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太平
(隴西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文峰鎮畜牧獸醫站,甘肅 隴西 748100)
試論后備母豬的引種與人工授精技術
許太平
(隴西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文峰鎮畜牧獸醫站,甘肅 隴西 7481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規模化養殖成為養殖戶增收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養殖場還存在養殖戶經驗不足、規模化不大、缺乏管理、缺乏養殖技術等問題,大多數養殖戶即便建起了養殖場,資金也投入了,就是缺乏管理知識,缺乏種豬的繁育技術。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從后備母豬的選種、引種、發情管理等方面進行討論,為規模化養豬提供參考。
母豬;繁殖;飼養;人工授精
我國現代養殖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此后養殖業迅速發展,解決了當時我國動物性食品的短缺問題。1987年農業部提出了“菜籃子工程”計劃,我國畜禽養殖業在品種改良、營養代謝及調控、動物產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20世紀90年代,我國首次在海水養殖界提出健康養殖模式,并陸續向淡水養殖、生豬養殖和家禽養殖產業中滲透和完善[1]。
目前,國內的健康養殖模式主要是以賈生華等提出的“集約化畜牧業”的形式體現,即“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經營方式[2]。21世紀以來,生豬健康養殖模式首先在浙江、福建、山東等省建立起來,并迅速向全國推廣,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顯著的經濟效益[3]。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畜牧業在現代農業中的比重也越來越高。《全國畜牧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2010年)》提出,“十一五”期間畜牧業發展的目標是,使畜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0%以上。畜牧業發展水平可反映一個國家的農業發達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我國是世界養殖業大國,全世界50%的豬、23%的羊、18%的禽和10%的牛飼養在我國,肉類和蛋類總產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但生產技術水平與養殖業發達國家存在10~15年的差距。因此,繁育優良品種成為我國各大養殖場的生命線,決定了養殖場的生產效益,必須將這些工作放在首位。
1.1 后備種豬的選種
選擇出品質優良,繁育性能好的種豬稱為一個規模化豬場的生命線,下面結合蘭州正大標準化養殖場成功經驗做一簡單闡述。
1.1.1 公豬的選擇
1.1.1.1 系譜記錄 從系譜上要選擇無隱睪、陰囊疝、臍疝等遺傳缺陷的種豬后代,出生體重在同一窩中較大的,生長速度較快的優秀個體。
1.1.1.2 外形選擇 過去育種水平低下時,大部分都采用外形選擇,公豬應選擇四肢粗壯、結實,睪丸對稱飽滿,體型健壯、腮肉少,臀部豐滿,包皮較小的個體。如果是種豬場,還應注意公豬的乳頭排列。公豬應選擇淘氣一些的,一般眼神有光澤、活潑好動、口有白沫的性欲旺盛的公豬。選擇遺傳育種值較大的公豬。
1.1.2 母豬的選擇 總體要求:身體勻稱,背腰平直,眼睛明亮、有神,腹寬大而不下垂的個體,同時骨骼要結實,四肢有力,乳頭排列整齊,有效乳頭對數要6對以上。看走路姿勢,如果腿疼,蹄殼脫落的不用考慮。
1.1.2.1 健康 種豬要求健康,無任何臨床癥狀和遺傳疾病。選種前要對目標場及該地區的疫病情況進行了解,避免從疫區引種,必要時可以對一些存在的傳染性疾病進行實驗室檢測,以排除還有傳染病的可能性。
1.1.2.2 選種 選種要做到從前面看,鼻子,耳號,眼睛是否紅腫,是否健康。從側面看,乳頭對數,看腹部,腹線是否平直,腹部是否收緊。從后面看,看蹄型,主要看蹄殼大小有無異常,走路姿勢是否正常,看體重與日齡是否匹配,外陰是否與肛門相連,有無疝氣,看背寬度、臀是否豐滿。
1.2 后備母豬的引種
1.2.1 引種目的 為了確保配種舍有足夠的種豬以實現配種目標,引種是為讓更好的品系進入目標豬場,克服不良形狀,提高母豬的產仔數,所采用的豬場豬種的更新機制。
1.2.2 隔離 通過上面所說的選種方法選出的優良品種要引進目標豬場,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產地檢疫、運輸檢疫和國家規定的種用動物引入程序進行,種豬到達目標場后,不能馬上和現有的種豬同圈飼養,必須進行不少于4周的隔離。隔離舍應該遠離種豬舍、生活區、交通干道、污水處理區,防止病原侵害所引進的種豬,或者這些引進的種豬如果還有病原體的話,會傳播給目標場以前的種豬[4]。隔離舍應該清洗、消毒、干燥48 h以上才能引入種豬。飼養員也要進行隔離,不能隨意進入豬場的其他生產區域,如果接觸到其他區域的飼養員,則應換衣、洗澡后才能進入隔離舍工作,這樣可以減少疫病的傳播。后備母豬在隔離期,須每日檢查健康狀況,如果有臨床表現得及時上報獸醫。引進豬場和進豬場的獸醫之間的聯絡非常重要,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就應該告知引進場的獸醫。在隔離四周以后,獸醫要對每一頭種豬進行檢查,對種豬進行抽血、化驗,檢查抗體水平。經檢查合格的,進入下一道工作程序。
1.2.3 混養 混養的目的是,讓引進的種豬適應目標場的環境,也就是說讓引進的種豬具有和目標場其他種豬有相似的抗體水平,增強后備母豬的免疫力。混養方法,選取該豬場沒有生產價值的5~6胎母豬,混養效果最好。按照每4頭引進種豬中就有一頭混養母豬的比例進行混養。混養時間為4周,這樣可以達到抗體水平與原種豬的一致,混養結束后進行100%抽血化驗,查驗抗體水平。合格的送入后備舍進行飼養。
1.3 后備母豬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按照當地的疾病流行情況進行制定,當地的獸醫主管部門應該知道當地的傳染病流行性特點,要有針對性的制定免疫程序。國家強制免疫的幾種疫病為口蹄疫(FMD)、豬瘟(SF)、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其他的疾病則要根據豬場的獸醫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
2.1 后備母豬的飼養
剛引進的后備母豬,要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在24周齡以前飼喂蛋白質含量高,耐氨酸含量較低的飼料,同時要做到自由采食,因為這個階段的后備母豬需要健康的身體,是身體快速發展階段,例如:蘭州正大標準化示范豬場用的是567S,這種飼料是高蛋白的能量飼料。豬舍環境要控制好濕度和溫度,后備母豬的最適溫度是21℃,在冬季采用供暖設備增溫。但也要注意通風,豬舍的換氣時間可以根據豬舍的通風面積和每頭母豬的需氧量進行計算,具體的計算方式可以參考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家畜環境衛生學》中的相關內容。在夏季要做好通風降溫工作,可以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通風系統進行控制,有條件的可以采用水簾降溫。條件一般的可以通過在過道灑水降溫,經常更換圈舍中戲水池的水,一方面有利于降溫,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
2.2 后備母豬的刺激發情
后備母豬在24周齡開始要每天用性欲良好的公豬進行刺激發情。對催情公豬的要求:選擇2歲以上的,性欲好,性情溫順,體格不要太大的健康公豬,如果公豬的體格太大則會導致公豬爬跨時造成母豬被壓傷,或者產生肢體疾病,母豬場絕對不能因為這種原因導致種豬的淘汰,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催情方法:每日催情兩次,一般安排在上午8:00和下午16:00進行。催情的最佳比例是1∶4,也就是說每四頭母豬就得有一頭催情公豬,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也可按照8∶1的比例。通俗地講,就是后備舍中,每個大欄飼養4~8頭母豬,然后把催情公豬趕進去,時間控制在10~15 min,催情時管理人員要找出發情的母豬,并記錄發情時間。此時發情的母豬不適宜配種。在此期間,將發情三次的后備豬送到配種房進行配種。如果未達到三次的繼續做好催情工作,如果達到32周齡、從未發過情的,被稱為后備乏情母豬,就可以注射PG600,注射后的母豬一般7 d之內就可以發情,將發情的母豬送到配種房進行配種,不發情的母豬在21 d后再注射一次,如果注射后7 d還不發情的要及時淘汰處理。
3.1 后備母豬的發情檢查
母豬的發情周期是21d左右,后備母豬發情期時間比經產母豬要短,大約是2~3d。發情期又分為三個時期,發情前期、發情期、發情末期。發情期是最佳配種時期,后備母豬發情期的表現沒有經產母豬的明顯。適宜配種的母豬表現為:母豬外陰紅腫,外陰有粘液流出,有明顯的靜立反射,愿意接受公豬的爬跨。群體表現為,愿意接近公豬,母豬之間也會發生相互爬跨的現象。
3.2 后備母豬配種時間的確定
為了達到優質、高產,采用三次配種法(表1母豬配種時間的確定)。

表1 母豬配種時間的確定
本文對后備母豬的引進、選種、飼養管理、發情檢查、人工授精時間的確定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本文參照了蘭州正大標準化示范場的管理模式進行論述,本文的創新點是:將比較先進性引種技術、后備母豬的管理技術進行了細致說明,同時將泰國引進的模式進行了解說,為我國農牧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1]孫德林.多元化發展的美國養豬業——美國養豬業考察見聞[J].豬業科學,2011,28(07):27-29.
[2]甘肅省養豬業協會正式成立[J].中國豬業,2011,(08):7.
[3]顓錫良.權威專家把脈中國未來養豬業發展大勢:今后十年仍是養豬業很好的發展期[J].北方牧業,2011,(11):3.
[4]黃建彪,郭志銘,石力偉.高速公路綠化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03):126-128.
S813.2
B
1006-799X(2016)19-0117-02
許太平(1978-),男,甘肅隴西人,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和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