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張文哲 通訊員 李寶玲 圖_張 銳
耕耘與收獲
——記新鄉供電公司科技創新組組長拜克明
文_本刊記者 張文哲 通訊員 李寶玲 圖_張 銳
編者按: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供電企業作為責任央企,更加注重黨組織和黨員在企業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省電力公司系統廣大黨員不負眾望,在艱苦的援藏路上,有他們的身影;在孤獨的創新路上,有他們的足跡……本期《人物》特別關注兩位普通共產黨員,展示供電企業優秀員工的風采。
窗外小雨下個不停,過了霜降節氣,新鄉氣溫驟降10攝氏度,讓人不由得裹緊了身上的棉衣。而在新鄉供電公司科技創新勞模工作室里,衣著單薄的拜克明額頭上卻冒出了汗珠,他已經連續伏案工作3個小時了。
拜克明身后,滿滿一桌子都是專利證書、榮譽證書、科技專著,周圍擺放著各種專利發明設計樣品。工作近30年來,他完成了130項國家專利成果、12部國家級科技論著、30余篇論文、100多篇科技新聞報道。一項項創新改革,無一不凝聚著拜克明的心血。
1990年,那是一個電力極為緊缺的年代,電燈每一次亮起都會引來孩子們的一片歡呼。如何保障重點客戶和高危企業正常用電,是擺在全國供電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也就是在那一年,拜克明開啟了他的科技創新之路。

拜克明(右一)正在講解科技創新勞模工作室工作情況
那一年,拜克明從空軍某部隊退役,被分配至新鄉公司電力生產試驗專業。“怎樣讓電力供應有序?”軍人不服輸的品質,使拜克明全神貫注投入于電力負荷管理。經過無數次的認真分析和實地調查,拜克明拿出了一份新鄉供電區負荷管理系統輪次限負荷方案,讓電力供應緊張的新鄉電網進入了規范有序的運行中。
那一年,拜克明創建的新鄉供電區負荷管理系統在全省創下了3個第一,第一個通過實用化驗收,第一個完成電網迎峰度夏期間的負荷管理系統安裝任務并直接投入運行,預購電應用率全省第一,為新鄉供電區企業管理上等級、營銷管理上臺階及電費按時足額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
“遇到問題不躲不避,解決問題才是我的終極目標,也是我的責任所在。”拜克明始終用高標準要求自己。
多年來,拜克明的“一種供電終端天線安裝塔架”“一種升降式多功能路燈”等多項發明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在此期間,他還撰寫了12部國家級科技論著,自主完成了電力系統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無線數據控制技術等專業知識攻讀,晉級河南省綜合評標專家和重點建設項目評標專家、河南省電力公司高級技師評委專家,先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河南省十大職工技術創新成果、河南省百項職工技術創新成果、河南省百名職工技術英杰等榮譽稱號。
早在2000年,在到處都是傳呼機、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拜克明便利用無線數據傳輸技術,通過查閱、分析、鑒別實際用電和理論用電的反差,查獲10起大宗工業用戶竊電事件,挽回近千萬元的經濟損失。初次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拜克明豁然開朗,明白了整天鼓搗的一些小發明、小創新還可以為國家、為企業作出這么大的貢獻。在激動和興奮之余,他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科技創新工作中。
“科技創新沒有大小,只要對社會、對企業有推動、有價值,我們都應該去做。”拜克明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4年9月,他聽說一個居民在家安裝電燈燈座,由于是帶電安裝,手不小心接觸了燈座簧片,直接從梯子上摔了下來。這下他又閑不住了,回家就開始思考怎樣讓鋁合金梯子使用更安全方便。經過一夜奮戰,拜克明研制出了一種電力維修多功能人字梯,在梯子扶手部位加裝了排插和伸縮照明裝置,讓作業人員更加安全便捷操作。
今年5月24日,拜克明帶領科技創新小組,利用無人機技術成功展放導引線,破解了線路施工中地理因素和人身安全等難題,節省了架線作業耗費的人力和時間,大大提高了架線施工工作效率。
常言道厚積薄發。在拜克明不斷推出小發明的背后,是他對電網架構的熟稔于心和供電技術的扎實掌握,以及對一線作業的深刻了解,這三者缺一不可。
理論源自于實踐。近年來,拜克明在《中國電力》《電網技術》《需求側管理》《電力系統自動化》等電力權威雜志上多次發表論文,連年獲得河南省電力公司優秀論著獎、優秀專利獎,他撰寫的科技專著《智能電網與智慧城市》和《“互聯網+”模式下的智能電網發展》更是作為國家級科技論著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同時出版,在電力行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筆者在新鄉公司網站了解到,2015年12月8日,拜克明工作室獲得河南省示范性勞模工作室稱號。能獲省優,必然是擁有一套成熟的工作機制,且在全省有著示范作用。
“成立工作室的初衷是聚才、用才、育才,希望有更多的員工加入到科技創新工作中來,用科技的力量提升自己領域的工作效率。”拜克明以工作室為平臺,充分發揮勞模的示范引導作用,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工作技能傳授給青年員工。
目前,智能電網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要應對形勢變化,只有不斷創新。工作室立足創新實踐,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優秀骨干、技術能手帶頭,結合基層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技術攻關改造,通過發布各類課題、定期舉行科技研討分析講座、對接交流活動等激發青年員工的參與性和創造性。
“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員工,加入科技創新工作室,對我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新鄉公司計量專業員工程璐說。
拜克明科技創新勞模工作室成員覆蓋多個專業,拜克明根據成員特點開展師徒結對,并常態性開展技術培訓,幫助青年員工向研究性、雙師型人才轉型,徹底將工作室打造成培訓青年職工的重要陣地、技術創新的重要平臺和弘揚勞模精神的重要載體。
今年6月份,拜克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拜克明勞模創新工作室迎來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學習交流者,同時成為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習教育基地,經常性地開展科研交流活動。截至目前,拜克明帶領工作室成員先后開展“科技進校園”“創新創業、科技惠民”宣傳周等活動100余場次,發放各類科技書籍和資料2萬余份,提供科技咨詢近2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