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俠
固安縣彭村鄉彭村西街小學
?
小學數學課堂管理秩序的建構
于鳳俠
固安縣彭村鄉彭村西街小學
建構小學數學課堂良好秩序,需要重新定位教師角色,加強學習方式的指導,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數學教學;課堂管理;策略
教師應成為教學新秩序的探索者。當課堂不再是完全按照事先的設計亦步亦趨的時候,當學生不再滿足于對知識的簡單再現、技能的機械操練的時候,當教師面對大量信息資源需要及時捕捉、有效回應的時候,創建新規則、形成新的課堂形態就顯得十分迫切。
1.正視課堂管理。
教師要糾正忽視課堂管理的片面做法,有效駕馭課堂。構建出和諧而生長,民主而平等,靈活而互動的課堂。密切關注教學狀態,進行有效的動態管理。課堂教學是在特定的時空內,面對幾十個活生生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和學生平等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互動,這是一個多因素彼此影響和制約的復雜動態過程,經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偶發情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分析把握教學目標與課堂管理現狀之間存在的偏差,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和課堂的氣氛,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
2.擺正角色定位。
教師充當類似于“顧問”、“導演”的角色。當然,不僅僅是學習、創新活動的顧問、導演,同時也是學習、創新活動過程中各種復雜關系和各種心理、言行秩序處理的顧問和導演。要充當好這一角色,教師要強化教學的民主意識,構建自主、開放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為學生盡量多地提供發表言論、展示才華的平臺。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要讓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開放,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使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序,更加充滿生機。
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了一個積極參與和思維的活動,經歷了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學生對這些學習方式顯得不適應,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探究、去討論、去活動。
1.把握學習方式的特點。
有效的學習方式指導是建構新秩序的當務之急。所謂學習方式指導,是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獲得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具體學習環境中指導學生掌握的具體學習方法,二是指導學生充分認識具體學習方法的適用范圍。學習方式指導應從根本上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有的課堂為討論而討論,為探究而探究,為活動而活動,常常導致課堂管理“放得開,收不起”,出現教師束手無策,學生放任自流的現象,致使課堂秩序混亂,影響了教學效果。“不管什么樣的學習,都要使它們成為一種自主的學習。……自主學習也必須建立在學生學會合作交流的基礎之上”。
2.循序漸進地指導。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掌握和實踐學習方式,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及任務的前提下,既要考慮教法又要考慮學法,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把教法與學法統一起來。在處理具體教材時,就要充分考慮學生應采取何種教法與學習方法相適應。
有的教師認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其中一個原因是,有的家長在撫育“獨苗”時,呈現出一定的“自由化”。有的家長不希望學校過多壓制孩子的個性。家庭已經不再是學校忠實的同謀,這無疑催促了學校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構建教學新秩序。
1.正確理解個性。
“個性”即為個人的獨立自主性,獨立自主性不但表達了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而且更主要是強調了對這種差異性的尊重。后現代教育理論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新秩序不再是教師“一言堂”,“優秀生”撐門面,而是有賴于教師創設尊重學生的情境與氣氛。經常重視學生的富有個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2.善于處理個性與秩序的關系。
綜上所述,建構小學數學課堂良好秩序,需要重新定位教師角色,加強學習方式的指導,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