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燁
(山東省鄒平縣環境保護局,山東 鄒平 256200)
?
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及趨勢分析
耿 燁
(山東省鄒平縣環境保護局,山東 鄒平 256200)
指出了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在環境保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闡述了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探討了其目的,進一步論述了環境監測的發展歷程和趨勢,以期為環境監測和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環境監測;發展趨勢;監測技術
隨著工業和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各類污染事件層出不窮,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工業生產產生的“三廢”問題,汽車數量劇增帶來的尾氣排放問題、霧霾問題、突發性環境問題等已經成為社會輿論討論的熱點。環境監測技術作為環境科學的基礎,是環境保護中最重要的一環。要想采取科學的治理措施,有效改善環境質量,必須運用科學的環境監測技術掌握污染分布狀況、污染程度及變化趨勢,對癥下藥。因此,環境監測技術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步,為各項科學研究、污染治理以及標準制定等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測定,確定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一種專業技術[1]。環境監測的過程一般依次分為:現場調查、制定監測方案、布點采樣、樣品運輸與保存、樣品分析、數據處理、綜合分析評價等幾個步驟。環境監測的對象包含對環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種成分,以及對環境有影響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環境監測能夠對環境污染的程度進行分析描述,及時對環境現狀及發展趨勢予以客觀反映[2]。2.1環境監測的特點
環境監測具有綜合性。環境監測技術手段并不是簡單的化學手段,而是運用包含了物理、化學、生物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方法;監測對象也不是僅限于空氣、水體、土壤等單一客體,而是生態系統的綜合性分析;同時數據分析評價時也要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和社會狀況。這也要求環境監測人員要具備綜合素質,開展監測工作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科學監測。
環境監測具有連續性。眾所周知,環境污染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在空間上具有分布性,這就要求環境監測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跨度。同時,數據量過少具有偶然性,不足以揭示變化規律,只有長期連續測定,才能從大量的數據中分析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提高預測的準確性。這也導致了環境監測工作工作量大,持續時間長的特點。
環境監測還具有追溯性的特點。環境監測并不只是簡單的監測,從最初監測目的確定到監測計劃的制定,從布點采樣到樣品運輸,從數據分析到綜合評價,是一個復雜而又相互聯系的系統工程,任何一步的差錯都會影響最終結果的質量和預測的準確性。
環境監測技術包括采樣技術、測試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技術。對于環境樣品中的污染物成分分析大多采用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常用的分析方法諸如光譜法、色譜法、電化學法、放射分析法和流動注射分析法等[3]。生物技術是指利用植物和動物在污染環境中所產生的各種反應信息來判斷環境質量的方法[4],是一種直觀反映環境綜合質量的方法。生物監測包括測定生物體內污染物含量[5],觀察生物在環境中受傷害所表現的癥狀,通過測定生物的生理生化反應,生物種群群落的變化等,來判斷環境質量。例如利用對特定污染物敏感的指示生物在環境中表現的癥狀可以對空氣或水體的污染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利用分光光度法可以測定大部分金屬和無機非金屬;利用氣象色譜法測定有機物含量等。
1.通過預習,可以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當堂消化和吸收,從而避免在課堂上聽得稀里糊涂,似懂非懂,然后到課下再花費大量時間重新看書而浪費時間。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看似課前花了一點時間進行預習,但這對于我們課堂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使得我們可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抓住重點,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防治措施:在播種之前可以徐昂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按照1∶50的比例進行溶液配比,后加入50%辛硫磷按1∶50比例配比溶液,攪拌均勻后加入10千克玉米種進行拌種。在玉米苗株長到4到6葉期前,可以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按照1∶3000的比例進行配比,或者可以選用40%毒死蜱乳油按照1∶3000的比例進行配比溶液,然后在初期進行根部灌溉,后續以噴霧形式進行全畝噴灑,起到殺蟲的效果。
北京大學韓光輝教授《金遷上京于燕京、復建上京及相關問題研究》的報告圍繞金代海陵王遷都燕京、金世宗復建上京這一系列歷史事件,對海陵王遷都燕京的過程,世宗恢復會寧府為上京、進而復建上京形成金代六京等問題進行了探索,特別是對上京等四路的城市管理機構——警巡院的籍貫意義予以了制度史層面的深入考察,對金上京及金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思路。
環境監測的目的是為了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6]。首先,環境監測可以根據環境質量標準,科學地評價環境質量;其次,可以根據污染特點、分布情況和環境條件,追蹤污染源,分析污染變化趨勢,為監督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依據;再次,環境監測可以積累長期資料,收集本底數據,為研究環境容量提供數據支撐;最后,環境監測也為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制定環境法規、標準提供服務。
戴笠這次派特務無故搜家,更激起黃炎培的無比憤慨。他想,你戴笠沒有抓到我什么把柄,我這回一定不饒你。不然,特務們以后還要來欺負的。
4.1環境監測發展過程
4.2環境監測發展預測
環境監測的發展過程是從最初的被動監測階段經過主動監測階段,發展到自動監測階段。 20世紀50年代,環境科學開始發展,最初的環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化學毒物造成,因此環境監測主要在事故發生后用于分析污染物成分、含量等,屬于污染檢測或者被動監測階段。20世紀后期,人們逐漸認識到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不僅包含化學因素,還涉及物理、生物因素,并且各種因素之間還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一階段,環境監測從最初的化學分析發展到生態監測、立體監測,從被動監測發展到主動監測。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相繼建立了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在各地區布設網點,進行在線監測,并運用遙感、遙測等手段,分析污染狀況,預測未來環境質量,當污染程度接近或超過標準時,及時發布公告并采取保護措施,這一階段稱作自動監測階段。
2.2環境監測技術
目前,監測技術發展迅速,許多新技術在監測過程中已經得到應用。諸如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用于無機污染物20多種元素的監測分析;GC-MS、IC技術在有機污染物監測分析上的應用;遙感、遙測技術用于對一個區域的污染分布情況的監測等。
環境監測正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發展大型、連續的自動監測系統,綜合運用計算機數據庫等現代科技,對區域乃至全球范圍的環境進行監測與管理,不斷提升數據處理分析的速度和質量,不斷完善連續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另一方面,研究小型便攜、簡易快速、準確的監測設備,主要用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現場,這種情況下瞬時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危害,污染物變化迅速,大型儀器采樣分析無法適應現場需求,而小型便攜式儀器就十分重要,同樣這種小型設備在野外監測中也有巨大的需求。
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環境監測體系,規范環境監測工作的標準,加強環境監測體系監督與管理,在技術水平提升的同時健全管理模式,根據實際需求建立數據檔案和平臺,合理規劃,以實現快速便捷、數據共享的目標。
環境監測對于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實現環境監測的科學發展是一項長久的課題。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技術水平,創新管理和監督體系,才能更好地為環境保護工作服務。
[1]奚旦立,孫裕生.環境監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劉星.環境監測技術存在不足及改進措施[J].低碳世界,2016(1):7~8.
[3]阮志宏.環境監測技術及其體系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6(2):478~479.
[4]聶多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J].科技風,2013(16):258.
[5]范思思,許同桃.環境監測技術分析及發展趨勢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6(5):263~264.
[6]余興貴.環境監察監測的基本職能及特點探析[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2):142.
2016-06-20
耿燁(1982— ),男,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工作。
X83
A
1674-9944(2016)16-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