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 羅 浩
挺進,金杯!
文/圖_ 羅 浩
2015年12月11日,北京晴空萬里。老天仿佛也知道這是個特殊的日子,一口氣將積壓了一個月的霧霾吹得干干凈凈。這是陶留海一個月內第二次“進京”,前一次是參加國家電網公司青年創新創意大賽總決賽,而這一次,是作為代表來領獎的。
歷時7個月的國家電網公司青年創新創意大賽終于落下帷幕,省電力公司一舉斬獲兩金﹑兩銅,成為了此次青創賽中最大的贏家。而代表河南榮獲兩項金獎的作品,正是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的創新成果“500千伏GW16/17型隔離開關綜合檢修平臺”和“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線路地線光纜金具更換支架”,兩項創新成果一路過關斬將,為河南電網爭得了榮譽。
這次國家電網青創賽共有1000多個團隊﹑3520個項目參加,要通過初賽﹑省網決賽﹑上海賽區決賽到國家電網總決賽的層層選拔。檢修公司在2015年9月份舉辦的省公司青年創新創意大賽中,取得了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的優異成績。隨后,在河南電網選派參加上海賽區決賽的4項成果中,有3項出自該公司。大伙兒都坦言,能夠從省網決賽進入上海賽區決賽,已經達到了賽前的預期,而能夠在上海賽區獲得兩個前15名入圍國家電網總決賽,甚至最后這兩項成果獲評全國20個金獎之二,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省公司黨組書記單人(右)在省公司青創賽展示中操作檢修公司創新成果
“參加國家電網總決賽發布時,我們更多的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學習國家電網系統優秀創新成果,學習各家參賽單位的發布形式。”檢修公司帶電作業技術專責陶留海是帶著DV去北京參加總決賽的,除了要拍攝自己的項目發布資料,更多的是“拍別人”。這是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次舉辦青年創新創意大賽,能夠進入總決賽的機會更是來之不易,“重在學習”也是陶留海一貫的作風。“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線路地線光纜金具更換支架”便是該公司輸電專業員工在陶留海的帶領下,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所取得的成果。
對于這批年輕人來說,這次青創賽他們所收獲的遠遠不止這些。
王校丹和胡潤閣是兩名年輕的檢修員,平日奔波在幾座500千伏變電站檢修現場的他們是第一次參加創新類大賽。雖然“500千伏GW16/17型隔離開關綜合檢修平臺”是一個成型的創新項目,但成果發布環節卻是競賽的關鍵點,如何能把團隊的創新成果以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專業水準,且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著實讓兩個年輕人費盡了心思。
青創賽初賽時,共有47個項目入圍省公司決賽,其中檢修公司有5項成果入圍,而王曉丹和胡潤閣兩人就擔負了2項成果的發布任務。47個項目無一不是匯聚了各單位員工的心血與智慧,更不乏一些經受過多次發布會和專業訓練的發布團隊,因此,要想脫穎而出,光憑借項目本身的專業水平是不夠的。“選擇發布形式是這次參賽中最艱難的階段之一,直到決賽前一周,我們才確定了幾項成果的發布形式,時間緊迫。”
檢修公司這幾項成果發布中,最難的就要數“500千伏GW16/17型隔離開關綜合檢修平臺”的“相聲式”發布了。確定發布形式時,王校丹和胡潤閣完全沒有想到相聲的難度會這么大,更沒有想到最后兩人竟然練成了“準專業”的相聲演員。
“我們也想到了相聲發布的困難性,如何將枯燥的電力專業內容轉變成能夠逗人一笑的相聲表演,我們完全沒有把握。”王校丹介紹,他們在一周時間內,把網上關于相聲的專業知識看了個遍,大大小小的相聲表演視頻看了百余個,最終獨立完成相聲創作劇本。隨著比賽推進,兩人對相聲的理解越來越深,說如今的兩人是“半專業”相聲演員也不為過。
除了兩項金獎外,另一項創新成果“線夾液壓壓接消除飛邊的工藝新方法”也獲得了銅獎。該公司自成立以來,每年榮獲的創新類獎項數不勝數,開發研制的創新項目更是層出不窮。
2015年,檢修公司榮獲省質協QC成果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省公司QC成果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榮獲2015年度國優成果一項;獲得全省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獎和全省質量信得過班組獎1項;2項成果分別榮獲2015年度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三等獎。此外,還在省公司班組科技創新勞動競賽等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創新型企業建設初見成效。
作為新成立單位,在生產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為何能獲得如此優異的創新成績?變電專業出身的胡潤閣談了自己的感受:“正是因為檢修﹑運維壓力大,所以要通過不斷創新來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拿此次獲得金獎的“5 0 0千伏GW16/17型隔離開關綜合檢修平臺”來說,檢修公司目前負責運維的500千伏變電站達到了35座,每年春檢﹑秋檢期間檢修任務繁重,加之超﹑特高壓電網專業難度大,設備更新快,而該公司變電檢修中心員工只有不到100人。“500千伏GW16/17型隔離開關綜合檢修平臺”實現了隔離開關在平臺上固定,并能夠在地面進行調試,將此項工作的平均工時從41人/時縮短為28.32人/時,降低了勞動強度,保證了檢修安全性,目前已經在工作中普遍應用。
正是這種創新氛圍,讓檢修公司的這群年輕電力人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也正如胡潤閣所言:“創新,不僅僅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更重要的是通過創新為工作提供便利,帶著‘新’意上路。”

“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線路地線光纜金具更換支架”在國家電網公司青創賽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