的體育場地和設施資源
要求農村小學一下子拿出一大筆資金投入到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的建設上,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對當地政府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根據實際需要,一點一點地進行補充與完善。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學也不能擱置,而應該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可能地開發基礎設施和場地的使用限度,針對實際的物質基礎進行教學的設計和實施。比如,沙坑是所有農村學校都有的配置,對于沙坑的利用,不應該僅僅是立定跳遠,還可以開發其他適合農村的體育項目。沙坑的使用也不一定要拘泥于一個固定的方向,像是橫向的使用也是增加使用頻率和效率的好方法。
再比如,可以將籃球場地和足球場地合二為一,一個標準的足球場的大小相當于兩個籃球場,因此出了在操場兩邊安放足球門,也可以在另兩側安放籃球框,這樣,學生們既可以進行籃球運動,也可以進行足球運動,場地被開發出了雙倍的價值。
還有成本低廉、使用風險低的小墊子,學校也可以大量購置,在墊子上可以練習前滾翻、后滾翻、仰臥起坐、設置障礙等等,學生們看到一個墊子能夠被開發出這樣多的用途,也會覺得很新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質量會大大提高,教師的成就感會油然而生。
所以,身處農村的小學體育教師不要再因為這些現實的基礎條件而沮喪,甚至是放棄更好的教學。轉變觀念、立足現實,才是積極的教學方法。
2.2 因地制宜,大膽創新,積極開發農村資源
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雖然沒有城市豐富,但是農村的自然資源是城市學校遠遠比不了的,與其被動等待場地和器材的改觀,不如立足當下,因地制宜地開發農村現有的資源。體育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細小的資源,開發出自己的創造力,將一些看似和體育毫無關系的事物開發出強身健體、為我所用之處。農村學生的動手能力一般都比較強,當教師發現這些教學資源時,可以發動學生們一起“變廢為寶”,學生和教師一起做教具,也會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熱愛體育、珍惜教育的心態,鍛煉孩子們的合作創新意識和勤思動腦能力。使體育中的育人功能得到發揮,讓學生們享受到體育教育的愉悅。比如,一些家里不需要的瓶瓶罐罐可以填充上沙子、泥土等,做成啞鈴、杠鈴,再有一些廢舊的自行車、人力三輪車的輪胎可以縫制成一些球類進行球類體育教學,跑到板、單杠等等都可以從田間地頭的廢棄物中找來進行改裝。
我們承認農村的基層設施的確滯后,但是因地制宜、創新創造、變廢為寶也未嘗不是農村學生優于城市學生之處。
2.3 認真對待課堂教學,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體育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大部分時間在室外進行和完成,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就需要更多地排除干擾。因此學生的興趣激發就變得非常重要。而學生興趣的激發就需要教師動動腦筋,想想辦法了。科學合理、張弛有度的教學組織是保障學生興趣的關鍵,教師一定不能忽視。
善用體育課上常見的隊形排列、競技形式等,是成本較低的教學組織手段。當然,教師也不能因此而大量重復地使用,這反而會適得其反。體育教師要認真地備課,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一切情況做出充分的預設,什么時候做示范、什么時候講解、什么時候點評,這都是需要極其精心地進行設計的。
其實,提高農村體育教學的組織力,方法是比較多樣的,農村的孩子天生比城市孩子具有多活動的機會,課堂組織時,只需要抓住這些特點,將科學和嚴謹再積極地發揮一下,效果會更加好。另外,農村的體育教師也要善于利用外部資源,在自己覺得實施起來有困難的教學項目和教學環節上,多向農村教研室請教,有機會多出去參加培訓,增長眼界,這些都對教學組織有著重要的幫助。
在國家政策的倡導下,在農村教育受到廣泛重視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村體育教育“脫貧致富”是指日可待的,藝體教育作為完善一個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在農村基礎教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李銳.農村教育的社會學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2]焦衛賓.我國新農村體育服務體系中的農村學校體育發展[D].福建師范大學,2008.
[3]喬興平.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措施[J].學周刊,2014(10):40.
[4]胡永紅.我國農村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7):91-98.
[5]張雄偉.新課程理念下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9):112-113.
G8
A
2095-2813(2016)11(a)-00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