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素靜, 曹 陽, 李 巍,萬寶春,成雪峰
(1.河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7;2.河北省環境保護廳,河北 石家莊 050037)
?
河北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任務研究
付素靜1, 曹 陽2, 李 巍2,萬寶春1,成雪峰1
(1.河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7;2.河北省環境保護廳,河北 石家莊 050037)
指出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河北省“十三五”時期的重點任務之一,從農村污水防治和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兩個方面系統梳理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任務。從生態保護優先的角度出發,提出了通過生態建設與修復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一是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工程,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決定開展生態工程建設的順序和發展方向;二是在考慮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探索研究發展生態旅游產業;三是在重要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優先區、生態環境支撐區等區域加大生態保護轉移支付力度。
農村環境;重點任務;污水防治;面源生態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但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加劇,農村環境質量不容樂觀。《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指出農村環境問題突出,生活污染加劇,面源污染加重,農村地區工況污染凸顯,飲水安全存在隱患,呈現出污染從城市向農村轉移的態勢[1,2]。中央財政于2008年首次設立農村環保專項資金,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全面啟動。河北省自2009年開始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2012~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省,農村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相繼建成了一批環境整潔、設施配套、各具特色的美麗村、鎮。河北省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狀況差異較大,南水北調工程貫穿河北省京南全部區域,涉及58個縣(市),南水北調沿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亟待開展;燕山—太行山山區、黑龍港流域集中連片特困區和環首都貧困帶3大貧困片區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尚未解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較重。為有效解決農村環境問題[3],擬從農村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以及生態保護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的重點防治、農村大氣污染防治、散煤燃燒防治、秸稈綜合利用以及礦山治理等內容。
(1)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積極推進新開發區、重點鄉鎮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納管,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處理設施服務范圍,消除污水直排現象。在重點鄉鎮同步開展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工業園區和聚集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保證“一園一廠”,實現工業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2)結合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城鎮周邊村莊,優先選擇接入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統一處理;距城鎮較遠、居住分散的村莊,加快農村生活供排水、旱廁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莊,采取分片收集,分散處置的模式,采用適宜的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人工濕地或穩定塘等形式處理生活污水[4,5]。推動污水處理處理等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覆蓋。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全部配套建設糞便污水儲存、處理、利用設施,嚴禁沼液、養殖場沖洗廢水等直接排入河道,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
(3)制定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方案,建立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供水水質的監測信息定期發布制度,每年定期向供水區域的群眾發布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供水水質的監測信息,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加強規范管理,安排專人對農村飲用水水源地進行管護,采用耕地置換或實物補償方式,合理補償受水源地保護及保護區影響的行政村或農戶,保障村民喝上合格安全的飲用水。
(1)保障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推廣生態農業種植模式,保障化肥、農藥高效安全施用,降低農田排水氮磷等污染物含量。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基礎調查工作,詳查土壤狀況,建立土壤環境狀況清單,布設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整合環保、國土、農業等部門相關數據,建立農用地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類管理,按污染程度將農用地劃為3個類別:未污染和輕微污染的劃為優先保護類;輕度和中度污染的劃為安全利用類;重度污染的劃為嚴格管控類,并分別采取相應管理措施。制定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加強嚴格管控類耕地的用途管理,禁止種植食用農產品和飼草。針對典型受污染農用地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工作。
(2)綜合防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完成河北省畜禽養殖禁、限、適養區劃定,以地定畜,優化調整養殖場布局。禁養區內依法關閉或搬遷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實施禁養區關停,限養區總量控制等措施。組織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用技術模式的篩選,將適應技術及時公示并統籌開展工程示范,持續提升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清潔生產水平。河北省所有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全部配套建設糞便污水儲存、處理、利用設施[6]。建設符合區域特點、養殖規模和防治要求的糞污存儲、治理設施。貫徹“種養結合”理念,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細化相關資金補貼及政策優惠等規定,促進有機肥生產和施用。
(3)提高生活垃圾、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水平。加快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廠建設步伐,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方式。加大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村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按照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完善收集轉運網絡,擴大覆蓋面。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搞好“一隊”(村衛生清潔隊)、“一池”(垃圾池)、“一車”(垃圾清運車)、“一站”(垃圾轉動站)、“一制度”(衛生保潔制度)建設。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標準,推廣無害化衛生廁所。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推廣沼氣池、畜禽舍、廁所、日光溫室“四位一體”能源生態模式。推動縣級醫療廢物設置設施建設,逐步實現農村等偏遠地區醫療廢物無害化管理。積極推廣第三方治污、或PPP等治污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助推更多治污項目落地實施。 鼓勵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在源頭削減、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基礎上,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生活垃圾處置技術和管理方式,對村莊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有效、無害化處置和綜合利用。
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通過生態建設與修復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統籌生態環境現狀、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等因素,分類型分區域確定生態保護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態工程建設,建立健全保障生態安全的規章制度,大力開展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受益水平。
(1)實施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將保護生態和改善生態環境放在首位,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決定開展生態工程建設順序和發展方向。針對區域特點,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開展天然林保護、風沙源治理、山地綠化、防護林建設、退牧還草、退耕還林、濕地保護與修復、坡耕地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生態工程[7]。在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實施異地搬遷,開展遷出區生態修復工程。
(2)發展生態旅游業。在考慮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的同時,發展生態旅游業。開發旅游資源時盡量少占地、不毀壞原始植被,在不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保護區、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打造森林旅游、生態主題公園、農業園區、林業園區等生態旅游產業,結合當地民俗文化,打造具有民俗風情和地域特點的生態旅游業[8]。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建設,發展旅游專業村、旅游專業戶,以帶動景區周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民收入。
(3)加大生態保護轉移支付力度。在統籌落實省、市、縣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的同時,可在重要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優先區、生態環境支撐區等區域加大生態保護轉移支付力度,開展生態保護的同時,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結合《河北省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規劃(2016-2020年)》,加大對京津保中心區生態過渡帶、壩上高原生態防護區、燕山——太行山生態涵養區以及低平原生態修復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轉移支付力度,擴大資金覆蓋范圍。按照《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6〕31號),積極爭取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健全公益林補償標準動態機制,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進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在京津冀水源涵養區建立跨地區生態保護補償試點。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河北省“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之一。筆者從3個方面分別闡述了河北省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任務。在農村污水防治方面,從城鎮污水、農村生活污水以及飲用水源地3個方向明確了重點任務;在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從農村土壤環境安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生活垃圾治理3個方向明確了重點任務;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分析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過程的生態工程建設、生態產業發展以及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具有的實際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R]. 北京:國家環保部,2008.
[2]孫宏偉, 李凱, 李朝陽.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分析:以盤錦市為例[J].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8(1): 53~54.
[3]丁渠,馬曉萍. 河北省農村環境現狀及其綜合整治對策[J]. 河北農業科學, 2012, 16(5): 71~73.
[4]王偉, 萬寶春, 田鳳秀. 加強水源地管理保障農村飲水安全[J]. 環境保護, 2011(24): 61~62.
[5]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R].石家莊:河北省人民政府,2016.
[6]趙娜, 馮軍會, 萬寶春. 河北省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對策建議[J].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4, (6): 47~50.
[7]吳旗韜, 陳偉蓮, 張虹鷗, 等. 南嶺生態功能區產業選擇及發展路徑探索[J]. 生態經濟, 20(2): 88~91.
[8]王佳韓. 基于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永泰綠色產業發展研究[D]. 福州:福建師范大學, 2015.
The Study on the Important Tasks About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ural Environment in Hebei Province
Fu Sujing1, Cao Yang2, Li Wei2, Wan Baochun1, Cheng Xuefeng1
(1.Hebei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Shijiazhuang,Hebei050037,China;2.Hebei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Shijiazhuang,Hebei050037,China)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ural environment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in “13th Five-year Plan” of Hebei Province. From the rural sewage and r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we sorted out the the key tasks in rural environmental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iority, we studied the importance and measures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ural environment through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 First, we should construc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nd nature reserves.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e decide the order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econd,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we should research how to develop ecological tourism industry. The last, in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biodiversity priority area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 areas and other area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transfer payment dynamics.
the rural environment; important task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wage; non-point pollu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2016-06-15
付素靜(1987—),女,碩士,主要從事環境規劃、生態環境方向的研究工作。
S210.3
A
1674-9944(2016)16-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