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對促進企業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而相關高校也有意識地結合市場需求來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目前,絕大多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走出校園后,會直接進入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所以,為進一步提升該專業學生的工作能力,就必須要借助勝任力模型,來設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從而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就適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引言
在市場競爭越演越烈的時代背景下,人才儲備已成為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單單要具備識別人才的能力,同時還應該知人善用,并留住人才,這就需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幫助,而近些年來,企業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用人標準也進一步提升。所以,為了確保各大高校培養出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能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適應,只有借助勝任力模型來強化整個實踐教學過程,從而源源不斷的向社會輸送高端人才。
一、勝任力的內涵
勝任力這一概念最早由麥克里蘭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被提出,它主要指的是一個人的潛在能力,而這些能力又與績效預測存在著因果關系。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勝任力會得出不同的觀念,這是一個受主觀意愿影響較大的詞匯。
勝任力可以將能力出眾者與表現平平者區別開來,人力資源管理人才能否與企業相匹配,就必須要看他具備的勝任特質是否與企業發展需求相符。勝任力會受工作環境以及崗位特征影響,不同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也各不相同,這就使得有些知識有利于在這一崗位上的發揮,卻會在另一崗位上受到限制;與此同時,勝任力還與工作績效息息相關,企業可以通過評估員工的勝任能力來對其未來的工作績效進行預測,以此來實現對人才的優化配置。所以,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加入勝任力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二、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1.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因素
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同時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也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即物理因素、事理因素以及人理因素。
(1)物理因素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會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知識,包括教育、心理、經濟、管理、科學以及社會等門類的一般性知識,尤其是需要教育領域的各種專業知識。所以,會需要各領域專家以及學者的通力協作來完成這項研究任務。在這一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對當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情況有一個基本了解,同時還要準確把握目前各生產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標準,并在這一基礎上收集相關的人才培養以及實踐教學等方面的資料信息。結合已知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勝任力模型中的勝任力特征來確定最終的人才培養目標。
(2)事理因素
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是一項較為繁雜的研究課題。相關專家以及學者可以借助各種手段以及方式方法,比如頭腦風暴法、調研法以及專家研討法等,來對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多種有針對性的方案加以論證。
(3)人理因素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及完善,要充分考慮到學校、教師、學生以及用人單位等之間的關系。在研究設計這一體系的過程中,要與這些利益方進行及時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最終建立的實踐教學體系能正常運轉。反之則不然,只要于其中某一方出現溝通不良,得不到它的全力支持,輕者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正常教學,嚴重時可能會讓整個教學體系出現癱瘓,并阻礙該專業學生今后的生存發展。
2.構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需要關注的問題
(1)實踐教學要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實踐教學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的教學質量將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每一個教學階段都加入實踐教學環節。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實踐教學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即校內實踐以及校外實踐。
第一,校內實踐。這一階段可以分為課程內實踐、實驗設計以及第二課堂實踐設計三個環節。
首先,課程內實踐。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講解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穿插一些對實際案例內容的分析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根據教師描述的情景來提出多種解決方案,這樣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學生就能快速的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與此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資格認證考試的相關信息,讓學生能有針對性的去通過學習來順利通過資格認證考試,以便于未來的就業。另外,結合教學目標,來設計實踐教學的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
其次,實驗設計。通過實踐教學,可以讓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的聯系到一起,促使他們能順利的進入工作崗位。所以,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在教學中就必須將理論課與實驗課相結合,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實驗課程。其中,相較于其它科目的實驗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驗設計還不夠成熟,也不需要大量的實驗器械以及材料,它的實驗課題主要就是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各種人力資源管理問題進行模擬分析。因此,相關高校應該加大對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的研究投入力度,并隨著時代發展需要來不斷的改進以及完善,從而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驗設計提供便利。
最后,第二課堂實踐設計。第二課堂實踐主要指的就是一些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活動,比如專題講座、學科競賽以及社團活動等。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邀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各部門人員進校進行專題講座,包括招聘、績效以及社會保障等,同時還可以將第二課堂實踐的成績納入到學分制管理中,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熱情,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專業水平的目的。
第二,校外實踐。在學生畢業前要進行專業實習,并將實習成績納入到最終的畢業設計成績中。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會包含很多內容,比如績效考核、薪酬制度、人才招聘以及勞務關系等,讓學生針對其中的某一點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完成畢業設計作業。通過這種方式,不單單檢驗了學生這幾年的學習成果,同時還有效提升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學校以及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一途徑來減少畢業設計中的抄襲現象,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并走上工作崗位掃平障礙。另外,學校可以利用假期來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市場調查以及企業管理實踐模擬等,讓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2)加強對學生勝任力的考核評估
在過去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評價中,主要是對學生的外顯素質進行評估,很少系統地對學生的內隱素質進行評估,使這一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學生很難適應工作環境,且工作完成情況也不盡如人意。基于此,學校以及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內隱素質,包括態度、價值觀以及情感等納入到勝任力評價體系中,并賦予相應的權重,建立和完善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同學互評以及客戶評價的評價機制,從而在提升學生教學實踐效率的同時,對他們的職業勝任力進行深入挖掘以及培養,以此來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提供保障。
(3)實現對校內外資源的有效利用
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學校可以加強與各用人單位的溝通合作,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實踐平臺,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體驗企業的工作環境。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建立以及完善學生求職資源庫,并開展校園招聘會、簡歷制作講座等活動,來加強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正確認識,從而提升他們的行業認知以及職業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點以及難點,它不僅關系到企業員工的優化配置,同時還決定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為了確保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能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就需要在教學期間,對企業所需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應具備的勝任特征有一個充分了解,并構建一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來強化學生的專業水平以及能力,從而為企業提供其所需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