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課堂上應用“教學的公平性”的心態、應用豐富的表情、高昂的情緒、和藹可親的心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應結合當地的環境,通過就地取材,培養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學應注重課本的基礎知識,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階段性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習的興趣作為他們永遠前進的動力,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去傳道、授業、解惑。
大家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做同樣一件事情,一個人很喜歡去做,也就是很主動地去做、去完成;一個人卻是不愿意,或者說是被動地去完成,他們最終的收獲肯定是不一樣的,那個喜歡做這件事情的人收獲會更多,產生的效果肯定會更好。三百六十行,行行里的人們都喜歡把自己的事業能做的更好一些,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的教師們也一樣,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學生教育好來,能把自己的教學成果顯優體現,優異的教學成果與我們良好的課堂教學密不可分。如何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成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這樣的教學定能輕松又有良好的收獲,在此,我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經歷,淺談在數學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拋磚引玉,以更好地去從事我們偉大的事業。
一、我們應用“教學的公平性”的心態去對待我們的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細心的教師會發現,一個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到初中或新學期剛剛分完班級,他很會去觀察某個教師的教學心態,某個教師若只針對原來成績相對好的學生,而不管成績后進的,那么時間久了,這個學生肯定在課堂上表現得很無所謂,教師所問的問題或者是布置的練習題,好像與他沒有任何關系;反之,某個教師若能對他“既往不咎”對他與成績好的學生一樣看待,那么時間久了,他會像感受到“待遇”一樣,學習的興趣慢慢就有了。這樣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處的題目既要滿足那些成績相對好的,又要滿足成績后進學生的要求。例如,我們在布置一元二次方程的練習題時,教師可以出第一題:“解方程:X2 +2X-1=0”,第二題:“X1、X2”是方程X2 + 2X -1=0的兩根,求X12 + X22的值。第一題要求學生全部做,第二題作為選做題,過一會兒大部分的學生做完了第一題,有時間還會去做第二題,就不會出現“與他沒有關系”的現象了,時間久了,那么成績后進的學生就會發現這個教師的“公平”,進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堂。教師就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所有同學就感覺有事做,每個人都是課堂的主人,這樣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公平”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應用豐富的表情、高昂的情緒、和藹可親的心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家想一想,數學雖說是“科學的皇后”但它畢竟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其中又沒有故事情節,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豐富的表情、高昂的情緒等均顯得十分關鍵,生命在于運動,我想如果把一堂教學課比喻成一個生命的話,那么教師豐富的表情、高昂的情緒就是相當于當中的運動吧,我們不要課外不好的情感帶進課堂中,應要以“運動”的心態展現給我們的同學們,使我們“枯燥”知識變成“活躍”的分子,使“無味”成“多味”。豐富的表情、高昂的情緒又要加上和藹可親的心境,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樂此不疲”,激發學生的興趣,“親其師,然后信其道”,大家可能深有感受,如果在課堂上用“橫眉”去“冷對”我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可能在壓抑中聽課,巴不得快下課,他們上課是在應付,學習不好的同學也可能是“行尸走肉”在班級的,即使他們不說話、不破壞,恐怕我們對他們也只有“對牛彈琴”的功勞了,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我們若能用“親如親”的心態去對待,在輕松、愉悅進行教與學,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體驗教師給他們帶來愉悅的氣氛,去體驗成功的喜悅,雖然一時不成功,但他會在這種氣氛中努力學習,直到最后的勝利。
三、教學課堂上的教學要結合當地的環境,通過就地取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但初中學生往往見世面不廣,涉世不深,生活的閱歷不豐富,所能在教學舉例中,舉出的例子學生不熟悉,會阻礙他接受新知識的進程,我們若能舉出他身邊環境的例子,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例如,我們上“概率與統計”課時,課題為“池塘有多少條魚”時,我們學校旁一座山學生非常熟悉,名日酒瓶山,上課時教師可提問:“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對面那座山上野豬有幾只啊?”同學們肯定齊呼“想”,這時他們的興趣,已經被激發了,懷著渴望的心情去等待教師的講解,這時教師分析可以先從山上抓兩只,把他們的尾巴毛剪掉一些作為記號,然后放回山上,過幾天再去抓,若抓5只發現當中有記號的一只,就可以估計此山野豬的數目了。當然這個例子與實際有差距,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有了這些“樂知者”,我們的新課“池塘有多少條魚”就可以在學生的興趣中講解了,事半功倍。
四、階段性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也是培養學生學習教學興趣的關鍵
我們這里所講的階段性進行課堂教學評價與我們學校中的月考、半期考、期末考又有區別,課堂的階段性評價題量不要求月考、半期考、期末考那么多,只要七、八道題即可,從內容的選取方面,最好是學生在最近課堂練習中做過的,我們可以稍加改頭換面進行檢測,然后馬上對出答案,因為熟悉又不很難,學生的檢測成績肯定不會低,他們大部分都會感受到自己的數學在進步了,與那些成績很好的學生差距不大了,自己快步進入好生的行列了。這樣既可以鞏固剛剛學過的知識,又可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