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寇寶剛
不要太相信圖書榜單
文_寇寶剛
茫茫書海,很多時候不知道哪本書更好。五花八門的圖書流行榜單應運而生,常常把它當做購買書籍的參照。在傳統出版物、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多種形式并存的出版業態下,公眾閱讀的選擇更多也更難。作為兩種重要的引導形式,書榜、書評對大眾閱讀的作用不言而喻。
可是,依照榜單購回的那些書,很可能讓你大失所望、有上當受騙購買劣質品的感覺。自己就吃了不少圖書榜單的虧,把一些垃圾當成了寶貝。還有,在一些書評的誘導下,對一些熱門書趨之若鶩,可是當你拜讀之后,不過是浪費了不少時間,甚者簡直不忍卒讀。于是,不再輕易相信那些圖書榜單和書評了。
每年年底,各大圖書網站、出版機構都會根據當年的銷售排行擬出一份“年度圖書排行榜”。面對琳瑯滿目的各類書榜,在如此眾多且帶些許雜亂的書榜中,有多少具有真正的可讀性與公信力呢?整體而言,書榜和書評并不盡如人意,書榜泛濫,書評更是良莠不齊。
從每月的“暢銷榜”“好書榜”“影響力榜”,到每逢歲末年初,出版機構和媒體扎堆推出的“年度好書榜”,數量和品類可謂極大豐富。然而,在眾多書榜中,具有公信力者少,追風者多。有的榜單盲目追求規模效應,動輒推出幾百本新書,書單很長,好書寥寥;有的書榜評定者沒有完整地讀過自己推薦的書,甚至缺少必要的把關和基本的評選規則與程序;有的榜單缺少平日的積累,缺少對圖書出版的長期關注,臨時抱佛腳式地進行盤點,造成科學性、知識性錯誤,引來質疑;還有的榜單被商業利益綁架或被少數人有目的地操縱,買榜、假評等現象層出不窮。泛濫的書榜無疑給讀者帶來了一定的閱讀誤導。
與目前我國年出新書種數居世界前列的現狀相比,書評仍處于粗放、邊緣的狀態。好書沒有得到充分和必要的宣傳,差書也沒有得到嚴肅的批評。專業性與可讀性兼具的高質量書評匱乏,起不到引導讀者的作用。在數量繁多的書評中,相當一部分書評缺乏獨立的價值評判,有銳氣、有風骨、有立場的書評鮮見。專業的書評應當有思想、有文采,對閱讀有引導意義,舉重若輕,厚積薄發。按此標準衡量,目前常見于報端的大多數書評還有不小的差距。一些書評人和出版機構把書評當作圖書宣傳炒作的手段,書評不是對好書的推介,失去了應有的冷靜與專業,應酬性書評、廣告性書評比比皆是。這樣的書評自然不會贏得讀者的信賴和關注。
有時我們會相信讀者的眼光,去翻找電商網站的圖書銷量排行榜。但這些榜單也有可能失實,是出版機構花錢買來的。而部分出版商也坦承,由于競爭激烈,而讀者主要靠排行榜作為買書依據,不買書榜出版社就難以生存。有人留心發現,一家電商24小時榜和7日榜上,某出版社圖書多次集中出現,前20名圖書中竟高達11種。這樣的榜單是在公然地欺騙。
讀者需要有公信力、有高度、有品質、有影響力的榜單,也需要眼光獨到、有風骨、有格調、有內涵的書評。為讀者發現好書,為好書尋找讀者應成為書榜和書評的最高追求。
對書籍的選擇還真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魯迅在回答青年必讀書目問題時說:“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從魯迅拒開必讀書目可以看出,沒有哪本書是非讀不可的,書猶如食物,對一些人是美食,而對另一些人就可能是毒藥。讀書是自己內心的需求,別人開出的書目未必有用。每個人的知識譜系都不一樣,還是按照自己的所好,選擇那些能填補、充盈自己欠缺的書來讀,這樣會有更大的收益。

寇寶剛
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許昌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于國網許昌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