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海,張文麗,徐文彬
(江蘇省江陰市環境保護局,江蘇 江陰 214431)
?
江陰市突發環境事故的應對處置探究
陳軍海,張文麗,徐文彬
(江蘇省江陰市環境保護局,江蘇 江陰 214431)
指出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政府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及建設“濱江花園”城市的大背景下,江陰市面臨著諸多環境風險因素,突發環境事故時有發生,環境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從突發環境事故處置遵循的原則及實際案例出發,探索了應急處置工作方法,提出了應急處置工作要求,為全面提升政府處置突發環境事故的能力,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
突發環境事故,是指由于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環境污染事故[1]。由于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沒有固定的產生方式及途徑,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污染物質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發生突然,來勢兇猛,短時間造成環境污染并難以短時間消除,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社會穩定造成了嚴重影響。例如,在江陰市發生的2011年3月15日嘉盛碼頭苯乙烯泄露事故、2012年7月14日錫澄高速“氯化芐”翻車事故均在短時間特定區域內造成了環境污染,引發了群眾恐慌,影響了當地社會生活、生產秩序,增加了政府處置事故的難度及費用。如何第一時間開展應急處置,最大程度減少事故危害及影響,已成為地方政府及環保部門首要研究解決的問題。筆者從江陰市突發環境事故應急處置現狀分析,依據突發環境事故處置的原則[2,3],提出了相關應急處置工作要求[4]和建議[5]。
由于江陰市經濟發達,交通地理位置優越,水陸運輸頻繁,使得發生由火災、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引發次生環境污染事故的風險相對較高。2012年該市接報各類環境應急信息23起,2013年接報23起,2014年接報21起。三年來總計接報的67起環境應急信息中,有42起由安全事故引發,占總數的62.7%,11起由交通事故引發,占總數的16.4%,14起由長江上游來水影響或危廢傾倒等其他原因引發,占總數的20.8%。由于對事故應急響應及時、處置得當,絕大數事故未造成外環境及社會影響,未發生被無錫市列為較大以上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目前,根據《江陰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要求,江陰市環境應急事故由市政府辦及環保局負責牽頭,公安、交通、安監等全市18個部委辦局和事發地政府共同協調處置。雖然絕大多數事故能做到及時妥善處置,但對照《江陰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中的應急響應及處置要求,在實際處置過程中,政府及各部門仍存在組織領導不明晰,未能第一時間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不及時,未能全面調動事發地政府的先期處置能動性;應急處置不科學,未能充分考慮專業處置可能引發的次生環境污染;善后處理不完善,未能充分重視后期經濟補償及生態修復工作;預防預警不到位,未能充分實踐編、評、備、練相關預防管理工作等一系列問題,環境應急工作仍需改進。尤其現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維權意識的提高,政府及各部門也對應急處置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和結合應急處置原則,實際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加強對應急處置工作的研究及完善。
4.1統一領導,綜合協調
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在應急處置過程中,事發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應急工作中起主導作用,人民政府應采取措施,解除或者減輕危害,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承擔相應的應急任務。故建議:一是領導靠前指揮,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在突發環境事故接報后,作為事故處置決策人員,領導到場越早越主動,可避免出現因等待領導指示,而失去最佳處置時間的情況發生。二是成立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統一指揮處置工作。在突發環境事故中,市政府相關部門應立即召集各職能部門成立現場處置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指揮、調度各相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確保預警、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及時應對。三是加強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協作,促進事故安全快速妥善處置。消防、安監、環保應統一協調應急處置方式方法,避免因單方面追求快速、簡單的處置方式而導致產生更為嚴重的次生環境污染事故;宣傳部門應當加強對突發環境事故的輿論引導,建立快速發布機制,按照及時主動、準確把握、正確引導、講究方式、嚴格把關的原則作好事故報道工作,避免因發布滯后造成工作被動及群眾猜疑,同時對不實傳言以及不準確報道,應及時通過發布通告或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形式澄清事實真相,以正視聽,避免引發群眾恐慌;公安部門、事發地地方政府應該做好現場治安、警戒及群眾穩定工作,為處置工作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避免事發地群眾出現過激行為或不安全舉動,影響事故處置工作的安全進行。
4.2屬地為主,分級響應
堅持屬地管理原則,發揮基層政府的主導作用,動員鄉鎮(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力量,形成上下一致、主從清晰的應急處置機制。而作為事發地所在鄉鎮(街道),有著了解企業情況,熟悉周邊地理及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的優勢,在事故先期處置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就是要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在事故先期處置過程中的應急救援能力及能動性。建議:一是鄉鎮(街道)要制訂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通過制定預案及演練,不斷提升鄉鎮(街道)應急救援能力;二是鄉鎮(街道)要增強前期處置的主動性與責任感。通過前期主動處置,為上級部門的后期處置爭取時間及防止事態擴大升級。
4.3專家指導,科學處置
采用先進的預警、預測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充分發揮專家作用,提高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事件,最大程度地消除或減輕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中長期影響。建議:一是建立突發環境污染事故專家庫。各職能部門應根據江陰產業結構及主要化工原輔材料建立涵蓋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人才專家庫,“控池蓄水”并不斷更新擴充。二是成立現場專家組指導救援工作。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故后,各職能部門應會同相關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立即成立現場專家組,統一制定處置方法。這樣不但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處置方法,而且也協調了消防、安全、環保等部門的應急處置工作。
4.4以人為本,減少危害
政府應切實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從2009年該市璜土新星化工廠安全生產事故及2012年錫澄高速“氯化芐”翻車事故等突發事故的處置情況看,雖然事故處置安全及時,但由于后期忽視群眾的經濟補償問題,使污染事故演變為老百姓的群體信訪,事故發展超出治理環境污染的范疇,并最終導致群眾采取過激行為保障自己的經濟權益,使事態擴大。因此,現階段要高度重視事故后的恢復與重建工作,要求事故結束后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成立事故恢復與重建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開展事后恢復和重建工作,減輕突發環境事故造成的損失及影響,盡快恢復群眾生產生活,妥善解決處置過程中引發的矛盾和糾紛,對相關受害群體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確保群眾滿意,保障社會穩定。
4.5充分準備,分級備案
堅持平戰結合,平時做好人、財、物等方面的充分準備,對應急預案進行充分培訓、演練,確保戰時“拉得出,打得響”,有效應對各類突發環境事故。政府及政府部門、園區、企業要編制符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做好備案工作,定期開展演練。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依托企業成立市環境應急救援隊伍。目前,環境應急處置工作中,對于環境污染的處置往往只能依靠消防和環保部門,由于缺少企事業單位、社會救援組織的加入,應急處置力量略顯不足,為事故的妥善處置帶來一定困難。因此,江陰市應依托企業成立市環境應急救援隊伍,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相關企業能及時趕赴現場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而實現這一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保障應急救援經費,提升企業應急救援能力,同時對每次應急處置給予經濟補償,提高企業參與應急救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督促企業落實各項應急管理制度。事故責任方作為事故的主體,在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預防、應急響應、應急處置與事故處理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其中第一時間采取清除或減輕污染危害措施的職責要求,要求企業必須備齊備足相關應急救援物資,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等工作。因此,各職能部門在平時監管過程中,要嚴格督促企業切實落實各項應急管理制度。
環境安全關系到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社會的安定團結,能否預防、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故,關系到政府的管理能力及執政形象,也是對各部門專業水平及實踐能力的考驗。因此,政府及各部門要加強企業監管,強化預警預測,增強應急保障能力,妥善應對各類突發環境事故,有力有序地推進各項應急管理工作。
[1]陳靜,華娟,常衛民.環境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 [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3~14.
[2]田為勇,張志敏.環境應急管理法律法規與文件資料匯編[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3~11.
[3]陸新元,田為勇.環境應急響應手冊[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2~56.
[4]田為勇. 準確把握“主線、核心” 扎實做好環境應急管理工作[J]. 環境保護,2012(21): 24~29.
[5]華娟.關于環境應急管理責任的探討[J]. 環境保護,2015(12): 59~60.
Exploration on Emergency Disposal to Unexpected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in Jiangyin
Chen Junhai, Zhang Wenli, Xu Wenbin
(JiangsuJiangyinMunicip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reau,Jiangyin,Jiangsu, 214431,China)
With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overnmental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adjustment and the planning of “Riverside Garden City”, Jiangyin City is facing many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and unexpected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usually occur. The environment security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handling unexpected accident and practical cases,this study tri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methods for treatments of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This study also tried to normalize the work for requirements of emergency work. Finally, this study provide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on handling the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unexpectedne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disposal
2016-06-15
陳軍海(1981—),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S719
A
1674-9944(2016)16-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